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0-3歲幼兒托育機構布點

0-3歲幼兒托育機構布點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8 20:53:15

0-3歲幼兒托育機構布點(托幼一體視角下)1

從嬰幼兒發展的角度看,0-3歲托育機構環境包括顯性環境和隐性環境。顯性環境是指可見的、客觀的、物理的環境,包括室内和室外面積、教室設施和布置以及玩具等材料的選擇;隐性環境是指不可見的環境,包括心理環境和人際環境。

顯性環境的創設原則

1、安全性原則

幼兒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較弱,安全性是顯性環境的第一要點。托班内外環境應整潔、衛生、寬敞,室内裝修應明亮柔軟。家長和園長一緻認為,安全性是幼兒生活、活動的基礎,滿足了安全需求後,才談得上其他活動和發展。有園長提到,托班應該“盡量選用中空通透的框架式家具,便于教師快速觀察到教室各處發生的情況”。

2、自然性原則

自然性是指非人造的自然環境和物品,它是顯性環境的重要特征。環境的自然性主要體現在自然的戶外環境以及增加戶外活動的環節和時間。專家提出,2-3歲是大動作飛速發展的時期,自然環境中的沙、泥、土、草和有坡度的路面能為幼兒的大肌肉運動發展提供良好的條件;自然環境還能讓幼兒體驗自然變化,如時間流逝、季節變化、(植物)生命的特征等,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

3、互動性原則

互動性是指環境的特點能使幼兒和環境進行互動,如桌椅、洗手台、馬桶等應根據幼兒的身高定制,方便幼兒使用。專家指出,玩具應選擇刺激豐富、操作性更強的,如帶有聲音的圖書、立體的圖片等,能夠使幼兒在探究過程中理解對應關系、因果關系等。大家一緻認為“幼兒能夠參與、深度參與的環境就是好環境”。

4、秩序性原則

秩序性是幼兒生活常規的重要保障。托班幼兒自我控制能力較弱,教師應減少對幼兒的強制要求,保持靈活的、充分尊重個别化的秩序。有教研員提出,托班作息應該更加靈活,不因作息規定頻繁打斷幼兒的活動,不對作息進行統一規定。對規則的要求可以更少,如集體活動時允許幼兒随意圍坐,并提供一些軟墊供幼兒倚靠。

0-3歲幼兒托育機構布點(托幼一體視角下)2

隐性環境的創設原則

1、安全性與穩定性

托班教室首先應該具有安全的心理環境。例如家庭式的氛圍,可以幫助幼兒平穩适應從家庭生活到集體生活的轉變,使其産生歸屬感和認同感。園長指出,教師說話時應注意語速慢、聲音輕,不可高聲教導或者訓斥幼兒,避免幼兒對教師産生恐懼情緒。教室裡可以設計幼兒喜愛的卡通形象,或者允許幼兒将自己的依戀物品(毛毯、玩偶等)帶入教室。此外,還可以設置隐蔽區,如小帳篷等,允許幼兒進入隐蔽區獨處,如一位園長提到“在教室裡搭了一個帳篷,裡面放一些墊子,孩子們非常喜歡”。專家指出,應該安排穩定的帶班教師,有利于幼兒在托班建立穩定的依戀對象。

2、尊重性與回應性

教師對幼兒的需求應該有充分、積極的回應,滿足幼兒的需求,特别是要注意幼兒非言語的交流和需要的表達,及時反饋并進行鼓勵。托班幼兒尚不能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感受,教師需要仔細觀察,讀取幼兒的非言語表達和手勢等。同時,教師和幼兒交流時應蹲下身體平視幼兒、尊重幼兒,在幼兒哭泣時及時進行安慰。具有尊重性的人際環境還包括與家長平等尊重的溝通,受訪者提到“要充分尊重家長作為孩子主要照料者的主體地位”“教師是幼兒教育的專業人士,家長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人”。

