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皮亞傑認知發展如何理解

皮亞傑認知發展如何理解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0 20:23:54

認知發展的三個基本過程――同化、順化、平衡

(1)同化(assimilation)

同化原本是一個生物的概念,它是指有機體把外部要素整合進自己結構中去的過程。在認知發展理論中,同化是指個體對刺激輸入的過濾或改變的過程。也就是說,個體在感受到刺激時,把它們納入頭腦中原有的圖式之内,使其成為自身的一部分,就象消化系統就營養物吸收一樣。

所以,在皮亞傑看來,心理同生理一樣,也有吸收外界刺激并使之成為自身的一部分的過程。所不同的隻是涉及的變化表不是生理性的,而是機能性的。

随着個體認識的發展,同化經曆下列三種形式:

再現性同化,即基于兒童對出現的某一刺激作相同的重複反應 ;

再認性同化,即基于兒童辨别物體之間差異借以作出不同反應的能力。它在再生性同化基礎上出現并有助于向更複雜的同化形式發展;

概括性同化,即基于兒童知覺物體之間的相似性并把它們歸于不同類别的能力。

皮亞傑認知發展如何理解(皮亞傑關于認知發展的三個基本過程)1

(2)順化(accommodation)

順化是指有機體調節自己内部結構一适應特定刺激情境的過程。順化是與同化伴随而行的。當個體遇到不能用原有圖式來同化新的刺激時,便要對原有圖式加以修改或重建,以适應環境,這就是順化的過程。可見就本質而言,同化主要是指個體對環境的作用;順化主要是指環境對個體的作用。

顯然,從整體而言,如果隻有同化而沒有順化,那就談不上發展。盡管同化作用在保證圖式中去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同化如果沒有它的對立面--順化--的存在,它本身也不能單獨存在。換言之不存在純粹的同化。當然,如果沒有與順化相對應的同化,也就沒有順化可言。皮亞傑用同化和順化過程來說明認識,旨在表明這樣的觀點:一切認識都離不開認知圖式的同化與順化。認知既是認知圖式順化于外物,又是外物同化于認知圖式這兩個對立統一過程的産物。皮亞傑應用同化與順化的過程,對行為主義的著名公式S→R進行了改造,提出了S(A)R公式。他指出:“一個刺激要引起一個特定的反應,主體及其機體就必需有反應刺激的能力,因此,我們首先關心的是這種能力。……感受性自然是依存于作出反應的能力的。所以這個公式不應該寫作S→R,而應該寫作S→←R(換用圖片),說的更确切一些,應寫作S(A)R。”

S(A)R公式

運用同化概念,皮亞傑對行為主意的著名公式S→R進行了改造。S→R的含義是指一個刺激可以引起一個特定的反應。皮亞傑認為S→R公式的最大缺陷在于它沒有表現出人在認識過程中的能動作用。他指出:"一個刺激要引起一個特定的反應,主體及其機體就必需有反應刺激的能力,因此,我們首先關心的是這種能力。……感受性自然是依存于作出反應的能力的。所以這個公式不應該寫作S→R,而應該寫作S→←R,說的更确切一些,應寫作S(A)R。"它的含義是說,當外部刺激S作用于機體時,機體并不是消極的接受這一刺激,而是首先利用自己現有的圖式進行過濾改造,使之變為組織所能吸收的形式。刺激這樣被同化,就是客體作用于機體、機體改造客體的結果。

皮亞傑認為客體被機體所同化就是被機體所改造,因此S(A)R不是一種直觀的、機械的反應,而是機體改造環境的過程。皮亞傑指出,S(A)R在各個水平上都存在。在生物水平上,有生理同化,它的作用是對機體攝入的物質進行改造,使之變成機體組織的營養;在感知運動水平上,有心理同化,它表現為把外部信息同化到動作結構中,使動作獲得協調;在理性水平上有認識同化,它把外部信息變為概念推理的形式,以豐富主體的認識圖式。皮亞傑把S(A)R從生物水平一直擴展到認識水平,充分說明在環鏡面前,機體以及認識主體從來都不是被動的接受者。在各個認識水平上都存在着機體和主體對外部世界的改造過程。這種改造随着生物水平→心理水平→認識水平的發展而日益加強。越是在高級階段,改造越充分,主體的能動性就越大。所以皮亞傑指出?quot;對S→R公式提出的這種修改,絕不隻是出于單純追求準确性,也不是為了理論上的概念化;這種修改提出了依我們看來是認識發展的中心問題。"

