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生活垃圾轉有機肥料

生活垃圾轉有機肥料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9 02:26:38

生活垃圾轉有機肥料?薛峰市場管理人員将每天在市場裡收集的濕垃圾倒入垃圾處理設備進行處理,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生活垃圾轉有機肥料?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生活垃圾轉有機肥料(濕垃圾變成有機肥送居民)1

生活垃圾轉有機肥料

薛峰市場管理人員将每天在市場裡收集的濕垃圾倒入垃圾處理設備進行處理。

長江日報記者楊濤 攝

很多市民聽說垃圾處理成肥料,前來免費領取。

長江日報記者楊濤 攝

10月22日15時許,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全力一路魏力雪女士和兩位同伴,在薛峰市場領取10斤免費有機肥回家養花。這些有機肥哪來的?其實是薛峰市場對垃圾進行處理後,“變廢為寶”産生的肥料。

農貿市場每天産生的垃圾比較多,這也是昔日農貿市場髒亂差“诟病”的原因之一。經過升級改造的薛峰市場,投資30多萬元建設的濕垃圾處理站,破解了這個難題。

一周時間

處理的濕垃圾變成有機肥

上料、攪拌打碎、加熱發酵,大約一周左右時間,濕垃圾就變身成肥料。

10月22日上午10時許,在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薛峰市場,保潔人員何元芳将一桶濕垃圾送到濕垃圾處理站。

每天,薛峰市場七位保潔工人會将市場枯萎蔬菜、水産品内髒等濕垃圾,不定時送到處理站,進行處理。

“這個濕垃圾處理站是循環處理的。”負責經營管理薛峰市場的新合作供銷一家(武漢)公司運營部經理徐進介紹,每天有濕垃圾投進處理站,然後在處理站的一号艙作攪拌等處理,随後進入二号艙進行烘幹加熱處理。

工作人員曹凱按下垃圾處理站的遙控,這一桶濕垃圾通過“托盤”緩緩升起,倒入入料口。長江日報記者爬上垃圾處理器上方看到,魚廢棄内髒、蔬菜葉子等混合在一起攪拌,聲音不大。

大約30分鐘後,曹凱打開二号艙的出口,一種類似稻谷表皮打碎的垃圾肥料映入眼簾。“這就是垃圾處理加熱發酵後的肥料。”

見記者有些疑惑,徐進進一步解釋,大家可能覺得處理後的垃圾需要一周左右時間發酵才能變成肥料,現在剛投入濕垃圾,怎麼就有肥料了?“因為垃圾處理是循環的,垃圾處理器一号艙對垃圾攪拌處理後,自然就進入二号艙發酵,先前發酵的垃圾則提前變成肥料。也就是說,你現在看到的肥料,是一周前的濕垃圾。”

據悉,目前,市場方免費将濕垃圾處理後的有機肥送給來買菜的居民。而對市場上分類垃圾中比較少的非濕垃圾,則由環衛工人運走。

幹淨整潔

從賣菜的攤主開始垃圾分類

對垃圾的處理,薛峰市場在投資近500萬元改造之時,就特别重視這一點。能做到市場幹淨整潔,其一大秘訣就是垃圾分類及時、到位。

在薛峰市場靠東門處,設立專門區域處理垃圾分類回收。而且,市場還為每位經營戶配備垃圾桶,管理人員指導監督市場經營者垃圾分類處理規範,确保垃圾準确投放。

“我們将垃圾分類處理的工作,做在前端,而不是積累到後端。”徐進說,薛峰市場采用前端分類,後端回收方式,經營戶在自己的攤位上,就做好垃圾分類工作,市場保潔員隻需統一回收分類後的垃圾。随後,市場保潔人員對回收的濕垃圾和廚餘垃圾進行處理。

46歲張寶春女士是薛峰市場蔬菜經營戶,銷售黃瓜、茄子、辣椒等蔬菜,從事這個工作已經有20年。她将芋頭刨下的皮,整理在一起,放進自家垃圾桶。“誰不願意在環境幹淨整潔的菜場買菜賣菜?”張寶春笑起來,“今年本來不準備做了,就是因為看到菜場垃圾處理好了,幹淨整潔,還準備幹個20年。”

将垃圾在源頭時就地處理,變廢為寶,讓薛峰市場經營戶和前來買菜的市民都受益。徐進介紹,薛峰市場内現擁有120多個攤位和40多個商鋪,每天産生濕垃圾4車,這樣的一台濕垃圾處理器一天可處理500公斤濕垃圾,消耗本市場産生的濕垃圾綽綽有餘。濕垃圾就地生化處理的同時,大大節省濕垃圾的運輸成本和處理費用,從源頭把控,也為垃圾分類工作打下良好基礎。

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薛峰小區姜琳女士說,改造前的農貿市場較為混亂,由于地勢較低,地面總是濕漉漉的。現在整個市場很幹淨、整潔、明亮。

據了解,在武漢農貿市場升級改造中,對垃圾的處理是驗收的一個重要指标。目前,武漢農貿市場對垃圾處理上了一個台階,像東湖高新區關南生鮮市場等,和薛峰市場一樣,都引進了專門的垃圾處理站。

長江日報記者胡義華 通訊員張震

來源: 長江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