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降低入戶門檻是哪三個區?■廣州是我國最吸引人才目光、經濟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一直保持着對人口的強大吸引力 資料圖,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廣州市降低入戶門檻是哪三個區?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廣州是我國最吸引人才目光、經濟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一直保持着對人口的強大吸引力。 資料圖
“流量之城” 常住人口規模持續擴大顯強大吸引力
廣州作為國家中心城市,經濟發展多元,就業機會衆多,是我國最吸引人才目光、經濟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一直保持着對人口的強大吸引力。根據廣州市統計局公布的廣州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1867.66萬人,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270.08萬人相比,十年共增加597.58萬人,增長47.05%,年平均增長率為3.93%。
全市1867.66萬常住人口中,非戶籍常住人口937.88萬人,比2010年增長97%,年均增長7%,占全市常住人口比重達50%。這也意味着每兩個廣州常住人口中,就有一個“過江龍”。落戶政策的進一步優化,吸引了大量高校畢業生、技術工人、技能人才、留學生等不同層次人才入戶廣州。根據公安部門數據,十年來,廣州市戶籍機械變動人口中,淨遷入人數保持較高水平,淨遷入戶籍人口達98萬人。
除人口“量”的增加,“質”的提升同樣令人驚喜。從受教育程度看,與2010年相比,全市常住人口中每10萬人中擁有大學受教育程度的人口數大幅上升,由19228人上升為27277人,高于全國的15467人、全省的15699人;與2010年相比增長41.86%。這與廣州高校雲集,普通高等教育發展迅速密切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在校大學生規模達130.71萬人,數量居全國城市第一。
甯超喬認為,廣州對人口的吸引力源自于城市的包容。近年來,廣州着力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不斷縮小來穗人口和戶籍人口在享受基本公共服務方面的差别。“特别是近幾年,廣州通過标準化推動均等化,不僅全面摸查了基本公共服務實施情況,還出台了市級基本公共服務标準,把流動人口應該享受的公共服務寫進文件裡。”甯超喬說。
其次,廣州作為一線城市,生活成本較低,尤其是在租賃、購買住房上具有優勢。“如今新一代流動人口群體選擇去哪個城市發展,不再隻是為了一份謀生的工作,更多考慮的是發展機會,以及能否獲取長期而穩定的生活。”甯超喬表示,能否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上升和“更美好生活的可能性”,是流動人口選擇去哪座城市發展的重要考量因素。廣州當前經濟活躍,房價相對較低,必然是全國最優的選擇之一。
主動作為 既要引才又要留人
不過,較高的人口增長率在2021年迎來了變化。據廣州市統計局公布的《2021年廣州市人口規模及分布情況》顯示,2021年末,廣州市常住人口1881.06萬人,而2020年末,廣州擁有1874.03萬人,也就是說,2021年廣州的常住人口增加了7萬人左右。
放眼全國來看,相較于2020年,2021年全國人口隻增加了48萬。一線城市中,除廣州外,深圳增長4.78萬人,上海僅增長1.07萬人,北京則出現負增長,減少了0.4萬人。廣州和深圳人口增長量為近十年最低。
甯超喬分析道,在我國人口可能步入“零增長”甚至“負增長”的背景下,全國各地對人口和人才的競争将更加激烈,廣州人口流入的外在“蓄水池”能力也會減弱。但廣州作為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和一線城市,産業結構完整,産業鍊在全球産業體系中占據了較為重要的位置,從中長期來看,均具有人口方面的吸引力。不過,這也警醒着當前各大城市要提升對人才的重視量級,“今後不再是等着人才自然流入、再選擇的問題,而是要思考自身城市定位和人才匹配度,加大引才和留才力度”。
華南師範大學人力資源研究中心主任谌新民指出,廣州一直緻力于提高對外來人口的吸引力,并不斷為常住人口提供更加完善的公共服務。相較于引人,如何把人留下來更為關鍵。廣州應堅持打造生育友好型城市,為留在廣州的人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務,比如降低教育、醫療等方面的成本,營造适宜居住的環境,這将為廣州未來的持續發展和市民生活幸福提供最根本的保障。
近年來,廣州多次提出發展現代制造業、高端制造業,更加重視發展為生産服務的服務業,比如金融、科技、教育等。谌新民表示,這些産業需要的勞動力數量可能不是太多,但是對人才的素質有更高的要求。他建議道,産業轉型、勞動力素質結構優化與整個城市的升級可以有效結合,一座城市對人口的需求、對人力資源的需求,一定要與經濟發展轉型結合起來。
人口布局
引導人口向新區郊區集聚
人是國家和城市發展的重要戰略資源。作為城市發展最重要和首要的問題,人口是城市未來興衰成敗的關鍵。未來城市的競争,将是人口的競争。
今年5月底,廣州市人民政府官網發布《廣州市人口發展及社會領域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十四五”規劃》(下稱《規劃》)。《規劃》清晰描繪了今後五年廣州全市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構建高質量現代化社會公共服務體系的“新藍圖”。《規劃》提出,“十四五”時期,廣州将更重視人口發展穩定均衡。到2025年,全市戶籍人口約1120萬人,年均增長率為2.6%;常住人口約2100萬人,年均增長率為2.4%。
廣州将進一步深化戶籍制度改革,逐步放寬入戶限制,實施差别化彈性入戶政策,即研究制定在市内不同區域間實施差别化的入戶政策,以吸引更多年輕、高素質的工匠型人才到廣州市郊區新區工作生活,促進人口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不久後,《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廣清接合片區廣州(片區)實施方案》(下稱《方案》)印發,通過在花都區、從化區、增城區建構差别化入戶政策,并降低了落戶門檻——落戶的學曆條件由全日制本科降至全日制大專。
“《方案》是《規劃》的進一步落實與具體化。” 廣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姚華松認為,《方案》對于構建廣州都市圈人才統一大市場、加速廣州中心城區與外圍地區、廣州市與外圍城市的融合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根據《規劃》,面向未來,人口空間新格局進一步塑造。廣州将推動城市副中心承載中心城區功能外溢,積極引導人口向新區郊區集聚,增強新城區人口經濟承載能力。預計到2025年,中心城區(荔灣區、越秀區、海珠區、天河區)常住人口約675萬人,外圍七個城區常住人口約1425萬人。逐步提升外圍城區常住人口占比,較2020年增加約1.79個百分點。
甯超喬指出,廣州市當前人口分布不均衡,大量人口集聚在城市中心區域,受限于土地供給等因素,導緻廣州公共服務的供給和升級困難。另外,職住失衡,大量的通勤人口在城區之間流動,也會帶來諸多城市問題。甯超喬表示,廣州通過實施差别化的入戶政策,在郊區設置較低的入戶門檻,既能以較低的成本滿足人們的公共服務需求,又能滿足人們的個性需要,結合實際情況選擇落戶區域,加快推動入戶進度。此外,還能有效引導人口往郊區集聚,推動産城融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