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面分析兩種電能表:一、結構外觀。(1)機械電表和智能電表,僅設計結構不同而己.,産品功能都是一樣。早期家庭都是應用機械電度表,現在随着電子産品的優點及普級,機械結構的産品正在逐漸被電子結構所取代。(2)外觀。智能電表比機械電表體積小、重量輕;從運行時觀察,在用戶用電時,從電能表的正面觀察,機械表的鋁制轉盤應是不停的轉動,比較直觀;而智能表就要注意觀察表内銘牌的指示燈是否一亮一滅閃爍,如果是輕載運行時就比較難觀察指示燈是否閃爍了。當用戶不用電時(不用電是指用戶的所有電器已完全斷開電源的情況下,而不是在待機狀态下),機械電表的轉盤應停止轉動,比較直觀;而智能電表就要注意觀察銘牌的指示燈應是常亮或常滅,要觀察較為仔細且觀察的時間稍長一些才行。
二、穩定性。(1)智能電表因采用錳銅等高穩定性材料制作電流采樣元件,高質量的電路作運算處理元件,因此總體的穩定性很好,用戶在安裝前可以實現免調,工作中的調校周期也可以大大延長,從而節省了人工。(2)機械電表因采用機械轉動方式工作,摩擦力不穩定,因此穩定性與智能電表相比顯得較差,經運輸後準确度就可能超差,在安裝之前必須重新調校。安裝運行後的電表由于上述原因,穩定性又會逐漸變差。
三、精确度。(1)智能電表電路采用精度高的A/D變換器,因此分辯力和精度很高,可以設計0.5級以上的高精度電能表。它精度長時間不變、無須輪較、無安裝、運輸影響等。因此,電網管理中計量精度可大大提高,線損統計也可以更為準确。(2)機械電表由于采用磁路結構非線性失真大,一緻性差,因此要采用各種補償機構,采用補償機構又降低了穩定性,也不利于生産使用中的調校,因此要生産精度高的機械電能表難度就很大。
四、靈敏度。(1)智能電表的電子線路本身靈敏度極高,可比機械電表高一個數量級,而且可以長時間保持這種高靈敏度。但是,智能電表由于沒有驅動力矩,往往會出現停走現象,就是隻發脈沖不計量。(2)機械電表的機械摩擦阻力是原理性的問題目前無法克服,特别是在低轉速時,機械摩擦力更明顯,數值明顯提高,因而計量漏洞将增大,長時間工作後尤為明顯。但是感應式電能表由于驅動力矩大不容易出現完全停走現象。
五、線性動态範圍與計量準确度。(1)智能電表采樣元件、A/D變換元件、放大電路等的線性好,使得智能表的線性動态範圍較大,适應性很強,特别适合于用電量變化大的地方,能保證大小電流計量精度不變。(2)機械電表的線性動态範圍小,原因是非線性因素太多,如小電流低轉速時受制于摩擦力上升、磁阻上升等因素,大電流時磁路容易産生磁路飽和,因此當用電量變化很大時計量精度将受到影響。
六、功耗方面。(1)智能電表采用的元件自身功耗很小,如一隻單相智能表的每月功耗約為0.3~0.5KW·h。(2)機械表的功耗每月0.8~1KW·h。(3)這兩者之間有0.5KW·h左右的差别,對一個擁有上萬隻電能表的電網而言,客觀上的節能效果是很大的,由此也降低了電網運行成本。
七、優勢。(1)機械電表優勢,主要在對環境要求要比智能電表低,尤其是長壽命機械電表,在環境惡劣的地區(高寒地區)應用有一定的優勢。(2)智能電表的優勢1.可靠性:精度長時間不變、無須輪校、無安裝和運輸影響。2、準确性:寬量程、寬功率因數、啟動靈敏、防潛可靠。3、功能:可實行集中抄表、多費率、預付費、防竊電、多功能等。
上述一比較電表走的“快”,其實并不是新換裝的電表有問題,而是由于過去的“老”電表機械電表受當時工藝和材質的局限,電表靈敏度和計量精度産生誤差,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老“化”了。而新型的智能電表随着工藝技術改進和材質質量的提高,使電表靈敏度非常高,甚至連待機耗電等微小電量都能精确計量出來。所以,智能電表對機械電表而言,很容易給人造成新表“走的快”的錯覺。
溫馨提示教你節約用電小竅門:關鍵在于“該關的電器一定要随手關閉”,電視機、空調等電器采用遙控器關機時,電器處于待機狀态,智能電表也會走字;當電腦閑置時間超過1小時時,最好徹底關機;電冰箱的放置地點最好選擇在室内溫度最低、空氣流通、不受陽光直射的地方,使用時開門次數要少,開關門動作要快;在空調的安裝上,要根據房間大小選擇功率與之匹配的空調,一般空調功率與房間面積之比為1比12,使用空調時注意定期清洗隔塵網,半個月左右清理一次可以節省部份電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