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願意生小孩?本人是學習工作定居法國而恰好碰到的相互傾心之人是法國人(畢竟在法國待着遇到法國人的概率比中國人大太多),沒換國籍也不打算換,一直是拿的外國人居留卡不過各項福利待遇都跟普通法國人一樣除了不能投票選總統,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為什麼願意生小孩?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本人是學習工作定居法國而恰好碰到的相互傾心之人是法國人(畢竟在法國待着遇到法國人的概率比中國人大太多),沒換國籍也不打算換,一直是拿的外國人居留卡不過各項福利待遇都跟普通法國人一樣除了不能投票選總統。
在法國待了九年多了,好像從來沒聽過關于女性生不生孩子,該什麼時候生孩子之類的争議。當然不能說他們法國人多麼先進,不過畢竟女性主義、女權主義運動在法國發展了那麼多年 ,國内現在正在經曆的,也大都是他們曾經經曆過的吧。歐洲人至少表面上的政治正确都做得還挺到位的,沒有人會judge某女大齡未婚未育之類的,剩女這個詞根本不存在也很難跟法國人解釋這個概念。甚至我感覺法國社會對這個概念的理解其實是相反的:經常看到法國電影裡一提到三四五十歲未婚單身男女,大家都是羨慕嫉妒恨的态度 — 單身,意味着自由自在,不被束縛,想睡誰睡誰,太爽了好嘛!隻要不影響别人,法國人也根本不care你的生活方式和選擇,實在看不慣的最多背後小聲在自己家bb一下。當然,對于法國人來說,不管有什麼問題,一切都是社會的錯,國家的錯,總統的錯,老闆的錯,有錢人的錯,總之咱們普通人都是辛辛苦苦的納稅人,當然錯不在我們。
據說現在法國人的結婚率已經非常低了,一年大概也就20多萬人結婚(包括同性婚姻),而且平均結婚年齡越來越晚,2019年的數據是法國女性結婚年齡平均大概36歲多,男性接近39。想想我跟A先生結婚的時候分别是29和32,在法國還算是早婚了。我們周圍的朋友,很多都生了兩三個孩子,在一起十幾年了也沒結婚。算了一下,我們的朋友圈子裡大概隻有十分之一結婚的。或者說,很多法國人對于婚姻這個概念就很淡漠,我們兩個人相愛想在一起生活是我們兩個人的事情,為什麼要國家給我發張紙證明呢?我又不是跟國家過日子生孩子!
當然兩個人在一起生活會涉及很多财産上的問題,所以法國人發明了一個叫做Pacs的東西,特簡單,不管同性還是異性couple,兩個人簽一個關于各自财産如何分配的同居合同就行了。不想一起過了就去把合同解除就行了,跟國内辦結婚證離婚證也差不多,隻是程序上方便很多。當然法國離婚也不是那麼容易,不管是不是雙方一緻同意,都得找律師經過法庭才能離,而法國行政機構效率又特别低,什麼手續辦起來都慢吞吞,估計很多不願意結婚的法國人也是嫌麻煩。
結婚離婚麻煩,生孩子倒是特别簡單。法國人也愛生孩子,在整個歐洲生育率名列前茅(這兩年大概1.92了,而剛看到北京才0.71!!!) 而且國家和社會都盡量給願意生孩子的女性提供比較充分的支持和保護。不管有沒有工作,有沒有男人,懷孕的女性基本從三個月起各項檢查都是100%全報銷的,包括8節産前課(爸爸也參加的),産後的健康檢查,盆底肌修複,乃至乘出租車到醫院生産的車費(法國出租車很貴!)等等。前三個月的費用其實也基本全報銷了,因為法國全民社保的情況下,一般看病拿藥都是社保報銷70%左右,自己承擔30%,有工作的一般都有單位買的附加保險來報銷這剩下的30%。沒工作的也可以自己購買附加保險,根據不同保險公司情況大概一個月幾十歐不等,比起美國動辄幾百幾千的商業保險費用真的是夠實在了。
産婦住院生産全程以及比如寶寶早産住溫箱之類意外情況的當然也是全報銷,當然願意自己花大錢住高級私立醫院的除外。不過法國公立醫院絕大多數條件都還是可以的,畢竟人少,醫療資源沒有國内那麼緊張,非生産高峰期一般都能住單人間,在單人産房生産,至少有一到兩個助産士和一個産科醫生接生。無痛生産也早都普及三十多年了。
從懷孕前到現在看了國内外至少幾百篇生産日記,醫療條件且不談,其實國内現在很多地方硬件也非常好了。比較下來感覺在法國至少生産過程中比較人性化,盡量尊重産婦的各種痛苦焦慮不安,一般不太會有類似某些人寫的“就像一塊沒尊嚴的肉”的感覺,工作人員主要都以産婦為中心,住院期間也都有助産士和育嬰師幫忙照顧産婦和新生兒。不過法國人也不會因為你剛生完就慣着你,畢竟她們也沒有坐月子的概念,所以順産沒啥問題的話生完第二天就會指導幫助新手爸媽盡快上手照顧寶寶(注意是爸媽兩個人不是隻有媽媽!)出院時也會檢查看看新手爸媽是不是基本各項技能都合格了,畢竟法國也沒有月嫂這個職業,月子中心是什麼?不存在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幫忙?最多也就偶爾搭把手吧,絕大多數時間都是100%隻能靠新手爸媽自己。所以常看到老外一個人就可以把娃帶得很好,國内可能得月嫂加一大家子還雞飛狗跳的,唉,都是被逼的啊!
