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世界十大茶葉品牌,5個來自美國,4個來自英國,還有1個來自斯裡蘭卡。
為何,茶葉之鄉的中國,沒有一個登榜?
世界十大茶葉品牌,中國無一上榜
茶、絲綢、瓷器,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
說起茶,大家都能想到大紅袍、鐵觀音、普洱、烏龍茶、信陽毛尖等等。
但是對于中國茶葉的品牌,知道的人卻很少,有的就知道一個小罐茶,還有一些知道八馬、竹葉青、大益、吳裕泰等等。
其實,作為全世界茶葉産值最高的國家,中國的茶葉知名品牌并不多。
甚至,世界十大茶葉品牌,中國無一上榜!
現在來看一組數據,盤點世界十大知名茶葉品牌。
第10位:Tetley,英國的品牌。
第9位:Bigelow 畢格羅,美國的品牌。
第8位:Dilmah 迪爾瑪,斯裡蘭卡的品牌。
第7位:Harney&Sons,美國的品牌。
第6位:Celestial Seasonings 天體調味料,美國的品牌。
第5位:Yorkshire Tea 約克郡茶,英國的品牌。
第4位:Lipton 立頓,英國品牌。
第3位:The Republic of Tea 共和國茶,美國品牌。
第2位:Tazo,起源于波蘭,現為美國品牌。
第1位:Twinings 川甯,英國品牌。
沒錯,世界十大知名品牌,沒有一個來自于中國,其中美國有5個,英國有4個。
|02|中國是茶的故鄉,也是茶文化的發源地
是不是很震驚?
提到美國與英國,想到的都是可樂或者咖啡,怎麼他們的茶葉品牌,是世界前十,比中國的茶葉品牌要強?
在中國人固有的認知中,茶葉、瓷器、絲綢都是中國特有的,就算流傳到西方,西方開始自己生産制造,也無法具備中國茶葉、瓷器、絲綢的那種獨特韻味,又是怎樣做到那種大批量的?
中國是茶葉的源頭,是茶葉的故鄉是毋庸置疑。
但是後來,英國強大起來,把中國的茶株帶到國外,在各大殖民地進行種植,比如說印度的阿薩姆紅茶,就來源于那個時候。
如今,在全世界各國,都有諸多的茶樹,如印度的阿薩姆紅茶,如斯裡蘭卡的錫蘭紅茶。
當然,中國的茶葉種植面積和茶葉産量還是世界第一。
據2019年的數據,我國茶葉種植面積超過290萬公頃,占全球茶葉種植面積61%;我國茶葉産量高達261萬噸,占全球産品的45%。
但是,茶葉出口量最高的國家是斯裡蘭卡,全球十大茶葉品牌裡,沒有一個是中國的。
為何,明明是茶葉的起源,擁有全世界最高的茶葉種植面積,擁有全世界最高茶葉産量,中國的茶葉品牌沒有一個,能夠邁入全世界十大茶葉品牌?
問題出在哪兒?
|03|中國的茶葉品牌,問題出在哪兒?
一、中國茶葉缺乏标準化、規模化經營
如果深入我國的茶葉市場,你會發現,我國的茶葉大部分還處于小農經濟的業态,業态分散。
大部分茶葉的種植、生産,都是小生産、小種植,這種傳統的生産方式,缺乏真正意義上的大規模經營與大規模集體運作。
總結來說,就是我國的茶葉行業缺乏标準化、規模化經營。
沒有标準化經營,這也就意味着各種茶葉的品質良莠不齊;沒有規模化經營,這也就意味着茶企的規模化效益不高。
這兩點,可以說制約着中國茶葉品牌的發展。而且,縱觀世界十大茶葉品牌,會發現這些品牌都具備集約化、規模化、标準化的生存模式,還擁有遍布全球的營銷服務網絡。
這是目前我國的茶葉品牌無法具備的特征。
二、中國茶葉區域性競争明顯
在國内,有許多名茶,比如說烏龍茶,比如說鐵觀音,比如說普洱。
中國茶葉的競争很有意思,不是品牌之間的競争,而是茶種與茶種之間的競争。
就算有茶葉品牌之間的競争,中國大部分茶葉品牌也是以一兩種主要茶種的茶葉為品牌載體,進行競争。
目前我國茶葉産茶區域之間的競争很激烈,大多都具備相當鮮明的區域特點。比如說竹葉青代表的是峨眉高山綠茶;吳裕泰是以花茶以及普洱為主。
這些品牌,都缺乏綜合競争力,沒有足夠的市場分量和市場地位,也無法成為真正意義上的龍頭品牌。
三、中國的茶葉文化與品牌文化脫離
一個品牌若想成為大品牌,則必須有自己的文化内核,有自己的文化内涵,讓所有消費者認可。
但是,在茶文化上,中國茶葉品牌宣傳的多是旗下品類茶葉的文化,比如說龍井的茶文化、鐵觀音的茶文化,其并未與品牌的自己的文化内核挂鈎。
這造成了茶葉文化與品牌文化脫離,容易為其他做同類茶葉的品牌做嫁衣。
四、精品與偏好與标準之間的難以度量
國外的茶葉之所以能夠做大,其實和标準化有關,如果去看國外茶葉大品牌的茶葉産品,你會發現很多标準化的茶葉是茶包。
而在中國人的印象中,茶包都是那種裝着碎茶沫子,是劣質的茶葉,是“邊角料”。
中國的茶葉品牌,宣傳自己的茶葉,恨不得把每個葉片掰開給消費者看,來表示自己的茶葉是精品。
國外的人,喝茶葉時,喝的多是茶包、碎葉;中國人,喝茶葉時,喝的是整葉。
這是喝茶方式的不同。國外的白領喝茶時,一般把茶包放在杯子裡泡,就和速溶咖啡一樣;而中國人喝茶時,則需要先把茶葉放進茶壺,再将水倒進杯子,所以追求整葉。
簡而言之,就是中國更加追求“精品”的喝茶方式。畢竟,中國的泡茶都是一門學問,茶葉當然追求整葉嫩芽的精品。
這種喝茶習慣的不同,源于早年間,歐洲人想要喝中國的茶葉,需要進口,隻有少部分人才能喝到。
後來英國在殖民地建茶園,種植茶葉,為了讓歐洲人快速喝上茶葉,賺取更高的利潤,就進行了工業化的茶葉生産,他們喝的茶,更像是工業品。
所以,茶包對不少中國人以及茶企來說,是一種标準,但不是茶葉中的精品,這不是他們所追求的茶。
這也就導緻了國外的茶葉更好标準化,而中國的茶葉在标準化與精品化之間難以取舍。
種種原因之下,我國的茶葉品牌始終難以做大,無法突破自我,形成一個大品牌。
而想要真正打造國際化茶葉品牌,上述的四個問題需要一一解決。
大家好,我是沈海濤,擁有二十餘年投融資操盤經驗、百餘家企業資本運營的實戰商業教練。想要了解企業成長背後的邏輯、财富增長的故事、操盤的真實案例、傳統企業如何轉型升級?關注我,為大家剖析企業基因,解讀商業密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