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網絡紅包活動改變年味

網絡紅包活動改變年味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8-07 17:15:17

網絡紅包活動改變年味(紅包大戰算不算新民俗)1

金牛賀歲 李嘉/漫畫

集支付寶“五福”、集抖音“燈籠”、集百度“牛卡”、領京東“壓歲錢”……春節臨近,互聯網平台五花八門的春節紅包活動提前帶熱了節日氣息。今年,除了支付寶、微信這樣的傳統支付巨頭,前兩年發力春節紅包的百度、抖音、快手,也紛紛一擲千金。互聯網巨頭重金參戰紅包大戰,無疑是為了穩定或者搶奪市場,但正如一些民俗專家指出,電子過年紅包也正成長為一種新的民俗。

市場化的東西也是民俗?有人發出質疑,更有人斥其“俗氣”,埋怨它們擠壓了傳統民俗的空間,讓年味逐漸變淡。的确,祭竈、辦年貨、寫春聯、買年畫、做花燈、挂福字、迎财神、穿新衣、放花炮、包餃子、團圓飯、壓歲錢、拜新春、抖空竹、吃元宵、耍龍燈、猜燈謎、看花會等民俗,既是以往過年必不可少的儀式,也總給人一種節日的儀式感。可随着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科學技術的進步、環保理念的加強,很多民俗正在走向衰落。煙花爆竹不宜放了,春聯福字不用手寫了,花燈年畫沒地挂了……

民俗寄托着人們美好的期許,記錄着獨特的曆史和文化,也承載着每個人對年的記憶。從這個意義上說,過年舊民俗的式微令人可惜,但也必須承認,民俗既要傳承,也要與時俱進。比如央視春節聯歡晚會早就成了多數家庭守歲必不可少的精神大餐,堪稱新民俗的代表。

民俗一直在變,但中國人對年的感情從未改變。年始終是中國人心中最大的節日,回家過年、與家人團圓始終是人們最大的心願。所以,一種新的形式能否化為民俗,不在于它是誰推出的,也不在于它能給人帶來多少實際收益,而在于它是否與人們對年的文化認知形成共振,并滿足人們更多心理的愉悅和精神的期待。

近些年來,為了搶占過年市場,五花八門的過年活動不在少數,大多無法得到長久認同。我們應該樂于接受新的過年民俗,但對于那種不了解、不尊重年文化,以文化多元和創新為名行破壞年文化之實的惡搞,和以反思和批判之名曲解年俗的種種無厘頭,都要旗幟鮮明地予以抵制。此外,年俗文化也必須防範資本的無序擴張,決不能任由利益為先、金錢至上等價值觀肆意沖擊。各大網絡平台的紅包大戰,雖然給網民帶來了新奇體驗,但也要防止其中俗的傾向。民俗民俗,民字當頭,競相撒錢博網民一樂的同時,不能忽略公衆對年的内心感受。

因為有年,才有年俗。年俗再變,對年的感情都不會變。所以,面對互聯網的“新民俗”,保護和傳承傳統的春節風俗,更加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新花樣再多,也不能丢下老民俗。

來源 北京晚報 | 記者 賈亮

編輯 賈亮

流程編輯 劉偉利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