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名制形同虛設 賬号網絡租售現象仍然普遍
本周一,總台央視新聞頻道針對網絡遊戲實名認證漏洞,人臉識别系統可被“破解”,租号平台有空子可鑽等現象進行了報道。9月8日,針對相關問題,中央宣傳部、國家新聞出版署會同中央網信辦、文化和旅遊部等部門對重點網絡遊戲企業、遊戲賬号租售平台和直播平台進行約談,要求相關企業要堅決落實有關要求,切實保護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那麼相關企業和平台落實情況如何?來看記者的調查。
在采訪中,很多家長普遍反映,仍有大量遊戲企業對用戶的注冊登錄要求過于簡單,缺乏生物特征識别等身份認證措施,讓實名制形同虛設。還有很多孩子更是通過網絡平台租用或購買成人賬号,以繞開防沉迷監管,讓家長頭疼不已。
家長:我們家長隻能觀察孩子,你是不是在别的時間玩遊戲,我隻能加強對孩子的管理,别的我也沒辦法。
中學生:就是拿家長的手機玩,或者拿家長的身份注冊,然後就是有人租号什麼的,就去玩。
針對遊戲賬号轉賣轉租問題,記者針對目前人們常用的一些網絡和電商平台進行調查。
在百度搜索引擎上輸入“租号”二字,頁面顯示出大量“最便宜的租号”“不用實名認證的租号平台”等誘導性的條目。
記者随後又打開多個電商平台,發現同樣大量存在遊戲賬号租售商家。遊戲租号價格從1元到幾百元不等,最低1元錢就可以租一個賬号。有的店鋪涵蓋超過50個不同種類的網絡遊戲,不少賣家顯示單個熱門遊戲租号的月交易量就超過2000單,月成交總量超過4萬單。在某二手交易平台,記者輸入“遊戲租号”,平台推薦的“遊戲頻道”裡分類詳細,不僅能看見“租賬号1元起”,還有所謂的“代練接單賺錢”“買賬号放心交易”等多個項目。不少商家在物品描述中稱隻要支付成功,就會自動發送賬号密碼,不限時長等内容。另一家電商平台設置的遊戲賬号分類裡,竟然還專門有“無沉迷賬号”項目。
記者發現,網絡社交平台更是賬号租售的“重災區”,而且交易更為隐蔽。在QQ軟件上,記者雖然直接搜索“買号、租号”查不到相關信息,但一些群管理員将 “賣号”“買号”換成了諧音字,引導用戶私下交易。某個QQ群的租号廣告赫然寫着“賣家包人臉識别可删除”等明顯誘導未成年人購買的信息。在百度貼吧,記者搜索“租号、買号”,雖然顯示“相關結果不予展現”,但依然有許多以遊戲租号、買号為名的貼吧,充斥着多種熱門網遊賬号交易信息,有的用戶甚至點名要“已經通過認證,且無須再次人臉識别”的遊戲賬号。在小紅書,記者搜索發現,同樣存在大量用戶發布租售遊戲賬号的帖子。
未成年人輕松租買賬号 平台監管缺失
記者發現,多個電商平台将“遊戲賬号交易”服務列入虛拟産品門類,提示用戶在網遊虛拟貨品交易時必須年滿18周歲,并提交身份信息進行實名認證,平台将禁止并攔截未成年人網遊虛拟貨品交易。那麼,未成年人是否真的就無法購買遊戲賬号呢?