但是,S(A)R僅僅說明認識過程的一個方面─主體對客體的改造,而不能說明另外一個方面-客體對主體的改造,這樣主體和客體的相互作用還不能充分體現出來,因此還需要加入與同化過程相對應的另一個過程-順化。順化是當客體作用于主體而主體的圖式不适應客體時,調整和改變主體圖式,使之适應客體的過程。與同化作用相應,順化也存在于從生物水平起到認識水平止的各個水平上。由于同化表明了主體改造客體的過程,而順化表明了在客體得到改造的過程,所以,同化和順化這一對機能代表了主客體的相互作用。

皮亞傑認知發展如何理解(皮亞傑關于認知發展的三個基本過程)2

(3)平衡(equilibration)

平衡是指個體通過自我調節機制使認知發展從一個平衡狀态向另外一個較高平衡狀态過渡的過程。平衡過程是皮亞傑認為個體的認知圖式是通過同化和順化而不斷發展,以适應新的環境的。就一般而言,個體每當遇到新的刺激,總是試圖用原有圖式去同化,若獲得成功,便得到暫時的平衡。如果用原有圖式無法同化環境刺激,個體便會作出順化,即調節原有圖式或重建新圖式,直至達到認識上的新的平衡。同化與順化之間的平衡過程,也就是認識上的适應,也就是人類智慧的實質所在。所以,皮亞傑認為:"智慧行為依賴于同化與順化這兩種機能從最初不穩定的平衡過渡到逐漸穩定的平衡"。

需要重申的是平衡狀态不是絕對靜止的,一種較低水平的平衡狀态,通過共同與環境相互作用,就會過渡到一種較高水平的平衡狀态。平衡的這種連續不斷的發展,就是整個人知發展的過程。

皮亞傑認知發展如何理解(皮亞傑關于認知發展的三個基本過程)3

皮亞傑認為,平衡有以下三種:
  • 第一種平衡是同化和順化之間的聯系。

在個體和外部刺激結構之間有一個平衡;個體的結構順化新呈現出來的外部刺激,而外部刺激被同化到個體結構中去。

同化與順化之間的平衡

在個體和外部刺激結構之間有一個平衡;個體的結構順化新呈現出來的外部刺激,而外部刺激被同化到個體結構中去。例如,新的刺激使個體的認知發生順化,然後再将它同化到個體的認知圖式中去,以達到一種平衡。所以,隻有當同化與順化交替發生處于一種均勢時,才能保證達到某種暫時的平衡。

在一項實驗中,實驗者要求兒童先在F瓶中盛滿水(灌到瓶頸為止)倒入A杯中;再以同樣方式把水倒入A'杯中,以表明A與A'中的水一樣多。然後要兒童打開開關讓A和A`流同樣多的水到E和B'中去,兒童常常在E和B'中的水處于水平線時就停止了,認為E和B'杯中的水一樣多,這時讓他們把E和B'中的水流入兩個相同的杯子C和C'中。顯然,兒童會發現自己的想法與觀察結果之間的矛盾。這種矛盾的解決過程就是一種平衡的過程。

  • 第二種平衡是個體圖式中子系統的平衡。

皮亞傑認為個體都有若幹個認知圖式,而每一個圖式都由許多分系統組成。例如,大小比較系統中,長度、數量等都是子系統。這些子系統經常以不同的速率展開。在建構中,如果子系統之間沒有平衡,就不可能有新圖式産生。

個體知識中子系統間的關系

子系統是指不同領域的結果,例如數、長度、距離和時間等。由于這些子系統是以不同的速度形成的,所以它們之間可能會産生沖突。

例如,兒童在思維發展的初級階段,可能會作出兩種對立的判斷,但卻沒有認識到它們的矛盾。

在一項實驗中,皮亞傑給兒童一排杯子和一堆蛋,要求兒童取出剛夠放入所有杯子的那麼多蛋,兒童能夠用一一對應的方式,即在每隻杯子下面放一個蛋的辦法來解決問題。但是,當皮亞傑合攏或散開其中的一排時,兒童就會斷言有一排多一些。也就是說,兒童關于數的知識與長度的知識之間出現了矛盾。随着兒童認識的發展,他們會意識到這兩個判斷之間的矛盾。這種矛盾導緻兩個系統之間的不平衡。解決這種矛盾的過程就是一種平衡的過程。

  • 第三種平衡是一種調節個體部分知識與整體知識之間關系的平衡。

在皮亞傑看來,一個人的整體知識始終在被分化成各個部分,然後又把各個部分整合成一個新的整體知識。由此可見平衡是個體在連續不斷地與環境交互作用和變化過程中保持相對穩定性的一個重要因素。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