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許多人都聽過印度狼孩的故事。狼孩的名字叫卡瑪拉,生于1912年,于出生當年被狼叼走。
等到人類找到她時,她已經和狼在一起生活了8年,她身上隻有狼的習性,用四肢行走,經常像狼一樣嚎叫,吃飯、喝水都是趴在地上舔食。她沒有人的心理,不會說話與思考。
進入孤兒院,經常7年的訓練後,她才慢慢改變狼的習性,能與正常孩子一起生活,可以說4、5個單詞,能唱一些簡單的歌。
直到她17歲去世時,她的智力才達到3歲半兒童的水平,隻知道一些簡單的數字概念,學會了50個單詞。
由此可見,如果錯過了孩子的智力與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再大的努力與教育也是很難改觀的。
那麼,幾歲是孩子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呢?心理學研究表明,2-3歲是孩子口語學習增長最快的年齡,而4-5是書面語言學習的最佳時期,因此,一般認為孩子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就在1-5歲,也就是孩子的嬰幼兒期。
嬰兒在1-1.5歲之間将會掌握第一批詞彙,大概在50-60個之間。而孩子到3歲左右時就基本可以掌握母語的全部發音,詞彙量将會增加到1000個左右。
其中3-4歲的詞彙量增加速度最快,到6歲時,已能達到3000個左右。
這一時期,孩子句子的發展也開始從簡單句向複合句過度,口語表達能力也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其中有兩個發展趨勢,即從對話語向獨白語發展,從情境語向連貫語發展。
因此,這一時期父母一定要多給孩子提供語言交流的機會,比如多和孩子說話交流,讓他積極地表達自己;教孩子說一些朗朗上口的歌謠;或是引導孩子自己講故事等。
孩子語言發展也存在一些誤區孩子的語言發展能力與他自身的認知,以及父母的正确引導都有着很大的關系,存在誤區在所難免。
第一,孩子自身語言發展不足的原因。
由于孩子的詞彙量在嬰幼兒期發展最為迅速,可是要想做到深入理解與正确合理地應用并不是那麼容易,有時常會發生一些錯誤。
也就是說孩子在使用單詞的時候會明顯存在詞義擴大和詞義縮小的傾向,這一現象被分别稱為外延過度和外延不足。
比如,當孩子掌握了“狗”這個詞後,就會把四條腿的動物都叫“狗”,這就是外延過度。而外延不足就是指他隻能認識指定的一種東西,其他的同類他卻不知道該叫什麼。比如,他隻認識自家養的“狗”,而在外面看到狗,他卻不知道該怎麼叫它。
第二,父母的“正話反說”。
随着孩子的年齡不斷增大,自我意識已慢慢形成,難免會出現一些不順從的時候,此時有些家長就會通過說一些反話來發洩一下自己的情緒。
比如,孩子想要過馬路,媽媽說不能過,孩子卻偏要過去。此時媽媽可能就會說:好呀,你走走看。
媽媽說這話的目的其實是想通過語言來威懾孩子,但孩子哪裡能夠理解,他也許以為媽媽是鼓勵他走過去呢。于是,就真地過馬路了。
這時候,媽媽再來批評,孩子就會感到很困惑,根本無法理解媽媽的意思,這種“正話反說”的方式非常不利于孩子的理解能力及語言的發展。
父母怎樣幫助孩子更好地學習語言呢?嬰幼兒期是孩子學習語言的關鍵時期,父母一定要重視起來,想辦法幫助孩子更好地發展語言能力。具體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 在孩子已掌握詞彙的基礎上,不斷地擴大詞彙的範圍。
當孩子掌握了一定的詞彙量時,父母可以引導孩子不斷地去嘗試擴大自己的詞彙量。
比如,當孩子知道了“汽車”這個詞,父母就可以從它的功能去引導孩子認識“火車”、“飛機”、“輪船”等同類的交通工具。
二、 孩子用錯詞或句子時,要鼓勵孩子,進行正确的示範。
這一時期,由于孩子語言發展較快,但有許多詞彙他還沒有完全消化,難免在使用時會出現不太合理的現象。
此時,父母千萬不能批評與嘲笑孩子,打消孩子學習語言的積極性,而是要采取鼓勵的方式,正确地向孩子示範。
三、 父母與孩子交流時,要使用正确标準的語言。
嬰幼兒期的孩子語言學習主要是靠模仿,理解能力相對較差,他的語言發展主要受到周圍人語言的影響。即使是錯誤的,他也會照搬不誤。
因此,父母在孩子面前,一定要多說正确标準的語言,“正話反說”,最好不要用,容易誤導孩子。平時,也不要讓孩子和那些說話粗魯,以及口齒不清的人接觸,以免影響孩子語言的正确發展。
四、 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讓孩子學習一門外語。
這一時期孩子語言的發展能力非常強,也是學習多種語言的關鍵期。父母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讓孩子去學習一門外語,對他以後外語的發展可帶來非常深遠的影響。
當然,此時的要求不能太高,要多以對話與遊戲的方式進行,千萬不能要求孩子去讀寫。因為孩子語言的最初學習,都是以聽與模仿為主。
,個人簡介:安奕婷,80後寶媽,家有兒女。關注親子育兒、婚姻情感及個人成長,讓我們一起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