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對于中元節,好像非常忌諱莫深,隻因為中元節和“鬼”有關。然而人們還有一個特性,越是害怕的東西,越願意接近。雖然害怕傳說中的鬼怪,卻又想要知道對方究竟長什麼樣子。那麼鬼怪究竟長什麼樣子呢?古人早已畫在了瓷器上。
清康熙 粉彩鐘馗醉酒像 故宮博物院館藏
明崇祯 青花鐘馗抓鬼筆筒
1、鐘馗鐘馗是神,其實也是鬼。首先鐘馗長得醜,他的形象是黑臉、豹子頭、環眼,還有滿臉的絡腮胡子(跟張飛有點像)……就差在臉上寫上“壞人”兩個字;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他是死後封的神。鐘馗原本是一個書生,因為長得醜被皇帝革了功名,後來氣不過腦袋撞到台階上挂了。
清雍正 鬥彩人物鐘馗筆筒
清乾隆 粉彩鐘馗洗
在神話傳說裡,到了唐朝玄宗年間,皇帝得了病,夢見有小鬼偷了他的東西。後來出現了一個大鬼,把那小鬼吃了,并把東西還給了皇帝,大鬼就是鐘馗。皇帝夢醒以後,病好了,以為是鐘馗抓住了鬼才得以痊愈,于是就把鐘馗的形象按照夢裡的記憶,命畫師畫了下來。後來鐘馗的形象不僅出現在繪畫中,還出現在瓷器上,廣為流傳。
清乾隆 掐絲琺琅饕餮紋出戟斝 故宮博物院館藏
清 爐均釉獸耳饕餮紋扁瓶
2、饕餮網絡上有這樣一個段子,“誰能打出饕餮,認作他爹”。于是好多人紛紛在下面留言,這個人也認了好多兒子。饕餮(tao tie)這兩個字好不好打且不說,饕餮在中國文化中卻有很深的内涵。饕餮是一種怪獸,《山海經》記載::其形狀如羊身人面,眼在腋下,虎齒人爪,大頭大嘴。總之一句話,長得很抽象。饕餮貪婪成性,而且特别能吃,到最後竟然把自個的身體都給吃了,隻剩下腦袋和大嘴,因此人們常用饕餮來比喻那些自私自利的人。
商 白陶刻饕餮紋雙系壺 故宮博物院館藏
清乾隆 掐絲琺琅仿古饕餮紋簠 故宮博物院館藏
可能是為了警醒世人,人們很早就把饕餮作為紋飾印在器具上,除了原始時期的青銅器,人們還把饕餮紋裝飾在了陶瓷上,從最開始原始社會的陶器,一直到現在都沒有消失的瓷器,饕餮紋一直存在。人們為什麼喜歡這麼個醜妖怪?饕餮雖醜,卻可以印證人心。
明成化 紅釉五彩描金海馬紋天字罐
清康熙 素三彩海馬紋碗
3、海馬瓷器上的海馬并不是海洋動物館裡看到的樣貌,在古代海馬是一種神獸。既然是獸,在沒有封神之前就是妖怪。古代人們主要活躍在陸地上,海馬的形象和陸地上的馬差不多。下圖的這件“銅胎掐絲琺琅獅戲球海馬紋碗”,是一件明代瓷器,現藏于故宮博物院。器物畫面上的海馬有紅、黃、藍、綠四色,同深背景相互映襯,展現工藝的美感。
明 銅胎掐絲琺琅獅戲球海馬紋碗 故宮博物院館藏
明 銅胎掐絲琺琅獅戲球海馬紋碗(碗心) 故宮博物院館藏
可以看到,器物中的海馬如果沒有翅膀,與陸地上的馬幾乎相同。瓷器上的海馬原本就是古人想象出來的,傳說海馬上能直飛天際,下能入海遨遊,是了不起的神獸。每當有海馬出現,便寓意着國運昌盛,百姓安居樂業,因此海馬的紋飾也就出現在了瓷器上,并流傳千古。
清康熙 素三彩海馬八吉祥紋罐 故宮博物院館藏
明成化 鬥彩海馬紋天字罐
4、西遊人物抖音上有個段子對《西遊記》做出了總結:幾乎全不是人,大部分是妖怪。比如孫悟空是猴精,豬八戒是豬精,沙僧是河妖……西遊記原著中這哥三長得要比電視劇磕碜(kē chen)的多。如果真按原著來拍,能不能過審都是兩說的事。古人将《西遊記》的人物形象用瓷器的紋飾流傳了下來,雖然也有美化,多少也能見證古人的審美。
清光緒 青花西遊記故事圖
清光緒 青花西遊記故事圖(芭蕉扇)
上面的兩張圖為同一個瓷器,為清朝光緒年間燒制的青花瓷。講的是西遊記芭蕉扇的情節,孫悟空騙走了芭蕉扇,牛魔王騎着避水金睛獸在後面追。其中一幅畫面孫悟空光頭沒毛,長相着實不敢恭維,如果章老師看到了應該很難接受;另一幅牛魔王手持寶劍、威風凜凜,但是長得一副兇惡的樣子,活脫脫的一個惡魔形象……
清光緒 粉彩西遊記故事圖天球瓶(小西天)
清光緒 粉彩西遊記故事圖天球瓶(小西天)局部
鐘馗是鬼,卻是人的形象;饕餮、海馬是人想象出來的;《西遊記》裡的妖怪形象,也是人們想象的産物。什麼是鬼怪?鬼怪是人心,心向陽光,妖魔退散……今人要感謝古人的智慧,他們留下的瓷器讓我們認識了一個個“妖怪”,了解了古人的文化思想。其實仔細看看,這些瓷器上的妖怪還挺可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