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認為,郭德綱開始走紅是在2005年11月5日的天津省親專場,在那天之前,網絡上關于郭德綱的搜索隻有一條,還是關于這場演出的。
在那天之後,郭德綱的搜索量迅速攀升,引起了各大媒體的注意,在媒體的熱捧下,“相聲草根英雄郭德綱”橫空出世爆紅全國,爾來,一十七年矣。
很巧的是,就在郭德綱走紅前一個月,2005年10月5日他和張文順搭檔說了一段《論相聲五十年之現狀》,這段相聲日後被郭德綱的粉絲力捧為他的神作,郭德綱在相聲裡的豪言也成了他走紅前的一個序幕。
但是,十七年後,有人這麼評價這段相聲:今天的郭德綱,絕不敢把《論相聲五十年之現狀》再演一次,今天的綱絲,絕不敢把《論相聲五十年之現狀》再聽一次。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郭德綱這段走紅前夜的相聲裡存在太多BUG,甚至還有一些觀點會打到十幾年後自己的臉。
我們不妨深扒一下這段綱絲心目中的郭德綱神作,看看哪些觀點是存在問題的。
一、相聲回歸小劇場
郭德綱不止一次宣傳過,他是首先提出相聲回歸小劇場的人,而且還是第一個這麼幹的人。
這就屬于商業營銷話術了,這玩意确實不像專利一樣有标準,誰名氣大誰話語權就大,誰就占便宜。
但是,實際上正式提出相聲回歸小劇場且訴諸行動的第一人是天津的于寶林先生,這是除了德雲社之外整個行業公認的事實。
于寶林先生上世紀八十年代就開始呼籲相聲要回歸小劇場,上世紀九十年代天津茶館開始複蘇,于寶林先生在1998年牽頭成立了衆友相聲團,從此天津相聲團體開始遍地開花,郭德綱也經常回天津學藝并偶爾現身茶館。
郭德綱1998年認識了張文順,那一年李菁還在上大二,郭德綱相聲裡所說的和張文順、李菁一起成立相聲大會已經是2002年的廣德樓時期了,那時候的德雲社前身北京相聲大會才算真正成型。
你要說京味茶館,一方面那個茶館不是郭德綱的,也不是他租的。另一方面茶館裡的演出隊伍除了幾位老先生之外主要是馬貴榮帶領的胖哈哈相聲團,非要拿京味茶館說事的話,那馬貴榮似乎比郭德綱更有資格當第一人。
郭德綱和德雲社确實對相聲複蘇有功,但一碼是一碼,相聲回歸小劇場的首功确實是于寶林先生,這事兒得說清楚。
二、你要有作品
2005年的郭德綱還是非常清醒的,他認識到相聲的前途一是要有人,二是要有作品,尤其是作品,你有天大的能耐,就會一段半,觀衆也不愛看,人都有膩的時候。
不知道十幾年後的郭德綱再看當年的話會不會感到臉紅,因為他已經成了那個沒作品的人。
近些年來,郭德綱的相聲幾乎全靠着各種低俗調侃于氏家族支撐,而且段子高度同質化,有網友說得有趣:你聽郭德綱的相聲,要是不聽報幕,你都不知道他說的是哪一段。
說白了,就是常用那些梗來回調換,打亂重組,攢吧攢吧就是一段相聲。
三、傳統相聲
又一個營銷話術,郭德綱說傳統相聲有一千多段,經過同行努力,還剩下二百多段,德雲社挽救了六百多段。
這段話後來還被郭德綱的粉絲以訛傳訛傳成了郭德綱會六百多段傳統相聲。
實際上,傳統相聲有多少段并沒有具體數據,因為範圍太廣太雜,《中國傳統相聲大全》收錄了六百多段,其中有近三百段是經常能聽到的,其他都是比較冷門的傳統相聲。
德雲社所謂的六百多段連開門柳兒都算進去了,水分很大,隻是營銷話術而已。所謂郭德綱會六百多段相聲更是扯得沒邊兒了,一方面會不會說還分幾個層次,另一方面他真會這麼多的話,至于整天抓着于氏家族和屎尿屁不放嗎?
