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眼裡,浪漫是法國的标簽,風情萬種的法國永遠對文藝青年散發着緻命的吸引力,以及無窮的新鮮感。
上期,我們在「0歐元」走!我們一起去巴黎 中,帶着大家去看了溫婉柔情的塞納河,去看了曆經風雨滄桑的巴黎聖母院,去看了神秘華麗的貝納克城堡......
本期,我們跟着0歐元,再次出發,一起去紀念偉人長眠的先賢祠;去承載着古羅馬的曆史遺迹的尼姆四方神殿;去諾曼底奧馬哈海灘,憑吊在反法西斯戰争中犧牲的戰士,感受和平的來之不易;去看不一樣的情迷法國......
巴黎 — 先賢祠
先賢祠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納河左岸的拉丁區,于1791年建成,是永久紀念法國曆史名人的聖殿。其法文名Panthéon,源于希臘語,最初的含義是“所有的神”,以供奉諸神而著稱。例如公元前五世紀古希臘人修築的雅典巴特農神廟(Parthenon),便是供奉着這世上所有的神靈。類似的建築,意大利也有一所,也即我們所熟知的“萬神殿”。
先賢祠原是路易十五時代建成的聖·熱内維耶瓦教堂,1791年被收歸國有脫離宗教後,改為埋葬“偉人”的墓地,先賢祠内安葬着伏爾泰、盧梭、維克多·雨果、居裡夫婦和大仲馬等法國著名人物,是法國曆代偉人靈魂的紀念殿堂。
在先賢祠正殿的門廊前,有22根高聳的石柱支撐着三角楣,上面镌刻着一行銘文:“Aux grands hommes,la Patrie reconnaissante”,譯為“偉人們,祖國感謝你們”。
圖盧茲 — 勞特累克博物館
圖盧茲—勞特累克博物館是法國著名的公共藝術博物館,位于法國阿爾比市的貝爾比宮内,館内收集了1000多幅後印象派畫家亨利·德·圖盧茲-勞特累克的作品。
這位法國近代繪畫大師,出生于貴族家庭,作品大多描繪了巴黎社會的聲色犬馬。37歲英年早逝後,他的1000多幅繪畫作品被父母捐給了阿爾比市。
1922年,阿爾比市在城裡建于13世紀的大主教城裡建立了圖盧茲—勞特累克博物館。圖盧茲—勞特累克的作品以其明顯的色彩,粗犷的線條而著稱,這在當時算的上新概念的創作日後帶動了彩色海報設計,也影響了畢加索,馬蒂斯等人的繪畫風格。
諾曼底 — 奧馬哈海灘
提到諾曼底,相信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不是田園牧歌和厚重城牆,而是二戰史上最沉重慘烈的戰役“諾曼底登陸”。
1944年6月6日,盟軍在諾曼底發起迄今為止人類近代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陸作戰,近300萬盟軍士兵橫渡英吉利海峽在此登陸,拉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反攻的序幕。
當時,盟軍分别從諾曼底地區5個海灘,分别是寶劍海灘、朱諾海灘、黃金海灘、猶他海灘和奧馬哈海灘。其中作戰最慘烈的是奧馬哈海灘,這塊全長僅有6.4公裡的月牙形海灘短短幾小時内陣亡了4000多人,因此又稱“血腥奧馬哈”。著名電影《拯救大兵瑞恩》開片登陸作戰那段就是描寫的這裡。
如今,奧馬哈沙灘附近還保留當年留下的少量軍事武器,鏽迹斑斑的外表無聲的向我們叙述着曆史。《拯救大兵瑞恩》中那震撼的場面,也隻剩下陳舊的大炮,默默地叙述着76年前的滿目凄涼。
尼姆 — 四方神殿
(圖源:馬蜂窩)
四方神殿是一座古舊的希臘羅馬式神殿,神殿三面都是空地,令這座本身已經建築得壯麗雄偉的殿堂更添一份氣勢。
神殿的建築特色是科林斯式的圓柱。這座建築高約17米,深26米,建于公元前1世紀的奧古斯都大帝(Auguste)時代,它把羅馬時期的神殿形式原原本本的保留了下來。神殿建成後曾作為市政府大樓和教堂,現在則為古代博物館(Musee des Antigues)。這裡最值得一看的有修複18世紀的泉邊之庭園時發現的阿波羅大理石像、青銅的阿波羅頭像以及1873年發掘時碎成103片的尼姆的維納斯等。
巴黎 — 拉維萊特科學城
拉維萊特科學城坐落在瑞士建築家屈米設計的拉維萊特公園裡,它是歐洲最大的科普中心,涵蓋各種類别的科學試驗。
拉維萊特科學城帶着傳播和普及科學技術知識的使命誕生,是一個集展覽、實驗與資料調閱于一體的綜合性科技場館,1986年對外開放,科學城空間功能分4個部分:永久性陳列(地球宇宙、生命奧秘、物質人類、語言交流),最新科技成果和工業産品,圖書資料中心,底層會議中心。在這裡,不同知識階段、年齡層次的人都能找到感興趣的東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