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快遞保價的是與非

快遞保價的是與非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13 23:25:43

快遞保價的是與非?文/方正宇《保價1萬8僅賠500元?》,這個新聞标題令某快遞公司近期深陷輿論漩渦,也引發了不少用戶對于“保價規則”的聲讨——快遞公司以往在丢件拒絕全額賠償時,總說那是因為用戶沒有保價可這次的用戶已經選擇了保價,為何依然無法獲得全額賠償?,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快遞保價的是與非?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快遞保價的是與非(快遞保價的是與非)1

快遞保價的是與非

文/方正宇

《保價1萬8僅賠500元?》,這個新聞标題令某快遞公司近期深陷輿論漩渦,也引發了不少用戶對于“保價規則”的聲讨——快遞公司以往在丢件拒絕全額賠償時,總說那是因為用戶沒有保價。可這次的用戶已經選擇了保價,為何依然無法獲得全額賠償?

先來回顧一下事件的主要過程:用戶為投寄的“手辦”申請保價1.8萬元,而在運送過程中,該件“手辦”出現了部分毀損,而非全部毀損或者徹底丢失。雙方的争議焦點在于,該快遞公司隻願意賠償部分毀損所對應的經濟損失,據此認為僅需要賠付500元;而用戶的要求,則是要求按照保價金額獲得1.8萬元的賠付或者是一個全新的同款“手辦”。

哪一方的主張更有道理呢?還是需要看看法律的具體規定。在《快遞暫行條例》中,對于保價賠償的規定是:“快件延誤、丢失、損毀或者内件短少的,對保價的快件,應當按照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與寄件人約定的保價規則确定賠償責任。”也就是說,具體答案要去快遞公司制定的保價規則中去尋找。于是我們又在該快遞公司的官方網站上,找到了保價服務的《理賠規則》,其中提到:“保價快件,按照實際價值損失賠償(物品損壞可以維修的,在保價金額的限額内賠償維修費用)。”

所以從法律和規則的角度來看,保價的理賠規則還是比較明确的,隻在保價限額内賠償用戶實際遭遇損失的部分。更進一步來看,《理賠規則》中還對兩種情況分别給出了計算公式。第一種是足額保價,即保價金額≥貨物實際價值,此時對超額部分不予賠付,理賠金額=定損金額≤貨物價值;第二種是不足額保價,即保價金額<貨物實際價值,此時的理賠金額=定損金額*(投保金額/貨物價值)。

或許有人會表示,這些規則畢竟隻是出自于快遞公司的單方拟定,也許屬于侵犯用戶權益的“霸王條款”。但實際上,上述計算公式在大量财産保險合同中普遍存在,屬于各國保險公司主要适用的比例責任賠償方式,所以規則本身其實無可厚非。

當然,規則沒問題不代表該快遞公司的處理就絕對正确。本次事件的關鍵在于,該快遞公司所主張的500元,是否足以賠付用戶的“實際價值損失”?其中又涉及到“手辦”這種商品的特殊性。打個比方,如果用戶投遞并保價的,是總價為1.8萬元的36件普通商品,結果在快遞過程導緻其中1件完全毀損,此時快遞公司按照500元(1.8萬元/36)來進行賠償,應當說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畢竟這部分毀損不會影響到其它35件的實際價值。然而對于“手辦”來說,其價值在于完整呈現出來的觀賞性,每個部分的價值都難以被單獨分拆。所以哪怕受損部分隻占整體的3%不到,但在用戶心目中所造成的損失,卻可能是30%甚至100%。從這個角度來看,用戶要求全額賠償可能也是有理有據。

所以要想真正解決争議,還是必須對“實際價值損失”給出一個能令各方信服的說法。本次事件處理的理想模式,應當是雙方将遭遇毀損的“手辦”提交至專業且獨立的評估機構,由其計算出該快遞公司需要賠償給用戶的具體金額。

而在本次事件之外,整個快遞行業需要補齊的短闆還有很多。如前文所述,單就制定并公布的保價規則本身而言,快遞公司所提供的内容可謂嚴謹且詳實。但廣大用戶畢竟不都是保險從業者或者法律工作者,要把紙面上的條文轉化為各方都能遵守的規則,快遞公司本就該履行更多的說明義務,提醒用戶搞懂保價規則的各種計算公式。

但在實踐中,有些從業者出于推銷增值服務的心态,往往過度誇大“保價”能給用戶帶來的保障,卻故意忽略或者淡化講解規則中較為複雜的内容,誤導某些用戶形成了“保多少賠多少”的認識。于是當損失實際發生時,用戶發現即便付出了保價費也難以達成當初預期,自然就會對保價規則乃至快遞行業心生不滿。要想改變這種局面,固然需要快遞公司在事後理賠時表現出更多的誠意,但更重要的是,需要事前就把一切規則擺出來,讓保價服務真正處于公開透明的狀态。

作者系法律從業者、時事評論員

(校對:翟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