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我家孩子四個多月了,最近是不是到了厭奶期了?”
“大夫,我們家孩子最近喂奶怎麼喂都不吃,換奶瓶也不行,是不是每個孩子都要經過厭奶期呀?”
“這種情況都持續兩周了,孩子會不會缺營養啊?會不會不長啊?”
這樣的問題,在兒童保健門診經常會遇到,孩子不吃奶,家長心裡着急,于是就産生了這樣一個名詞:“厭奶期”,孩子真的會有厭奶期嗎?事實上,醫學上本身是沒有這個概念的。
那麼,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孩子出現這個情況呢?出現這個情況,應該怎麼辦呢?
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我們的喂養出了問題,最常見的原因是過度喂養。對于6個月以内的小嬰兒,如果是純母乳喂養,家長都知道,我們要按需哺乳,但對于奶粉喂養的孩子,好多家長認為是不是就要按時喂養了,更有甚者,每頓吃多少毫升奶都要參照奶粉說明書上的量。這其實是一個誤區,不管是成人還是孩子,每個人對營養的需求都有差異,所以不管采用什麼樣的喂養方式,順應孩子的需求,才是喂養的關鍵。
順應喂養,就是不定時,不定量按需哺乳。孩子什麼時候要吃奶?要吃多少奶?醫生不知道,媽媽也不知道,隻有孩子自己知道,所以什麼時候給,給多少,全問孩子,不要問醫生,隻能去觀察孩子。
如何判斷孩子是不是該給奶吃了?好多媽媽以孩子哭作為喂養的條件,在這裡提醒大家,按需喂養不是按哭喂養:第一,孩子餓了會哭,但哭不一定是餓了,也可能是其他需求;第二 ,孩子餓了哭是他最後的表達方式,讓孩子每頓奶都等哭了再喂,不利于親子依戀關系的建立,所以我們首先要了解孩子餓了應該有什麼樣的表現。
一般來說,新生兒饑餓時可以出現覓食反射、吸吮動作或者雙手舞動;嬰兒會表現不安、身體動作增加、把手放的嘴裡吸吮、鬼臉、煩躁等,如果這個時候媽媽毫無反應,寶寶才會用哭的方式來表達餓的需求。孩子吃飽了,會出現愉悅的表情、停止吸吮、頭轉開等,這時候就代表孩子吃飽了,即便奶沒喝完,也不要去喂了,否則就容易出現胃腸不适,導緻孩子“厭奶”等一系列的問題。
如何應對?如果寶寶出現厭奶,家長首先不要焦慮,短期内厭奶不會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然後我們調整孩子的喂養方式,盡可能順應孩子的需求喂養。我們盡可能選擇幹擾少的環境給孩子哺乳,房間内不要有其他人,可以拉上窗簾,減少光線刺激。如果孩子精神狀态、睡眠等尚可,可先觀察,如果孩子出現發熱、嘔吐等其他症狀,及時到醫院就診。
#清風計劃#@頭條健康@微頭條小秘書@首都健康#青雲計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