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撫養孩子都會感覺壓力大,身心疲憊是常有的事兒,比如孩子的語言發育問題,有位家長說他家寶寶3歲多,最近發現說話有點口吃,特别是說第一個字說的時候,經常卡殼,急的寶寶面紅耳赤,吱哇亂叫,看着又可愛又可憐,有時候他爸爸還沒心沒肺的爆笑,家裡大人沒有口吃習慣,問過幼兒園,也沒有口吃的孩子,那麼寶寶的口吃是天生的嗎?怎麼辦啊?看得出來,寶寶口吃,半天憋不出一句流利話,當媽媽聽着心裡難受得想抓狂。
在我們印象中,有口吃習慣的人,都是急性子,遇事愛緊張,心理一急,說話和大腦跟不上節奏,就會引起結巴,半天也說出一句完整的話,有時候還真的耽誤事。但是很多孩子從小口吃,随着年齡增長,突然某一天你會發現,口吃的壞習慣沒有了,孩子自己也說清為什麼口吃會消失,然而有的孩子卻一直保留着口吃的惡習,直到成年後也沒有改變。口吃難道會看人下菜碟?那麼這種口吃說來就來,說走就走的神秘現象到底是怎麼回事兒呢?
兒童在什麼情況下容易産生口吃呢?
經過觀察後得出以下的結論:1、興奮時 2、急于表達時。3、與他人搶話時。4、和自己不喜歡的人說話。5、使用較難發音的詞彙或新接觸的詞句時。6、在環境約束下說話時。7、受到吃驚、害羞、恐懼、驚吓等情況下說話時。
兒童口吃表現特點
表情緊張、為難、 害羞。
視線回避,偷看。
态度窘迫難為情。
行為急躁、手腳亂動、臉部抽動。
說話方式很急,節奏混亂,聲音變化快,語速、音調不正常、欲言又止。
幼兒口吃是怎麼來的?
口吃的原因一般都是多種因素所緻的。開始口吃的年齡大部分為3-5歲,也正好是兒童語言發育的重要時期。所謂的口語是需要耳朵聽,經過大腦處理概念化後,發出指令,構音器官接到指令後,開始發音的協調工作,從而獲得口語。
3歲的孩子語言發育正是最重要的階段
1、模仿導緻的口吃,對于較嚴重的情況,有些家長卻過于緊張,甚至斥責孩子,給孩子造成了心理壓力,這是不對的。
當孩子發音口吃現象時(排除跟其他口吃患者學習的情況),家長不但不能斥責孩子,還要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不讓孩子因此産生壓力,另外,家長還要在孩子比較放松的情況下,引導孩子多說話,帶孩子進行朗誦。
2、一般當兒童發聲生理性口吃,家長采取了正确的幹預方法,很快孩子的口吃現象就能結束。但如果家長的幹預手段不正确,可能會給孩子造成心理壓力,讓口吃現象成為習慣,最終導緻發展性口吃,變成真正的語言障礙。另外,模仿他口吃患者也很容易養成口吃習慣。
因此,如果兒童口吃時間較長,或者很嚴重,或者語言環境中有口吃患者,就需要到專業的機構尋求指導與幫助,必要時需要進行矯正,以免口吃越來越嚴重,影響學生和成長。
口吃是怎麼沒的?
口吃的糾正最佳時期:幼兒期。3-4歲是寶寶的語言敏感期,一般6歲就過了語言敏感期。六歲以上兒童口吃,就該進行幹預了。首先,不要奢求孩子立刻改過來,改變需要過程,需要方法,需要耐心。可以嘗試帶領孩子慢速朗讀一些詩歌、童話故事等;給孩子報一個書法班,練習楷書,改變孩子急躁的性格;孩子結巴了,依然不要提醒他,面帶微笑聽他說,不要因為口吃給孩子施加壓力,避免孩子形成心理障礙。如果照上述方法堅持一段時間還不行的話, 就該求助專業的口吃矯正師了。因此,嬰幼兒寶寶出現口吃了,抓住寶寶的語言敏感期及早糾正,越早糾正效果越好。
所有兒童在學講話時都會有一些不流利的表現。至于發育性口吃是源于這種自然的言語不流利,還是源于另一種截然不同的非自然言語不流利,是一個有争議的問題。家長為區分正常的言語不流利和初始的發育性口吃,應當咨詢專業兒童言語治療醫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