四、電視相聲
郭德綱一直對電視相聲抱有偏見,就像他對八十年代相聲的巅峰期抱有偏見一樣。
相聲曆史上最巅峰的時期就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真正實現了全民聽相聲和全民說相聲,相聲演員在當時是一個非常讓人羨慕的身份,馬季、姜昆、楊振華等人帶隊到全國各地的商演都是萬人空巷一票難求。
估計德雲社粉絲們沒有幾個知道石小傑的,他是高元均的徒弟,光他自己在八九十年代就搞了五百多場笑星商演,他還是相聲行業第一個百萬富翁,這可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百萬富翁哦。
相聲行業之所以在八十年代這麼火,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電視機的普及,短小精悍、緊貼時代、針砭時弊的電視相聲通過電視傳播到千家萬戶,直接帶動了全國相聲熱潮,包括郭德綱、于謙都是那時候開始學習相聲的。
郭德綱之所以對電視相聲存在偏見,一方面是因為他沒趕上那個好時候,等他能上台時相聲正好處于巅峰之後的滑坡期。另一方面是因為他不太擅長短小精悍的電視相聲,他曾在2013年登上了念念不忘的春晚舞台,結果表現相當一般,讓徒弟曹雲金給碾壓了。
不擅長哪個就貶低哪個,除了電視相聲之外,郭德綱也曾貶低過數來寶,說他不會打闆是因為乞丐才學數來寶,直接把高峰、李菁、何雲偉等人都給賣了。
五、轉行相聲
最大的笑話來了,郭德綱在2005年時痛斥相聲界的怪現象,百分之九十五的相聲演員在二十五歲之前都是從事别的工作的,而且是廚子居多,還有面二、炒菜的、工廠的之類,别的行混不下去了混到我們這行來了。
放在2005年,郭德綱說這話就有些虧心,因為他暗戳戳諷刺的那些相聲演員都經曆過特殊時期,比如李金鬥,他可是北京曲藝團學員班出身,隻是後來因為時代原因轉行當了廚師,到八十年代再回來說相聲。
郭德綱學相聲時正好趕上改革開放後的相聲巅峰期,就像你不能笑話你父母那一輩不會開車沒吃過西餐一樣,時代不同啊。
再說了,郭德綱自己也從事過其他工作,比如蓄電池推銷員,你能說郭德綱是蓄電池推銷員轉行說相聲嗎?
放在2022年,再看郭德綱當初的話就是大笑話了,因為德雲社有很多相聲演員都是郭德綱所說的轉行而來的,比如發廊小弟張雲雷、發傳單的栾雲平、跑堂的孔雲龍和嶽雲鵬,烤串的張鶴倫,當廚子的李鶴彪,當服務員的孟鶴堂,維護網絡的閻鶴祥等等,這麼一看,不知道郭德綱聽沒聽到到啪啪打臉的聲音。
六、演出市場很好混
郭德綱用非常誇張的手法諷刺一些相聲名家,說他們到各地演出都說同樣的段子,屬于騙錢之類。
實際上,郭德綱成名後到全國各地商演說的段子也都有很多雷同,包括他的徒弟也是,一段相聲能說好多場商演。
郭德綱的吐槽實際上毫無道理,因為不光是相聲行業,流行歌手們開演唱會也都是唱老歌,比如著名的《同一首歌》,幾乎全是老歌。
郭德綱沒成名時沒有商演,他以為的商演都應該是場場賣命說相聲,等到他成名日久之後,他也發現創作能力和表演能力跟不上,到最後也變成了他曾經吐槽的那個樣子,豈不是很打臉。
七、我愛相聲
郭德綱在《論相聲五十年之現狀》中最振聾發聩的呐喊大概就是這句:我愛相聲,我怕他完了!
這句話感動了很多相聲愛好者,也确實激勵了郭德綱自己,所以他在成名前後那兩年,隻要有機會就拼命說相聲,唯恐怠慢相聲藝術和相聲觀衆。
但是,當郭德綱成為商人之後,他是怎麼對待相聲的?葷段子、屎尿屁漫天飛舞也不嫌磕碜,把相聲說得稀碎,不對詞不排練還美其名曰現挂。
在郭德綱的帶動下,德雲社的年輕演員們在台上打情罵俏甚至打架鬥毆,幾乎完全再現了劉老根大舞台的風采,把相聲弄得脫口秀不像脫口秀、二人轉不像二人轉、小品不像小品,相聲不像相聲,四不像!
有網友說過一句非常不客氣的話,相聲在德雲社内部已經快實質性消亡了,打着相聲的幌子演着四不像的東西,都像郭德綱和德雲社這麼整,相聲真就完了。
八、相聲的教育意義
這是郭德綱的又一個營銷話術,而且很成功。
相聲從誕生起的作品很多都是勸人向善和抨擊醜惡的,最好的相聲作品歸納起來就是八個字:雅俗共賞,寓教于樂。
結果可好,為了商業炒作方便,郭德綱愣是把“雅”和“俗”單獨拆出來做成對立,更扯的是,他還把通俗給搞成了低俗。
寓教于樂也沒能幸免,郭德綱把“教”和“樂”拆了出來形成對立,而且還刻意妖魔化了“教”,把勸人向善、抨擊醜惡的“教”搞成了單純說教。
不得不說,郭德綱這麼做确實方便了他和德雲社炒作,但卻給相聲行業帶來了極大的危害,直接帶偏了一部分年輕演員和觀衆,把好好一門語言藝術給矮化成了小醜出洋相。
從這個意義上講,郭德綱可以算相聲行業的功臣,也可以算相聲行業的罪人。
綜合來看,《論相聲五十年之現狀》從内容和結構上看并不是一段相聲,而是郭德綱在未成名時的一些牢騷。這個作品也在一定程度上指導了德雲社和郭德綱未來的發展方向和發展思路,也在一定程度上帶偏了相聲行業的前進道路。
所以,《論相聲五十年之現狀》對郭德綱有着重要的積極意義,但對整個相聲行業而言卻存在相當大的消極意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