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是合資企業合資年限表,2022年9月11日,東風悅達起亞的合資合同将到期,而國内政策也在2022年放開合資企業限制,允許外資在中國獨資建廠。東風悅達起亞是由起亞,悅達,東風,三方合資企業。其中起亞占股50%,悅達25%東風25%。值得說明的是東風的25%其中20%是以轎車生産資質目錄來獲得的幹股。而現在的起亞對于東風來講,完全算不上優質資産。根據小道消息,起亞意向收購東風與悅達各25%的股份,或将獨資。
東風悅達起亞的銷量在2016年迎來65萬的人生巅峰之後,一路下滑,更是在2020年銷量僅有25萬輛,轎車産品已經全面落敗,K3,K2曾經的主力銷售車型,已經停更或者停産,即使是在大張旗鼓引進新一代K5也沒能挽住下滑的頹勢,銷量已經淪落到幾百台的水平,曾經引以重任的智跑在中期改款之後,價格上浮,銷量也大不如前。
而起亞為什麼在中國不行了?
縱觀起亞在售的産品,平台老舊,更新慢。銷量基本全是幾百台,最多的是老平台特供車智跑可以三四千台的銷量,全面産品基本是滞銷狀态,曾經主力轎車K3也被起亞放棄,并沒有跟随七代伊蘭特使用最新的IGMP平台,一直修修補補的改款。
國人購買力以及國産車型的進步,中國的消費力大幅度提升,在存量市場階段靠性價比已經滿足不了消費者,追求品牌的會選擇一線德日系,追求配置空間性價比的選擇國産車。曾經依靠性價比的起亞,在品牌輸日系德系,在性價比配置外觀又打不過國産車。況且在網絡輿論中,自主已經超越韓系成為主流論調。
總結:東風悅達起亞近期發布了高端MPV嘉華,定價在消費者看來略微偏高,并不屬于走量車型,意在提升品牌形象。而起亞在國外有Telluride,Stinger,K9等非常優秀的産品,而縱觀國内的起亞車型,除了特供車智跑有些銷量,其他車型毫無競争力。起亞需要重新梳理産品線,,多生孩子好打架已經不再适用國内市場。認真打磨産品,就像一個軒逸就足以盤活東風日産整個品牌。韓系車曾經以出色的外觀征服消費者,殊不知,容顔易逝,内在才能抓住消費者的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