藕斷絲連夜難眠?●李順亮君心匣中鏡,一破不複全,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藕斷絲連夜難眠?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李順亮
君心匣中鏡,一破不複全。
妾心藕中絲,雖斷猶牽連。
安知禦輪士,今日翻回轅。
一女事一夫,安可再移天。
君聽去鶴言,哀哀七絲弦。
藕雖斷,絲卻相連。緣已盡,但情難了。唐朝孟郊的苦吟《去婦》,豐富了藕斷絲連這個成語的内涵。傳統中國社會,向來是各種關系層疊不斷、相互錯雜。但是,再怎麼複雜的社會關系之下,都有其本。這個本就是族,而族的延續又是建構在婚姻基礎之上的。反正,說來說去,表面漂漂亮亮的“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别樣紅”,關鍵是其下有根本也就是“藕”在作怪。
你歡我愛,你情我怨,男女間的情愛故事,古往今來皆在上演,可惜又是世上最複雜的東西。相對情愛來說,婚姻就簡單得多。媒妁之言仿佛月下老人的紅線,一旦牽完之後,來個三書六禮,把婚禮辦了也就了事。至于夫妻兩個人之間相系的根本,情不情、愛不愛一類的東西,那是沒有人管的。時間如流水,一切都可以用時間來打磨,君也好,妾也罷,仿佛日子過着過着,就算無法相敬如賓,也就是那麼回事了。于是,這紅荷與碧蓮之下泥水之中的“藕”,唯有在一節一空中甘苦自知了。
古人的想象力太過強大,造起字來總是形象生動。“藕”字其實為“蕅”字,也就是泥水中的草本之物扶渠根。《說文解字》注雲:“凡花實之莖必偕葉一莖同出。似有耦然。”其實這樣的注法,也有些牽強。道理就在“禺”字之中。《說文解字》雲:“母猴屬。頭似鬼。”再看“偶”字,我們就知道了。“偶,桐人也。”《說文解字》注雲:“偶者、寓也。寓於木之人也。”既然桐木可以像人,那麼,藕不是一樣也可以像人嗎?這個“蕅”字,不就分明是泥水中的像人之偶嗎?生活苦樂,皆在一念之間,泥水之中絲絲相連如藕的夫妻,才是可以長長久久的伴侶。
“山有扶蘇,隰有荷華。”與《詩經》裡的荷之美一樣,藕之味也長伴着這片神州大地之上的一代又一代人。且不說胡先骕在《中國的荷花》中說:“遠在一億四千五百萬年以前,地球出現恐龍之前我國就生長荷花。”至少,在中原一帶很早就有種植。1973年,考古學者在河南鄭州市距今5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遺址中發現兩粒炭化蓮子。
“款戶殊無屦,乘衣尚有風。”巧的是,鄭州圃田有列子觀。據說,有一回采藕,挖出兩根大小一樣、緊緊纏繞在一起的藕。正要分開的時候,卻被列子阻止了:“此物不可分,此為相戀蓮藕,是當地的一絕,如遇夫妻不和,吃了它能解心結,和好如初。如一方遇有不測,便會産生藕斷絲連的情愫,心心相連!”
列子是戰國時期道家的代表人物。列子“貴虛”,而藕中空,自然是虛的。可是,這藕中不僅有空空如也,還有虛中有道,“自生自化,自形自色,自智自力,自消自息”的沖虛自然之道。這樣的藕,有着無窮無盡的生命力。難怪,太乙真人會在哪吒自刎後,用一截鴻蒙輪回蓮藕,為自己的徒弟重獲新生,而且這是出淤泥而不染的至純至潔之新生。
藕斷絲連,牽着情仇愛恨,但是哀哀七絲弦,是不宜多聽多哀的。反正,隻要我們知道,泥水之中,不僅有藕,還有生活,這就夠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