記者用一名15歲孩子實名認證的賬号,分别在多家電商平台嘗試購買遊戲賬号。在淘寶網,部分商家頁面出現了未成年人攔截界面,但記者仍在更多未設置未成年人攔截界面的商鋪買到了“租号服務”。在拼多多則不需要任何認證,就可以直接拼單購買。在京東商城,商家僅自動回複信息提示“下單默認已經成年”,下單後記者很快就收到了遊戲賬号及密碼。針對上述違規違法租售網絡遊戲賬号的用戶和商鋪,向相關平台進行了舉報、投訴。
幾天後,記者再次登錄相關平台發現,在京東平台,記者舉報的遊戲賬号商品均顯示已下架,而且搜索“遊戲租号、售号”也基本無法找到相關信息。在淘寶網,被舉報的租号商品已經下架,并加強了對未成年人交易攔截功能,但賬号租售商鋪仍然存在。拼多多平台被舉報的商品仍然處于售賣狀态,而且不管用戶是否成年,依然可以購買到相關商品。
社交平台方面,對于記者的舉報,QQ回複“暫時無法認定舉報對象存在違規行為”,百度貼吧和小紅書等平台,客服僅自動回複将于24小時或2至3天内回複,截至記者發稿時,未收到有效回複。
中國法學會會員部副主任 彭伶:關于進一步規範管理,防止未成年人網絡沉迷的通知裡面,它就明确要求,要嚴格落實網絡遊戲用戶賬号實名注冊和登錄的要求,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實名登錄的用戶提供遊戲服務。那麼在這裡我們應該注意的是,它提到的是用戶,而不僅僅是未成年人。換言之,凡是向未實名登錄的用戶提供遊戲服務的都屬違法行為。
專家:遊戲賬号租售違法 應嚴厲打擊
專家表示,不管用戶是不是未成年人,凡是向用戶提供租售遊戲賬号的行為,都屬違法行為,相關部門将予以嚴厲打擊。
我國《網絡安全法》第24條規定,網絡運營者在與用戶簽訂協議或者确認提供服務時,用戶不提供真實身份信息的,網絡運營者不得為其提供相關服務。記者了解到,将于十月一日實施的《個人信息保護法》規定,包括遊戲賬号、個人密碼、驗證碼在内的信息都屬于敏感和隐私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專家表示,即便有些電商平台在頁面聲明,不向未成年人提供網遊賬号交易服務,但從法律層面講,這屬于無效免責和無效抗辯。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 朱巍:這些商業行為現象本身就是違法的,因為即便是成年人把賬号賣給成年人,就是一個違法行為。因為這裡涉及個人信息的問題,涉及網絡行為的實名認證的問題。你用A的人注冊,用B的方式去登錄,很多的電信詐騙就是通過互聯網上虛假賬号登錄的方式去完成的。所有的遊戲平台包括互聯網平台,其中涉及賬号的問題,在網民協議中都有明确的規定,絕對不允許用任何方式轉讓租借的。所以這一個行為,既違反了民事法律規定也違反了行政法律規定,甚至有可能如果大批量去出售出賣賬号的話,還可能涉及國家《刑法》涉及的罪名,就是侵害公民個人信息犯罪,所以是一個非常嚴重的違法行為。
日前,中央宣傳部、國家新聞出版署有關負責人會同中央網信辦、文化和旅遊部等部門,在約談騰訊、網易等重點網絡遊戲企業和遊戲賬号租售平台時強調,相關企業和平台要嚴格落實各項要求,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網絡遊戲賬号租售交易服務。相關部門将加大監督力度,開展專項檢查,嚴肅處理違規行為。
完善身份識别 讓“實人”認證落地
正是因為現有的網絡遊戲在實名注冊和登錄的時候,沒有完全落實身份識别,才讓商家利用這個漏洞繞開了防沉迷系統,對個人信息保護,尤其使得對未成年人的保護失效。所以,歸根結底,完善身份識别,是遊戲防沉迷系統落地執行的關鍵。
專家表示,遊戲企業在用戶實名認證的落實過程中, 一定要把人和行為對應起來,不斷升級技術手段進行認證登錄,防止輕易用他人身份注冊和登錄,杜絕遊戲賬号租售現象,尤其盡到對未成年人保護責任。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網絡安全法律研究中心主任 黃道麗:企業要擺正态度,實名必須落實到“實人”。否則實名就是流于形式了,比如說要加入人臉識别,或者你要加入這種生物特征,确保人跟名确實是對應的。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 朱巍:現在登錄的身份驗證的方式是很多的,成本實際也并不高,今年六月一日《未成年人保護法》剛剛修改一遍,就特别強調了互聯網平台,都要安裝青少年保護系統,或者叫家長監護系統,通過技術對技術的方式,來解決未成年人繞開監護系統。這個是平台應當盡到的主體責任,最核心的一個重要的責任。
将于今年十月一日實施的《個人信息保護法》第62條,明确要求有關部門研究開發、推廣應用安全方便的電子身份技術,推進網絡身份認證公共服務建設。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網絡安全法律研究中心主任 黃道麗:那其實就是我們公安部門想要做的,在《網絡安全法》的基礎之上,去建一個國家的身份認證的公共服務建設。這個公共平台是免費的,企業你可以依托這個平台去做認證。這個其實對于我們,從源頭上減少個人身份信息濫采和濫用,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把實名走向“實人”,是完全可以做好的。
據了解,相關部門将于近期上線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遊戲舉報平台,及時受理和處置問題線索,對落實不到位的企業,發現一起嚴處一起,确保防沉迷工作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央視新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