說回現在疫情期間特殊時期,法國醫院的總體原則是準爸爸可以陪産,但寶寶出生兩小時後就必須離開,然後住院這幾天内也不能來探視,隻能出院時來接新媽媽和寶寶。所以這期間生娃的還是多少有點慘的。不過基本上法國醫院不管生孩子還是生病開刀住院等情況的原則上都是不需要家屬陪護的,都是護士護工負責照顧病人,雖然沒有家屬24小時陪護照顧得那麼周到,但是基本的護理都還是有保障的。三餐也都有人送到房間,味道不敢說多好,但營養還是都能保證的。坦白說在國内住院即使有親人在,也不一定每個都照顧得科學合理面面俱到吧(我在法國和國内三線城市老家都親身經曆過家人住院陪護,所以還是比較有發言權的)
然後說說經濟上的,在法國根據各人收入情況,大部分女性(據說有85%左右)生孩子後還會拿到政府發的大概一筆九百歐左右的生育獎勵津貼,之後直到寶寶三歲,每個月還有接近兩百歐的補助,差不多就是奶粉錢吧。高收入人群沒有,而收入越低補貼越多,單身媽媽的補貼和政策上的照顧還會更多一些。另外确實也是生的越多各項補助和假期也越多,據說生三個以上就比上班劃算了…
媽媽的帶薪産假是16周,爸爸的陪産假是14天,之後可以休2年的育兒假,不光媽媽,爸爸也可以休育兒假,誰願意去上班誰去。育兒假期間是社保會每個月補貼幾百歐的樣子(這個我還沒仔細研究具體多少)。不過因為法國一般默認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不會幫忙看孩子(通常法國老一輩也不會主動提出全天幫忙看孩子,最多周末或者偶爾度假時把孩子交給他們幫忙帶幾天),所以通常情況下産假結束回去上班,寶寶要麼送家附近的托兒所(是的在法國小寶寶一兩個月就可以送托兒所了),托兒所的費用也是按收入情況來付的,通常收入越低的交的越少,一般普通雙職工家庭除去各種國家補貼大概也就一兩百歐左右(要知道法國法律規定最低月工資1300歐,也就是類似服務員收銀員之類工作的基本工資)。如果托兒所沒有位置了的話還可以找有資格認證的育兒保姆,這種保姆通常是在家裡有符合規定的育兒空間和設施,可以同時看最多三四個孩子,費用比托兒所貴一些,不過國家會在你的所得稅裡減免保姆費用的至少一半,也是一樣如果收入越低減得越多。
另外在法國,如果父母分手,不管結沒結婚,除非女方實在不想要孩子或者實在沒能力,孩子都會判給媽媽,然後爸爸需支付不菲的撫養費。就是原則上默認孩子是“屬于”母親的(當然了老娘辛辛苦苦十月懷胎拼老命生下來的!)
總的來說,法國對于願意生育的女性和家庭都還是給予了比較大的支持的,畢竟生出來的小孩子是在為社會培養的未來建設者和納稅接班人嘛。所以生孩子的客觀條件還算可以,政府解決了大部分的後顧之憂,自然大家生育積極性也比較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