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大家都談論的都是“财富自由”。似乎隻要财務自由了,什麼煩惱也沒有了。
最近,看搜狐CEO張朝陽幾年前的一個采訪,他說:“我真的什麼都有,想買什麼就可以買什麼,但是,我居然這麼痛苦。”
他的原話如下:
“以前我會認為,錢賺的越多,名氣越大,越幸福。
我可以換大飛機,周末叫上一幫朋友去巴黎喝咖啡,就飛過去了。或者叫一幫俊男美女去三亞沙灘打排球,燒烤、聽音樂。
錢越多,自由度越大,那時是這樣的想法。
但這兩年,我覺得錢多,并不是幸福的保證。
如果錢多,但心靈上、原則上,沒有管理好自己,反而更容易陷入精神上的痛苦。”
那時候的張朝陽,表情木然,眼神空洞。
昨天也看到演員鄧凱的一段小視頻。
他說:“我的焦慮和痛苦主要來源于自我價值的實現。作為演員,我是想要好好拍戲拍出好的作品。但有時候可能沒有選到合适的劇本,就呆在家裡。但看到别的演員都開始忙活了,該進組進組了,該拍戲就拍戲了。
那麼我作為一個演員,還在家裡呆着,我就會焦慮和痛苦。”
第一反應,有點詫異。
不管是張朝陽,還是鄧凱,作為名人、明星,必然是不差錢的,早已實現财富自由了,有錢、又有時間,居然都不快樂。
一個說自己非常痛苦,一個說自己焦慮。隻能不停的工作,才能停止焦慮、痛苦。
似乎很颠覆我們對有錢人财富自由的認知。
02
今年張朝陽有個最新的采訪,他在采訪中說自己走出抑郁,想通了很多事情。
他說:“人要活到老,學到老,幹到老。像默多克、像巴菲特,不管年齡多大,都在拼命工作。
工作也是一種價值觀,現在也知道自己是誰,知道人生的意義是什麼了。”
主持人問他:“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他答:“人生的意義就是選擇你認為重要的事情,把這個事情做到極緻。”
所以可以看到,相比前幾年張朝陽功成名就後的隐退,最近的張朝陽又開始活躍起來了,他做物理課的教學直播,從線上到線下,活力四射,仿佛更年輕了。
這讓我想到一個建築師同事,他在07年的時候抓住了股市的機會,後來又因為做地産行業抓住了買房财富增值的機會,早已實現财富自由。
但他還是堅持在公司上班,大家問他為什麼不辭職環遊世界。
他說:“環遊世界,當個夢想就好了,真的外面旅遊個十幾次之後再也不想跑了,還是上班有個事兒做比較好”。
說到底,人是社會性動物。
人類感受到的幸福,是需要從他人的肯定和反饋中獲得的。
所以,即便有錢、有時間,倘若無所事事,就會覺得自己對他人、對社會毫無價值,自己便毫無幸福感可言。
而,隻有工作,才能讓我們擁有這種被他人需要、對他人和社會有價值的機會,才是獲得幸福的根源。
這也跟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是一緻的,隻有自我價值得到體現才會快樂和幸福。
03
跟一個朋友聊天,她說她家有個親戚在七八十年代掙了一百多萬,那時的一百多萬相當于現在的一兩千萬,那個親戚覺得錢掙夠了,财富自由了。
但後來可想而知,随着經濟發展、通貨膨脹等,那時的一百多萬放到現在連套房都買不起,更别提财富自由了。
曾在一本書裡看到過一個數據統計,世界上80%的人一輩子都無法達到财富自由的狀态。
普通人,為了碎銀幾兩,為了生計,不得不一直工作,感覺痛苦。
而那些已經達到财富自由的名人、明星呢,又因為無所事事而痛苦,不得不靠重新工作喚起生活的熱情。
王爾德說:“生活中隻有兩種悲劇,一種是沒得到我們想要的,另一種是得到了我們想要的。”
所以,結論是不管怎樣都要工作,才能好好生活。
那還不如,不管财富是否自由都平心靜氣的工作吧,少些焦慮和浮躁,多一些對生活、對工作的熱愛和執着。
如此,也算姿态優雅的在這個世界興風作浪過,遺世獨立,歲月靜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