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車子,出廠自帶的防凍液都是不一樣的。什麼時候更換是要看類型、分情況的,防凍液也是有使用壽命的。一般無機鹽型防凍液1~2年更換,防凍液主要成分:去離子水、防凍劑、防腐蝕劑。目前市場上的防凍液,基本上都是用乙二醇作為防凍劑,小部分用丙二醇。所以,防凍液的種類不同,主要就是防腐蝕劑的成分不同,最後的壽命表現也就有所不同,大緻上分為“普通型”和“長效型”。
防腐蝕劑主要有3種配方:無機鹽型、有機酸型和複合型。無機鹽型的防腐蝕劑消耗是比較快的,使用壽命一般隻有1到2年,開個25000km到30000km差不多就要補加防腐蝕劑了。那麼我們怎麼知道用的是不是普通型的?那就看車輛使用說明書。比如說:比亞迪f3,2-3萬km就要更換防凍液了;5系寶馬,10萬公裡換一次,比較短的就是普通型嘛。長效有機型防凍液保質期比較長,問題是不大的,相對于無機鹽型的防腐蝕劑來說,有機酸型的緩蝕劑在使用的過程中消耗要慢很多。
有機酸性的防凍液,壽命一般是3到5年,10到15萬km,也不需要補加添加劑什麼的。國内的乘用車的平均行駛裡程是17000km,6年差不多就是10萬km。所以,6年這個節點,是可以考慮換一下防凍液的,防患于未然。即使防凍液壽命超6年,除了剛才說的那2種,其實還有一些防凍液,所謂的“保質期”比6年長很多。用這些防凍液的,主要是一些日系車型:雷克薩斯,保養手冊上寫的,16萬km更換換;斯巴魯森林人,22萬km再更換。對于這些車型,相對就比較放心,隻要不漏,過了6年,基本上是沒什麼問題的。但需要注意的是,“不換”不代表“不保養”。對于這種防凍液來說,它是冷卻發動機及其附件的,經常處于高溫的工作條件下面的,蒸發損耗是不可避免的。你看液面如果低于最低刻度線,MIN,就是minimum,最低的意思,可以用手電筒隔着防凍液瓶觀察防凍液高度。當然我們也要經常觀察儀表指示燈情況,防凍液少了,儀表指示燈(一個體溫計放水裡的那種标志)會亮的。
長期不換防凍液,防凍液失效後它的冰點會提高、沸點會降低,更容易結冰、更容易蒸發,發動機工況就不良了。防凍液裡的防腐蝕劑也會過期,防腐蝕劑主要作用是防止防凍液裡的乙二醇在高溫下運行會被氧化産生乙二酸這些酸性物質對發動機冷卻系統各種金屬、管路都會有腐蝕作用。還會引起發動機過熱、點蝕、穿孔腐蝕,降低發動機的使用壽命。所以也沒必要省這點錢,網上買兩瓶防凍液(不到100錢),自己趴車底下,擰開水箱回水管卡箍,放掉舊的冷卻液,從冷卻液罐口再倒入新的冷卻液就可以了。自己去四S店更換怎麼着也得200多吧?能省就省,疫情沖擊之下,經濟不景氣,大家要學會過日子,而且自己動手,豐衣足食,還能體會這其中的快樂,何樂而不為呢?俗話說“吃魚的不如網魚的快樂”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每天幾分鐘,輕松懂汽車。我是徐老師,喜歡的朋友歡迎關注轉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