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頭金鼓聲猶響匣裡鋼刀血未幹?寄語林和靖,梅花幾度開 黃金台下客,應是不歸來,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城頭金鼓聲猶響匣裡鋼刀血未幹?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寄語林和靖,梅花幾度開。 黃金台下客,應是不歸來。
作者 / [元朝]趙㬎
今早起來,到陽台灑掃要穿衛衣了。“天涼好個秋”,正是思鄉的時候。家在北京,地鐵10号線上,離“金台夕照”站不遠。因為疫情,有兩三年沒回去了。遂想起七百多年前在那裡思鄉的一個少年。
宋恭帝趙㬎[讀xiǎn](1271 – 1323)是南宋第七代皇帝,四歲(此處及以下年紀皆為虛歲)即位,六歲時被祖母謝太皇太後抱在懷裡,代表宋室降元,在位僅有兩年。趙㬎投降之後随寡母全太後北上,曾先後被囚禁于元上都(今内蒙古錫林格勒盟上都鎮)和元大都(今北京),被元世祖忽必烈封為“瀛國公”。
當時南宋的殘餘力量還在頑強抵抗元軍南進,重臣文天祥、陸秀夫等帶着恭帝的小兄弟趙昰和趙昺出逃,并先後立兩個幼兒為帝。忽必烈通過給予恭帝趙㬎一定的禮遇,就得以“名正言順”地宣傳說宋朝真正的皇帝已經順應天命,讓天下于元。忽必烈還把一個有公主名分的女孩賜他為妻,恭帝在名義上就成了元朝的驸馬。
今天的這首詩應該是趙㬎還在大都時所作,當時他也就是個十幾歲的孩子罷了。這首詩傳下來有幾個不同的版本,我喜歡元末陶宗儀在《辍耕錄》所引用的這一首。思鄉的小詩寫得小心翼翼,文字和憂愁都是淡淡的,用典還多少有些曲意逢迎的味道。
林和靖就是“梅妻鶴子”的那位北宋隐士,曾居西湖孤山。趙㬎生在南宋行在臨安(今浙江杭州),所以算是同鄉。他在詩裡悄悄地問:“和靖先生,你喜愛的梅花開了又謝了,多少年過去了呢?“ 這句話背後,去國懷鄉,多少離愁盡在不言中。
“黃金台”是戰國時代求賢若渴、 “千金市骨”的燕昭王所築,為的是選賢與能,成就霸業。昔日燕京黃金台的具體位置衆說紛纭,反正乾隆皇帝禦筆親題的那座石碑如今立在财富中心的院子裡,周圍高樓大廈,也不知還能染上幾縷夕照。名為驸馬,實為階下囚的趙㬎自稱“黃金台下客“,一方面是文青掉書袋粉飾太平,另一方面也是亡國之君不得不向今上讨好吧?
想來趙㬎必是了解南唐後主李煜的。同為亡國之君,李煜是趙㬎的老祖宗趙匡胤和趙光義的階下囚,曾在汴京(今河南開封)被封為“違命侯“。李煜的絕命詞《虞美人》很坦白:”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一說宋太宗就是為了這阙詞将其賜死的。而少年趙㬎,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地活着,詩裡隻敢說自己在明君的治下活得挺好,”應是不歸來“。一語成谶,他不回去了,也回不去了。多年後,為了這麼小心翼翼的一首詩,趙㬎終究也不能免于被賜死的命運。
1288年,在趙㬎将滿十八歲的時候,忽必烈忽然下诏遣他入吐蕃學佛法(一說是趙㬎自求西行)。他于天寒地凍的十二月啟程,經青海入藏,在今日喀則的薩迦寺出家,藏人尊稱“蠻子拉尊”,漢譯“合尊”。“蠻子”是蒙古人對宋人的賤稱,“拉尊”是藏語對出家王族的尊稱。自此之後,趙㬎就頂着這樣一個半尊半賤的名号,慢慢修習成為藏傳佛教薩迦派的一大法師,曾任薩迦寺住持,名列西藏曆史文獻《賢者喜宴》的“譯師、智者、哲人之品“,追随者甚衆。
趙㬎亡國被俘四十七年,入藏向佛三十五年,再也沒有回過故土江南。他熬過了元朝五代皇帝,卻總是人家肉裡的一根刺。元英宗格堅汗終于忍不住,于“至治三年(1323年)四月賜瀛國公合尊死于河西”(元代釋念常著《佛祖曆代通載》)。至于賜死的原因,漢地比較通行的說法是這首《在燕京作》觸犯了文字獄,“以其意在諷動江南人心”(明初僧人釋無愠著《山庵雜錄》)。藏文史書《漢藏史集》則謂其罪名是以講經為名, 聚衆謀反,行文間對趙㬎的冤獄的十分同情。
趙㬎生在江南,長在上都、大都,老在吐蕃,一生輾轉,艱苦而孤獨。生在帝王家,苟活于末世,為階下囚,尚敵國公主,都不是他能夠選擇的。我願意想象,入藏向佛是他自己的選擇。在那裡,他不用再面對猜忌他的元廷,辱罵他的遺老,以淚洗面的寡母,以及同床異夢的發妻。在那裡,他不是宋恭帝,也不是瀛國公;他是蠻子拉尊,靠自己的智慧和努力被人尊敬。同為傀儡,他的哥哥趙昰九歲病死在荒島之上;他的弟弟趙昺八歲殉國于大海之中。他卻得以讀書行路,苦集滅道,擁有了艱苦卻又豐盈的生命。在誦經講道的間歇,或許,他終于可以放下那從出生就讓他不堪重負的國恨家仇,長舒一口氣,微笑着仰望青藏高原的藍天。
死後,趙㬎成了一個傳說。《漢藏史集》裡說:“往殺之際,合尊曰:我無謀反之意,若必殺我,來生必将奪取蒙古皇位。其後,他轉世為大明皇帝……“ 趙㬎重生穿越成了朱元璋,快意恩仇?呵呵,好一個玄幻故事!但我覺得這一定不是他想要的。我希望,他走得心無挂礙,就像《心經》裡說的:”無挂礙故, 無有恐怖,遠離颠倒夢想 ,究竟涅槃。“
我生本無鄉。不歸,也罷。
薦詩 / OZ·潇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