多言數窮,不如守中。一個人說話太多,往往是自己陷入困境,還不如保持虛靜沉默,把話留在心裡。病從口入,禍從口出,惡語傷人,好談是非,不但自傷口德、毀人名譽,還容易惹怨成仇,終成禍患!
所以,為人處世,應當管住一張嘴,掌握說話的時機和分寸。謹言慎語,不出惡言,不論人之短,不談人之非,方不知結怨于人。
其實,謹言慎語并非不言不語。言多、言少是相對的,沒有定規。正确的講話态度最好是:該說則說,不則說澤保持沉默,該說則說,不該說不說,開開批評他人的事不可做,而圓滑的說話方式也切勿過頭。
雖然言多、言少沒有定規,但現實時的情況是,話說的越多,就越容易出現漏洞。而且中國的語言十分豐富,很容易出現歧義,即使你認為自己的話沒有什麼問題,别人卻不一定和你理解的一樣,何況還有個“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明清兩朝,文字獄盛行,那些作詩、寫文章的,那一個人認為自己的詩文有問題呢?可是一到了别有用心的人手裡就會出現大問題。
比如,明朝的時候有個叫徐一夔的人寫道:光天之下,天生聖人,為世作則。意思是說天下大亂,民不聊生,老天有眼,生下朱元璋這位聖人,救民于水火,為萬世開太平。徐一夔的本意是為朱元璋歌功頌德,他肯定不會認為這句話有問題,可是傳入一些居心妥測的人手裡,那可不就是諷刺朱元璋當過和尚嗎?什麼叫為世作則?則與賊諧音,這不是諷刺朱元璋參加過紅巾軍嗎?做過賊嗎 ?經過這樣的解讀,這位徐一夔先生可謂是:拍馬屁拍到了馬蹄子上,反而被腰斬了。
可見,老子說“多言數窮”是多麼有道理啊!老子不主張說,有些東西最好别寫,比如說一些敏感的政治話題等,因為說過的話還可以不認賬,但寫出來的文章,白紙黑字,想抵賴都不行。
所以,高明的人處世,從不多說話,他們甯願用細微的表情,某種得體的肢體語言将内心的想法表達出來,也不願意用語言把不該說的話直接表達出來,那些動不動就滔滔不絕說個不停,或者心直口快的人往往會吃大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