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炎做了25年皇帝以後,把大位傳給了智力低下的兒子司馬衷,由此西晉走入死胡同,開始了内鬥的局面。
司馬衷、司馬熾、司馬邺三代西晉君主,清一色都是傀儡。這期間還爆發了八王之亂,直接導緻了五胡亂華。
在如此亂局之下,琅琊王司馬睿,打算到江南恢複晉朝的大業。可是他的身份不夠,威望不夠,實力也不夠。在這種情況下,琅琊王氏所起到的作用,可就大了!
司馬睿的爺爺司馬伷隻是司馬懿的庶子,和司馬昭這一脈比起來,簡直不值一提。所以說司馬睿想要做皇帝,走正規程序是不可能的。
況且,還有盛傳,司馬睿是他們家的小吏牛金和夏侯王妃的私生子,因此又被稱之為牛睿。完美地實現了司馬懿時期“牛繼馬後”的預言。
這身份,想要到江南稱帝,如果沒有強大的輔佐力量,恐怕是很難實現的了。為此司馬睿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王導:導爺,我想稱帝,你看能操作不?
王導的身份很特殊,他不僅是司馬睿的得力助手,而且還是琅琊王氏的長房長孫,俗稱族長。在那個十分重視門第關系的時代,族長的身份,别提多崇高了。
因此,就算王敦是王導的堂兄,就算王敦已經貴為司馬炎的女婿,就算王敦擔任青、揚二州刺史,手握重兵,還是得給足堂弟王導面子。
老王家三兄弟,如此不遺餘力,很顯然,整個東晉王朝,就是他們老王家打下來的天下。至于司馬睿,隻不過是個挂名皇帝罷了。很多時候,王導也是身不由己,畢竟參與者多了,瓜分利益的人就多了,他也不可能一直向着司馬睿。
王敦是個猛男,東晉建立以後,他沒有坐鎮建康,而是直接在武昌駐守。當時東晉隻有荊州、揚州這兩個像樣的州,可整個荊州都成了王敦的地盤,你說司馬睿着急不着急?
登基以後的司馬睿,立刻認識到了“傀儡”這兩個字是怎麼寫的了,可他不甘心啊,老王家太猖狂,必須要重點打壓一下。
因此司馬睿采取了一系列打壓琅琊王氏的策略:
這一套組合拳打下來以後,琅琊王氏的成員們,緊急召開了一場應對會議。大家公認:司馬睿這個癟犢子,忘恩負義!
既然如此,琅琊王氏是不是要徹底反了司馬睿?當然不行,因為世家大族之所以能經久不衰,那是因為他們懂得這麼一個道理:雞蛋,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因此,琅琊王氏在這個時候分成了兩大派系:
因此王敦之亂就此爆發。那麼作為琅琊王氏族長的王導,對這場叛亂,究竟是什麼态度呢?他就比較聰明了,因為他明白,大家都需要一個台階下。
王敦叛亂以後,大臣們紛紛要求司馬睿宰了琅琊王氏在建康的所有人,王導是怎麼做的?帶着族中20多個子侄,集體跑到司馬睿那兒跪着領罪。
這哪裡是領罪啊,這是給司馬睿送台階來了!如果司馬睿殺了王導這幫人,那他就沒有後路可退了,一旦王敦殺入建康,建康的司馬氏将從地球上徹底消失。
因此司馬睿壓根就沒打算處置王導,反而光着腳底闆拉起了王導的手:這是怎麼說的?你我親如兄弟,又怎麼會走到這一步呢?
話雖這麼說,可在對付王敦的時候,司馬睿并沒有給王導任何權力,理由很簡單:你們畢竟是一家人。
王敦的實力太強,司馬睿的那點人馬,壓根就不夠他塞牙縫的。因此王敦大軍沒多久就殺入了建康,建康霎時間淪為了一片火海。
這個時候王敦跑到司馬睿跟前,一言不發。司馬睿無奈地歎了口氣:你不就是要這個皇位嘛!早說啊,我早點讓給你不就好了!
王敦呵呵一笑,壓根就沒有理睬司馬睿,他想要看到的,是王導的态度。這個時候王導優秀的政治手腕,再次展現了出來。
各打五十大闆,這就是王導解決這個問題的最好策略。琅琊王氏雖然赢了,可他們想要篡位,依舊根基不足,得不到絕大多數人的支持,必然是死路一條。
可王敦實力強勁,如果不給點面子,說不定會撕破臉,那就完犢子了。因此王導采取了折中的策略,其目的,終究是為了保住琅琊王氏的富貴,不愧為族長啊!
晉元帝司馬睿被王敦氣死了以後,太子司馬紹繼位,也就是晉明帝。司馬紹一上台,就要跟王敦對着幹。這個時候的王導,是堅決站在司馬紹這一邊的。因為他發現,王敦這家夥走遠了!
王敦為了篡位,再次發兵攻打建康,依舊十分順利,一眨眼就到了建康城下。隻可惜這回他運氣不好,半路上得病去世了!王敦之亂也就這麼被司馬紹給平息了。
由于王導支持司馬紹的決心,使得站在王導這一邊的琅琊王氏成員,并沒有遭到司馬紹的誅殺,反而得到了重用。王導也因此進位太保。
誰也沒想到,琅琊王氏居然能用這種特殊的方式,在王敦之亂後存活下來,而且還活得如此滋潤。
其實王敦如果取得最終勝利,琅琊王氏也能活得很好。所以說,對他們家族來說,這種安排,壓根就是包賺不賠的買賣。
晉明帝司馬紹,似乎就是為了平定王敦之亂上台的,王敦之亂結束以後,他也跟着去世了。此時,司馬紹的幼子司馬衍不過才5歲而已,便繼承了大位,也就是晉成帝。
皇帝年紀小,自然是要有人輔政的。王導作為老資格的大臣,自然當仁不讓。可這個時候又冒出了一股外戚力量。
司馬衍的母親庾太後,以及她背後的颍川庾氏集團,此時走上了曆史舞台。颍川庾氏正式開始和琅琊王氏交鋒,合夥輔政。
結果國舅爺庾亮偏偏不聽王導的勸告,非要解除蘇峻的兵權,将其弄到朝中來,結果引發了蘇峻之亂。蘇峻大軍殺入建康,庾亮帶着一家人立刻跑路了。
王導年紀大了,而小皇帝司馬衍又太小,所以沒來得及跑。這個時候王導的人格魅力彰顯出來了,他居然憑借自身威信,多次鎮住了蘇峻。
由于王導在這場叛亂中的淡定表現,使得琅琊王氏的地位,再次得到了保證。蘇峻之亂被平息以後,王導位極人臣,琅琊王氏也保住了百年富貴。
沒有哪個家族,能永生永世經久不衰地傳承下去,琅琊王氏也是一樣。64歲的王導死後,琅琊王氏便逐漸淡出了朝堂。
為啥?一方面朝廷開始對士族采取一定打壓政策,另一方面,琅琊王氏隻想保住富貴,不想繼續位極人臣了,畢竟不想篡位的權臣,不是人幹的事兒。學習王羲之,喝喝酒寫寫字難道不香嗎?
參考資料:《晉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