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古代曆史上,曾經出現過很多盛世之況,與此同時當一個朝代經曆過繁榮後往往會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而走向下坡,不是自取滅亡就是被外族侵略。
比如說北宋。
北宋算得上是我國曆史上屈辱程度比較高的一個朝代,沒有進入繁盛之時就迎來了強大的敵人。在1127年發生的“靖康之變”就是北宋走向衰敗的标志。這一事件可謂是徹底改變了北宋的命運,也改變了另一個人的命運。這個人就是北宋著名思想家、改革家、文學家——王安石。
“靖康之恥”後留給王安石的時間也隻有41年。
當時的宋朝沒有了連年征戰的時間鍛煉,而是注重文學的發展,忽略了自己的國防力量,這就給了西夏與金人可乘之機。
作為宰相的王安石,意識到如果這樣下去,遲早會有滅頂之災。于是力排衆議,請求變法。變法中,他堅持推動北宋軍隊的發展,積極變革各項制度,使國庫日益充盈,軍隊實力逐漸增強。
但是變法這樣的高風險動作,并不适合所有人,也不會滿足所有人的利益,有時候還會觸及很多人原有的利益,比如王安石的這次變法便得罪了很多權貴,後果可想而知,變法失敗,王安石本人頁被貶他地。
變法的失敗與仕途的挫折給王安石帶來了不小的沖擊,尤其對他内心那股熱烈的愛國情懷。但是,正所謂:家國不幸詩家幸!也正是由于王安石的這種特别的人生經曆,讓他在詩詞創作中有了非凡的見地與視野高度,使他的散文與詩詞有着足以自成一家的風格:
學杜得其瘦硬
尤其到了晚年是,王安石的詩風變得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世稱“王荊公體”。
他的那首唯美絕倫的千古名句: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依然回蕩在曆史的天空中,讓我們在唯美的意境中品讀着他的人生軌迹。
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的這首詩就是王安石晚年的一首比較冷門的絕句,這首詩作于被貶江甯期間,由于受到了變法失敗的深刻影響,使得他晚年時期的作品更加突顯他自己對于人生的态度以及自己的思考。
《北陂杏花》
一陂春水繞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縱被春風吹作雪,絕勝南陌碾成塵。
這首絕句寫的是杏花,雖然詩文很短隻有四句,但是細品之下卻有着一番特殊的風味。
一陂春水繞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開頭兩句的本意:春天剛到那漫山遍野的杏花已經争相開放了,看起來美麗極了,山下的一池的春水圍繞着杏花,璨璨流動着,卻帶不走杏花的倒影。看來它們還在競相争奪着這春天,不忍将它輕易放過。
王安石在本詩的開頭就用一種簡單的語言書寫了春天是杏花多姿多彩的模樣,雖然杏花是白色的,但是在那一池春水的映襯下,仿佛變得多姿多彩起來,這兩句讀起來令人眼前一亮,猶如置身于一片杏花林中,讓人感覺身上沒有了初春的寒意,有的隻是那周身溫暖的感覺。從這樣簡單的兩句詩中就能感受到王安石在運用語言時的功底之深,沒有華麗的辭藻便能夠将春景描寫得如此的細膩與唯美。
本質上,這句話其實是王安石自己在谪居林下,一種淡然自得的心态中存有的一絲對于生活審美的追求。
縱被春風吹作雪,絕勝南陌碾成塵。
相對來說,本詩的後兩句知名度更高一些。
因為兩句除了寫景之外還多了王安石對于人生的一些思考,蘊含着豐富的哲理。
本意:杏花開放的如此美麗,即使現在一陣風吹過将杏花吹落滿地也無妨,那種杏花漫天飛舞的情景豈不是更加美妙嗎?即使現在落下來的杏花日後成為了一抔春泥,她們也依然保持着自己的品格,為土壤帶去了養分,為空氣帶去清香。
很明顯,在這句詩中王安石以杏花自比。這句話中,他在告誡自己人生在世,總要經曆,經曆過就知道,什麼事情都會過去的,永遠保持一顆平常心才是生活的關鍵與智慧。
這首絕句即寫于王安石貶居江甯之後,是他晚年心境的寫照。
末句中的亮點體現在兩個字的運用上:“縱”、“絕”,兩個字相互呼應,欲揚先抑。用現在人的話來說:隻要喜歡,怎樣都是美的!
縱觀王安石的這首絕句,表面上是在贊揚杏花在春天的争豔與其飄落大地後的不忘初心,其實是在用杏花作比喻,表達這自己的堅定立場與人生态度。整首詩在他那絕美的文筆下,都變得不一般,絕對值得大家細細品讀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