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感統訓練的依據是什麼

感統訓練的依據是什麼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8 20:39:18

感統訓練的依據是什麼?為了讓大家對感統訓練有一個理性客觀的認識,今天就從四個方面給大家普及一下感統訓練,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感統訓練的依據是什麼?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感統訓練的依據是什麼(多維度了解感統訓練的重要性)1

感統訓練的依據是什麼

為了讓大家對感統訓練有一個理性客觀的認識,今天就從四個方面給大家普及一下感統訓練。

感統訓練的概念

感統訓練是通過專業的訓練器材,讓孩子在玩的過程中刺激其大腦功能,鍛煉孩子的前庭覺、觸覺和本體感,從而提高孩子感覺統合能力的訓練。某種意義也可以說,感統訓練就是一種在遊戲和玩樂中的訓練。

有的人覺得,感統失調是一種疾病,所以感統訓練也是給有疾病的孩子做的。這種“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的片面看法,其實根源還在于,對感統不了解。所以,連帶的對感統失調和感統訓練,也會産生一定的誤解。

感統訓練的時間

0~3歲是感統訓練的基礎期

這個階段讓孩子接受一定量的合适的感統訓練,可以有效預防日後感統失調問題。

3~6歲是感統訓練的黃金期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感統能力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再加上能夠自己表達,獨立意識強,所以可以進行的感統訓練門類也會随之增加,訓練的效果會特别明顯。

6~9歲是感統訓練的彌補期

6歲之前的孩子是松軟的泥土,你可以任意地揉捏,孩子也不會因為你的揉捏而痛苦。但6歲之後,孩子的行為模式開始固化,如果此時沒有足夠的訓練時間和訓練強度,效果也會跟着大大折扣。

9~12歲是感統訓練的末尾期

相比于上個階段,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行為模式基本上已經固定下來了,感統訓練的效果和意義并不大,效果也不明顯。

所以,作為孩子教育的擔當者和執行者,父母要是發現孩子感統失調了,一定要及早帶孩子做感統訓練,尤其是基礎期和黃金期。

感統訓練的原則

感覺統合訓練不是盲目的,而在一定的原則基礎上進行的。這些原則貫穿感統訓練的始末,對訓練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和促進作用。

1.順應性原則

如果兒童的順應性反應發展良好,那就可以促進組織協調能力的提高,并使兒童的大腦處在一種有條理的清晰狀态中。而且,每一種順應性反應又會引起進一步的感覺統合。兒童為了統合這些感覺,就會試着順應它們,如此便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2.内驅力原則

内驅力,是在兒童内心需求的基礎上産生的一種喚醒狀态或緊張狀态。感統訓練中注重内驅力原則可以讓兒童産生努力改變現狀的内在願望,并積極主動。自覺獨立地參與到訓練中去。

3.快樂原則

良好的情緒是大腦思維的潤滑劑,所以在感統訓練中,老師會盡量滿足兒童對“快樂”的心理需求,讓孩子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提高感統能力。

4.以兒童為中心的原則

在訓練中,老師們會以兒童的生長發育規律為中心,尊重兒童的差異發展,學會從兒童的角度看問題。

5.培養信心的原則

自信,是有利于感統訓練的一種心理素質。所以感統訓練中,老師們會經常用積極、正面的贊揚和肯定目光鼓勵兒童,讓兒童感到喜悅,幫他們逐步培養起對訓練的信心。

感統訓練的作用

1.提高兒童學習成績,改善其厭學情緒

兒童經過一段時間的行為集中感統訓練後,動作變協調,情緒變穩定,注意力改善,對于學習困難的兒童,同時參加感統訓練後學習成績會顯著提高。

2.對腦神經生理抑制具有改善作用

感覺訓練對提高兒童精細操作能力、視覺辨别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反應能力均有明顯作用。

3.提高運動協調能力

對兒童運動平衡能力差及動作不協調效果顯著。對那些運動協調能力差的兒童,訓練後能得到顯著改善。

4.促進觸覺系統的發育

無論是觸覺敏感還是觸覺遲鈍,經過針對性強的感統訓練,都可以改變孩子膽小、愛哭、脾氣暴躁和人情冷漠的狀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