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牛汝辰
嶺南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相對而言,嶺南文化的曆史不如中原等地文化那樣悠久,但自秦漢以來嶺南人民創造了豐富多彩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為中國傳統文化增添了諸多寶貴财富。尤為可貴的是,嶺南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頗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值得人們關注和研究。
一、嶺南文化
嶺南文化,是指大庾嶺、騎田嶺、萌渚嶺、都龐嶺、越城嶺等“五嶺”以南,今廣東、廣西、海南及港澳等地區的文化。“五嶺”在中國南部,亦稱“南嶺”。“南嶺”以南,稱“嶺南”或“嶺外”。範晔《後漢書》載:“秦并天下,始開嶺外,置南海、桂林、象郡。”(範晔《後漢書·南蠻列傳》)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分全國為十道,五嶺以南地區設置“嶺南道”,“嶺南”從此成為官方确定的地名。
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年),全國分為十五路,在嶺南設置廣南東路、廣南西路,這是廣東、廣西名稱的由來。嶺南背依五嶺,面臨南海,地形複雜,氣候獨特,山川毓秀,物産豐庶,曆史悠久。
嶺南文化最早可溯源至舊石器時代的馬壩文化,新石器時代的石峽文化和西樵山文化。但嶺南文化則是在土著文化的基礎上,接受中原及各地優秀文化,并吸收海外文化精華,從而形成的富有活力和地方特色的地域文化。
所謂土著文化,是指土著居民的越族文化。越族即“百越”族。嶺南的越族稱“南越”,南越乃百越中的一支。百越分布于東南沿海及今越南一帶的廣大地區,包括今浙江一帶的于越、今福建一帶的瓯越和閩越、今江西一帶的揚越、今廣西和越南北部一帶的駱越等。
從秦末開始,百越族的一部分逐漸與漢族融合。壯侗語族各族(壯族、侗族、水族、仡佬族、毛南族、布依族、傣族、黎族等)的祖先為我國古代南方的古越族。古越族為南方僅次于荊楚族的一個強大的民族共同體。地域遼闊,支系龐雜,族屬衆多。在2000多年的發展過程中,大部分百越族被漢族同化,僅遺兩廣西部的壯、侗等族保持其民族文化的特征。
“越”與“粵”通,為與浙江的别稱“越”相區分,廣東簡稱“粵”。嶺南文化在越族文化的基礎上得以繁榮發展,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接受中原和各地優秀文化。嶺南文化區包括兩廣、海南和港澳特區。
二、嶺南文化源流
由于環境、曆史背景和語言習俗的差異,從宋元時期起,嶺南形成廣府、福佬和客家三大民系,有鼎足之勢。
1.廣府文化
廣州是廣東的首府,以廣州為中心的民系俗稱廣府民系。在嶺南三大民系中,廣府民系分布最廣,影響最大。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統一嶺南,中原人士逐漸南下,與南越部落融合,形成廣府民系。北人翻越南嶺,大都取道粵北南雄珠玑巷。公元264年,吳永安七年,設廣州。廣州是嶺南首府,簡稱廣府,這是廣府一詞的由來。
自從唐朝以來,廣州便是全國重要的對外貿易中心,每年進出港域船舶達4000餘艘。唐時在光塔路一帶設立蕃坊,供外商居住,也是古代的特區。坊内由外國人選出代表自行管理,也可以自由傳教,也可以保留自己的風俗習慣。現今光塔路一帶仍有阿拉伯人的後裔。明清兩朝實行鎖國政策,廣州是唯一開放口岸,所以嶺南的新思潮、新文化,大都源自廣府地區。
2.潮汕文化
潮汕文化又稱福佬文化,“福佬”是福建佬的簡稱。秦統一嶺南前,潮汕地區閩越族與閩南民情相通,語言相近。唐末至兩宋,從中原遷居福建的先民輾轉進入潮汕平原。潮汕人勤勞刻苦,有較強的競争力和團結力。在經濟活動中,潮汕人精于農藝,巧于工藝,善于經商,向外拓展工商業,促進了潮汕文化的發展。
3.客家文化
在嶺南,因客家先民來自中原,所以客家文化的中原色彩最濃。曆史上的客家先民,經曆五次大規模遷移,前三次是北方向南方垂直遷移;後兩次是由南方向西南、華中的水平遷移和返回遷移,同時遷向海外。南遷時,先集中在粵、閩、贛交界地帶,然後逐漸向内地蔓延。
史籍記載,多數客家人在宋末元初遷入粵北、粵東。“無山不住客,無客不住山”。客家人到廣東時,自然條件較好的平原、三角洲已被廣府民系和福佬民系占據,晚到的客家人隻能開發山區,而東江流域則是廣東客家人的大本營。粵閩山區土地貧瘠,客家人口增加,求生不易,清朝初期有“湖廣填川”和“遷海複界”兩大移民舉措,引起客家先民第四次大遷移。
明末清初,四川連年戰火,戶口凋零。康熙晚期,清政府組織大批客家人内遷四川。順治十八年(1661年)清政府推行海禁政策,東南沿海30裡到50裡禁止百姓居住,形成無人區。1684年開禁,以客家人為首的内地貧困居民大批遷入沿海一帶。珠江三角洲和香港新界的客家人大都在這一時期遷入。
客家人是中原望族南遷,“以郡望自矜”,不忘先祖榮耀,續修家譜,聚族而居,修建規模龐大結構特殊的聚落。“有村必有圍,無圍不成村”。在梅州一帶,客家民居的主要形式是圍屋,以寬敞的廳堂為中心,由通廊聯絡,中軸對稱,主次分明。客家圍屋後部有馬蹄形“圍龍屋”。大型圍龍屋可住一二百戶,院落層層,蔚為壯觀。逢年過節,客家人在圍屋醒目處貼有堂聯,以示慎終追遠,不忘先祖。
4.多元交融的港澳文化
香港、澳門文化是存在于嶺南文化内的一種具有特殊風格的華人社區文化。它是在“中國近代局部殖民地條件下和當代資本主義經濟條件下形成的特殊的華人區域文化。在這裡,華人傳統文化與西方資本主義文化以其獨特的方式進行碰撞、交流、拼接、雜交而成了一個五光十色、獨此一家的區域文化圈”。
應當指出,香港、澳門自古就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與中國的傳統文化血脈相通,無論在語言、傳統的生活習俗、心理與感情等方面,都與相鄰的廣州基本一緻。隻是在19世紀中葉以後,文化的風格才開始發生變異,特别是近半個世紀以來,由于香港從一個傳統的殖民地轉口港迅速發展成為國際貿易中心、金融中心和旅遊中心,因而西方文化像潮水般地湧進這個特殊的華人社區中,逐漸形成了香港、澳門光怪陸離的文化色彩。
歡迎關注轉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