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小球發生損傷後,尿蛋白的流失是慢性腎病比較典型的症狀,一般通過檢查尿常規可以觀察到尿蛋白指标呈現陽性即尿蛋白 或2 或3 甚至4 。要判斷具體的尿蛋白量還需要做24小時尿蛋白定量的檢查,可以更準确反應腎小球受損的情況及整體腎功能損傷的嚴重性。
24小時尿蛋白定量是評估尿蛋白嚴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但同時也有一點小缺點。多種類型腎病早期均會出現尿蛋白、尿潛血的情況,但也有些腎病早期炎症反應不劇烈,尿蛋白定量過低不能及時檢查出,或低于0.5g不好分辨。而此時有些患者可能已經出現了腎功能損傷,導緻耽誤病情的診斷。
要評估腎功能的情況,除了24小時尿蛋白定量,還有兩項指标也很“給力”:
1、尿蛋白肌酐比(PCR)
尿蛋白肌酐比指的是尿液中總蛋白與尿肌酐的比值,注意不是血紅蛋白和我們常說的血肌酐的比值,這點不能弄混。通過尿蛋白肌酐比的值可以推測出尿蛋白定量的情況,因此可以作為替代指标來參考。正常範圍在0-150mg/g,超過150mg/g就需要重視,腎功能出現了損傷。
2、尿白蛋白肌酐比(ACR)
與尿蛋白肌酐僅一字之差,但反應的情況卻不同。雖然都是評估腎功能的指标,相對來說,尿白蛋白肌酐比反應的更加準确、深入,一般是反應特定腎病的情況。
之前我們強調過,有些類型腎病早期尿蛋白比較輕微,沒有大量尿蛋白,典型症狀則是微量白蛋白尿。包括糖尿病腎病、高血壓腎病、痛風性腎病等,還有部分腎病家族史的患者,尚沒有明确診斷出腎病時,體檢可能存在微量白蛋白尿。
一般正常的人尿白蛋白肌酐比值是小于30mg/g,如果尿白蛋白肌酐比值30-300mg/g之間,提示有尿微量白蛋白的增多。如果尿白蛋白肌酐比值超過300mg/g,提示轉為了大量白蛋白尿。
尿液檢查時以免出現較大誤差,還需要注意這幾點:
1、留尿要留對
這兩種檢查與24小時尿蛋白定量不同,不需要留取全天尿液,與尿常規一樣留取全天尿液就可以。以免影響結果,建議空腹留尿,且及時送檢。
2、注意尿肌酐值的變化
這兩項指标預估尿蛋白情況時會涉及到兩項指标,即尿總蛋白/尿白蛋白還有尿肌酐,如果不影響最後的比值,也要注意尿肌酐值的變化,一般影響因素主要包括糖尿病、感染、甲狀腺功能減低,還有進食肉類、運動、攝入特定的藥物等。檢測前要注意這些事項,及時與醫生溝通相關情況。
3、尿蛋白肌酐比高,但尿微量白蛋白正常
白蛋白是總蛋白中一種成分,如果出現這樣的情況,就需要考慮其他蛋白成分偏多。比如β2微球蛋白、視黃醇結合蛋白等,就需要考慮除了出現了腎小球損傷,也有一定的腎小管間質性損傷。此時就要對病情進一步加以診斷,調整治療方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