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氣候特殊性有目共睹,特别是進入10月份以來,有的地區炎熱幹旱,而有的地方卻多風寒冷,高溫與低溫預警并存,這種現象極其罕見。
寒露過後,北方不少地方已降了霜,霜降未到卻降霜,說明今年冷氣來得早,加上許多人預測今年将是百年不遇的冷冬,是不是預示着今年冷冬将提早到來?那麼,今年什麼時間入九呢?下面,最新的數九時間表來了,朋友們早看早知道。
一、民間傳統的兩種“數九”方法
相信有不少朋友都聽說過“數九歌”,從“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一直數至“九九八十一,耕牛遍地走”,這些朗朗上口的諺語,通過形象生動的氣候特征,來計算寒氣行進和春暖花開的日期。
注意,這裡,古人以冬至作為時間的節點蘊含深意,也是具有科學道理的。因為冬至之時,太陽與地面的直射角度最小,由于晝短夜長,因而地面獲得的熱量不同,兩種數九的方法亦相運而生。
第一種方法:以冬至為數九的起點。
俗話說,“冬至一陽生”,由于白晝的時間在慢慢變長,地面獲得太陽的熱量不斷增加,到達九九八十一天時,天氣開始變暖。
以冬至作為數九起點,在《荊楚歲時記》中曾有詳細的記載,“用冬至日數,至九九八十一日,寒盡”。其實,通過太陽給予地球的溫暖來計算,這種方法更像“數陽”,更能準确預測天氣何時變暖?而且,以24節氣作為标準,很多年輕人也容易接受,比較簡單好記,運用的區域也比較廣。
第二種方法:逢壬數九,以冬至後的第一個壬日為起點。
“逢壬數九”是幹支曆的數九方法,從冬至後的第一個壬日開始計算。因為壬是用來預測寒氣的,所以,這種方法更偏向于預測寒冷的程度。
在農村,流傳着“夏至三庚便數伏,冬至逢壬就數九”的說法,其中庚與壬分别屬于10天幹中的序列,其與12地支,組成我國幹支曆法的計時方法。
二、最新的今年數九的時間表
翻看日曆可知,2022年冬至在12月22日,而冬至後的第一個壬日在12月25日,為壬子日。由此,2023年兩種數九時間表分别如下:
(1)以冬至為起點
(2)冬至逢壬為起點
三、破天荒冷冬果真會提到到來嗎?
不知道朋友們發現了沒有?今年的天氣非常特殊。春季和秋季的特征特别明顯。就以秋季來說吧,國慶之前,炎熱無比,秋行夏令;但寒露之後呢?氣溫又驟降,大有一夜入冬的态勢。
近期,在北方,内蒙古、河北、黑龍江等地已降了今年的第一場雪,比往年有所提前。而山東、河南、遼甯等地,霜降也來得格外早,讓這個秋天的後半部分初步出現冬季特征。
很多農村諺語早已經印證了今年天氣的極端表現,如“處暑不出伏,重陽寒露前”等等,都反映了今年夏季和秋季天氣的極端性。
那麼,今年冷冬真的會提早到來嗎?
答案是很可能,通過全年無秋來看,冷冬的苗頭正在發展,霜降未到卻已降霜,或許就是寒氣早達的信号。
另外,俗話說“三九四九,凍死老牛”,從數九時間表來看,今年的三九和四九出現在2023年的1月中旬到1月底,标志着元旦過後一周後,就将迎來今冬最冷季。同時,進入三九的時間為臘月二十一,最冷的三九和四九正是2023年春節和正月期間,大家要有所認知,并積極預防。
最後概括:
随着寒氣提早降臨,今年冷冬可能将來得格外早,朋友們在經曆了漫長的酷暑之後,又将迎來漫漫寒冬,走進一年一度的數九寒天,而2023年春節和正月,可能是這個冬天比較寒冷的時候,朋友們要做好準備。
原創不易,抄襲必究!
#頭條創作挑戰賽##我要上 頭條##農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