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不如一天成語?一日三秋 一日三秋(拼音:yī rì sān qiū)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于《詩經·王風·采葛》 ,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一天不如一天成語?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一日三秋
一日三秋(拼音:yī rì sān qiū)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于《詩經·王風·采葛》。
一日三秋指一天不見,就像過了三年;比喻分别時間雖短,卻覺得很長,形容思念殷切。在句中一般作定語、賓語。
成語出處
《詩經·王風·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一日三秋”。
成語故事
《詩經》裡有一篇名為《采葛》的詩,寫一對男女分開之後,心中非常思念對方。全詩的大意是:我日夜思怨的那個人啊,你正在外面采葛藤,我要是一天沒有看到你,就像是三個月都沒有見你那樣;我日夜思念的那個人啊,你正在外面采蕭草,我要是一天看不見你,就如同三個季節沒見你一樣;我日夜思念的那個人啊,你正在野外采艾草,我要是一天不見你,就好像隔了三年那樣長。
唐代經學家孔穎達注疏說:“年有四時,時皆三月。三秋謂九月也。設言三春、三夏,其義亦同,作者取其韻耳。”“葛”是藤科類植物,根可食入藥,莖有纖維,莖葉均作牧草。“蕭、艾”都是香味的蒿類植物。孔穎達認為,這是周桓王時,政事不和,朝臣多為讒人所谄,所以人們都十分懼怕讒言,一日不見君王,生怕又去聽信讒言。實際上這是一首愛情民歌,描寫小夥子對姑娘們的懷念。說那位去采野生植物的姑娘,一天不見,就好像過了三天!一天不見,又好像過了三秋九月!一天不見,又好像過了三年。“三秋”指秋季的第三個月份,陰曆九月,也指三個季度,即九個月。
成語寓意
時間在時鐘裡是嘀嗒一秒地過,但在思緒萬裡的心裡已不在适用。客觀的世界無法衡量人們心底的堆積,隻有相同的感受才會明白别人心裡的路途。電影的對白總是說:漫長的不是那段日子,而是那段看不見的距離。人生幾十年,苦苦的煎熬雖是至情,但不是至理。當一個人心急了,時間就會變得很慢,特意與思念作對,處于現實就應該現實地生活。有人說:數着時間,在思念裡,越數越慢長。但人們也要把握每一天,放好心态,做好該做的事,過好等待得生活。
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一日三秋”指一天不見,就像過了三年;比喻分别時間雖短,卻覺得很長,形容思念殷切。
在句中一般作定語、賓語。
運用示例
南朝·梁·何遜《為衡山侯與婦書》:“路迩人遐,音塵寂絕,一日三秋,不足為喻。”
清·曹雪芹《紅樓夢》:“好容易熬了一天,這會子瞧見了你們,竟如死而複生的一樣。真真古人說‘一日三秋’,這話再不錯的。”
魯迅《中國小說的曆史的變遷》:“隻是比較的慢,使我們性急的人,有一日三秋之感罷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