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英制和公制的區别

英制和公制的區别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20 10:43:03

稍微了解一下美國的影視或雜志,就會産生一個問題:為什麼美國的度量單位和我們不一樣?還以為國家之間的度量單位都有所不同,但查了一下才知道,目前地球上還沒有使用國際公制單位的國家隻有三個:緬甸,利比裡亞和美國。

英制和公制的區别(為什麼很多國家都用公制單位了)1

盤點幾個美國的度量單位

溫度單位我們用的是攝氏度(℃),美國溫度計量一般是華氏度(°F)。兩者之間關系為℃=5/9*(°F-32),在華氏溫度中水結冰的溫度是32°F,沸點是212°F。所以當你美國朋友跟你說他們那裡氣溫是32華氏度(相當于0攝氏度)時,千萬别以為那有多高。

英制和公制的區别(為什麼很多國家都用公制單位了)2

重量這方面美國用的是磅和盎司,有點像我們的斤和兩,公制重量單位為克。但換算卻很讓人頭疼,1磅(英國人規定一磅為7000粒大麥的重量)大約是0.9斤(450克),1盎司等于28.35克。所以如果你用的是美國的體重秤,千萬别被它上面顯示的三位數迷惑。

英制和公制的區别(為什麼很多國家都用公制單位了)3

因為美國使用的英制單位來源于英國,但是現在英國人已經不再使用這些計量單位了,就是因為不方便。比如1英裡有5280英尺,1英畝有43560平方英尺,不好計算。當然還有很多單位,比如美國的容積單位1加侖等于3.785411784升,面積單位1000平方英尺等于92.2立方米,等等。有個共同點,都不好算。

英制和公制的區别(為什麼很多國家都用公制單位了)4

美國“獨特”的度量單位帶來很多麻煩

這種事很多,比如去美國留學的人,不僅要适應異國的文化語言傳統,還要适應他們的傳統度量單位,而且換算還賊麻煩。

英制和公制的區别(為什麼很多國家都用公制單位了)5

比如據疾控中心的消息顯示,每年有大約3到4千兒童因為無意的藥物過量攝入而進了急診,經過調查發現罪魁禍首竟然是劑量單位轉換失誤。

英制和公制的區别(為什麼很多國家都用公制單位了)6

比如一磅羽毛和一磅黃金哪個重的問題。在美國,答案是一磅羽毛比一磅黃金重22%,因為稱羽毛和貴金屬使用的是不同的磅。

再比如前些年,美國國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NASA)就因為在一個關鍵地方忘記把英制單位換成公制單位,造成一個火星登陸器沒有成功登陸,損失多少錢沒說估計少不了。

英制和公制的區别(為什麼很多國家都用公制單位了)7

為什麼美國不用公制單位?

在1790年美國國務卿托馬斯、傑斐遜就建議改革英制計量單位,并迅速廢除了英國使用的貨币體系,從英鎊,便士改為現在的美元和美分。這和我們人民币的元角分很像,打造本國特色貨币,但之後美國并沒有改革其他的度量衡,當時各洲的政府機構認為這事不着急。

英制和公制的區别(為什麼很多國家都用公制單位了)8

到了19世紀末美國經濟和制度都處于領頭羊地位,相關政府機構也意識到需要在國内推廣統一的國際單位制的,還正式簽發了一些推廣的文件命令。這沒問題,但是内制造業的廠商和各類工程師等技術人員不幹了,美國制造業崛起這100多年他們用的是之前的英制,已經适應了。

英制和公制的區别(為什麼很多國家都用公制單位了)9

對他們來說公制換算就像我們眼中的英制換算一樣複雜,如果改用公制就意味着現有的工業體系,圖紙,計量檢定器具,工農業器具等等都得回爐重造。美國制造業認為改用公制的成本太大,而且好像沒有什麼利益,所以就拖來拖去一直沒改。雖然制造業和政界沒有公制改革的聲音,但科學界一直都主張用國際單位制,并在推動國際單位制的精度和驗證上做出過突出貢獻。

英制和公制的區别(為什麼很多國家都用公制單位了)10

再有就是現在的和平現狀,曆史上的改革大多是制度腐朽、人民苦不堪言、發生戰争等等因素下的必然。但現在美國人民生活水平并不低,國家經濟也沒有衰落。和平、穩定的生活讓美國人難有改變原有生活習慣的動力。

英制和公制的區别(為什麼很多國家都用公制單位了)11

有人說美國的度量制度可能推動世界的度量改革,比如美元就是一個成功的例子,成為了世界的通用貨币。但那是以前,中國改革開放後,制造業的飛速崛起,成為全球制造中心,并且在不斷向高精尖疊代升級,加上我們中國在2019年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單一消費市場,更加讓美國堅持的英制計量系統顯得孤單影隻。再看看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振興制造業的口号,看來這4年是不會有改變了。

英制和公制的區别(為什麼很多國家都用公制單位了)12

世界範圍的統一度量是趨勢,雖然改革很痛苦,但一直這麼拖着,在未來面對必然到來的改革隻會更痛苦。: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