0-3歲幼兒托育機構布點(托幼一體視角下)3

托幼一體視角下托育機構環境創設建議

1、發揮“托幼一體”優勢,明确環境特點

“托幼一體”開展托育工作有高效、專業的特點,在将幼兒園小班環境創設的經驗下移到托班時,一方面應利用3-6保教環境創設的經驗,發揮“托幼一體”的優勢 ;另一方面,應當厘清托育環境和幼兒園班級環境的不同之處,創設更貼近托班幼兒特點和需求的環境。

首先,托育環境和操作材料應形象具體,以貼近托班幼兒的思維水平。0-3歲嬰幼兒處于感知運動階段,更加偏好直觀、可操作的物品,提供材料時應當順應這些特點,投放操作性強的材料,以直觀、生動的方式創設區角。對于同樣的玩具,托班幼兒和小班幼兒偏好的玩法可能不同,不必強求幼兒按照固定的方法操作。其次,對托班幼兒而言,規則可以少些、作息安排可以更靈活,減少統一的、一緻性的要求。集體活動時可允許幼兒按自己的意願就坐 ;當幼兒正在進行某項活動時,不以作息安排為由打斷他們。

2、尊重幼兒主體地位,關注環境整體

托育環境的顯性特征和隐性特征都是針對幼兒的主體性而言的,即要在總體上營造一種能夠支持幼兒發展自主性和自助能力的環境。

比如,顯性環境的安全性、自然性、互動性、秩序性等特點都是對于幼兒而言的,應在充分了解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後,從兒童視角看待環境,真正優化托育環境。此外,托育環境對于幼兒而言是整體性的。一方面托育環境的各種特質要共同促進幼兒的發展 ;另一方面也強調不能将幼兒的發展割裂來看,要做整體性的安排,使環境整體促進兒童審美、歸屬感、安全感、專注、探究、交往等方面能力的發展。

3、注重經驗溝通交流,加強政策指引

幼兒年齡越小,行為的多樣性越多。在創設托育環境時,不僅要在理論上關照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還要在實踐中依據幼兒的特質和行為表現,對幼兒的個性化需求做出合理的回應和适當的支持。

具有幼兒園學段教學經驗的教師,可能在從事托班工作時會面臨一定困惑。對此,一方面應通過論壇、會議、教研、工作坊等形式,加強教師托育工作實踐經驗的溝通交流,讓有經驗的幼兒園發揮以點帶面的作用 ;另一方面,教育部門、婦幼保健部門等應展開多部門合作,制定和頒布科學完整的托育工作指南,對托育機構環境創設等基本工作進行綱領性指導,幫助教師在實際工作中創設适合托班幼兒的物理環境與心理環境。

4、提升教師專業技能,密切家園聯系

托班教師應當有從嬰幼兒的言語和非言語行為中識别嬰幼兒的心理狀态和需求的能力,并創設合适的環境對嬰幼兒進行支持。托育環境主要的營造者和創設者都是教師,除了要有愛心和耐心之外,更需要有以觀察能力為基礎的環境創設專業能力。相比幼兒園教師,托班教師更加需要通過觀察來解讀兒童的行為。因此,在培養托班教師專業素養時,應着重培養其觀察能力。

此外,托育教師應當與幼兒家長保持密切的聯系,一是要向家長了解幼兒的個性特點和生活習慣,以便為其提供個性化的安排和支持,幫助幼兒從家庭環境向托班集體環境過渡 ;二是要向新手父母提供幼兒教育和養育方面的知識,緩解家長的焦慮情緒;三是要向家長介紹托班環境創設情況,并了解幼兒在家的環境特點,使托班和家庭中的環境具有一緻性,讓兒童的經驗保持貫通。

0-3歲幼兒托育機構布點(托幼一體視角下)4

托育機構環境創設應該按照兒童優先的原則,最大限度地保護幼兒,确保幼兒的安全和健康。當然,顯性環境是可見的環境,相對易于安排,也易于考察,是托育機構環境創設的重點。隐性環境的創設更加考驗教師的兒童觀、專業素養和綜合素質,是托育機構環境創設的難點,應當關注細節、注重過程。

來源:《上海托幼》

作者:彭曉梅 蘇雪雲,系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部學前教育學系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