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前半部是 Smart-Beta/聰明指數 數據,後半部是科技、消費、醫藥 行業指數數據。
全收益指數
表格中的指數收益基于各指數對應的“全收益指數”計算。
大家平常看到的指數(如:000300 滬深300)均為“價格指數”,指數漲跌基于成分股價格變化計算。而全收益指數除了反映股價變化外,還假定股票的現金分紅用于再投資産生收益。
簡言之,價格指數與全收益指數主要區别就是對成分股分紅派息的處理方式不同。當有成分股分紅派息時,價格指數在除息日不予修正,任其自然回落;而全收益指數的計算中考慮了成分股現金紅利的再投資收益,指數需在成分股除息日前按照除息參考價予以修正。
分紅再投,對指數收益的影響巨大,所以基于全收益指數計算指數長期收益更準确。
指數vs基金
由于倉位、分紅到賬延遲、交易成本、管理費用等原因,絕大多數指數基金都無法跑赢全收益指數。所以,本文圖表僅适用于新成立指數基金(無曆史數據)的對比。成立相對較長時間的指數基金,請參考本公衆号的“基金分類排名”(關注後在菜單中選擇“數據”)。
表格說明
2017-2021:每年相對滬深300的超額收益(指數年收益/滬深300年收益-1)。
總超額:2017年以來,相對滬深300的超額收益。
波動:年超額收益的标準差。
成立時間:指數成立時間。成立時間較短的指數,曆史收益可能是湊出來的,不可全信。
曆史數據僅供參考,過去優秀的收益未來不一定能繼續保持,市場風格無法預測,請對超額收益保持平常心。
2022年漲幅前10:
2017年以來總超額前10:
指數排名:(按超額收益穩定性排序)
行業指數分類排名
“大衆寬客”公衆号文章目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