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杭州蘇州南京對比

杭州蘇州南京對比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29 09:55:23

在我們的印象中,雖然說廣東、江蘇、浙江、山東這幾個經濟大省各有千秋,比如江蘇的制造業(以外資為引擎)、浙江的民營經濟(小商品起家)給人以某種富的主觀印象,但其城市化水平卻遠不如珠三角地區。

江浙兩省缺乏高峰城市的因素或許能夠解釋部分原因,歸根結底,是經濟的虹吸能力不夠,城市能級低,資源分散,導緻對高端生産要素吸收能力較低,在頭部城市競争中,缺乏核心王牌。

杭州蘇州南京對比(從這裡來看一目了然)1

深圳

杭州的運氣是不錯的,誕生了一個阿裡巴巴,形成了一條超級産業鍊和生态圈,打造了自己的經濟特色,直接一腳踏入頂級陣營門檻,名利雙收。其背後,也離不開整個浙江民營經濟要素的彙聚,再續“天城”傳奇。

但阿裡巴巴或許是例外,杭州的經濟體量和城市規模仍然差廣深兩個檔次,其城市規模在長三角也隻能屈居第三,繼續做它滬甯杭的第三足。

杭州蘇州南京對比(從這裡來看一目了然)2

杭州·錢江新城

是江蘇或者浙江的政策資源不夠嗎?浙江或許如此,但江蘇恰恰相反。蘇州擁有全國最多的開發區,是數省之和,在90年代國家外彙儲備一半以上投入了這座小小的地級市;如果說深圳的特區政策一開始是允許局部試點的話,蘇州就屬于遍地開花,其經濟權限某種程度上令深圳難以望其項背,這就是蘇州園區“比特更特”說法的由來。

深圳就像一個被給予行囊,然後自己出去自力更生探索的孩子,完全是放養;而蘇州的背後是整個江蘇省加一座大上海,江蘇部分拿走了蘇北的利益去大力發展蘇州,最典型的就是耕地紅線的轉移。浦東開放後,受益最大的不是老上海,而是無冕之王蘇州,昆山由此成為全國最強的縣級市,令幾乎所有地級市黯然失色。

從政策的角度來說,廣東隻是得風氣之先,卻并不是被給予最多的,更多是先行先試的摸索,期間起到了試誤的作用,而成功的經驗可能直接就被蘇州複制。

杭州蘇州南京對比(從這裡來看一目了然)3

既然如此,廣東何以仍然傲立潮頭?我們認為是思維、市場機制和智力創新。無論江蘇如何強調外向型的靈活性,其最為矚目的蘇南模式仍然是政府主導的,大政府的模式是江蘇經濟的主基調,是一種完全的權力經濟。

這就是為何它的經濟是以外資、國企為主,而民營經濟的小作坊也不可避免地有着外資和國企的色彩,或者是由其衍生而來,或者是已然融為一體,它的經濟模式的核心就是配套加工以及合資企業的零件供應,這和廣東、浙江截然不同。

江蘇模式的核心點在于“引進”,而不是“創造”,而如果說浙江是“小創造”,廣東就是“大創造”,廣東的要素配置能力最強,以深圳為首,有着深層次的創新。深圳玉成名副其實的科技之都。

杭州蘇州南京對比(從這裡來看一目了然)4

昆山

而蘇州卻成為近兩年“引進”名校的最大地市,被稱為最大的“名校收割機”,基調仍然是引進。本身就坐擁蘇州大學、蘇州科技大學、中國人民大學蘇州校區、西交利物浦等的蘇州,大手筆一口氣又是幾十所著名中外學校,力度比深圳大得多,似乎比科教文衛資源貧乏的深圳更加焦急。

廣東發揮了市場的最大潛力,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市場機制,而江蘇很顯然,這一方面在粵浙蘇三地中墊底。

杭州蘇州南京對比(從這裡來看一目了然)5

深圳和廣州集合着全國性的要素配置,其企業、金融機構等實體的經濟影響力覆蓋全國,具有主動的經濟投射力。

兩地的資本實力同樣強大,華為、中興、企鵝、平安、南方電網等等全國性的龍頭企業隻是一個小小縮影,全國各地都有穗深企業的投資項目就是最為明顯和普遍的表征,而江蘇則更是遍布廣東企業的地産項目,來自穗深的又是大頭。

穗深企業還大量走出國境,實現資本輸出,甚至進行跨國并購,經濟能量直追京滬港。而江蘇,僅有南京一城實現了資本輸出,但輸出額偏小;

杭州蘇州南京對比(從這裡來看一目了然)6

被南京企業收購的英國百年玩具品牌

相反蘇州是最大的被輸入城市,其本身隻是資本的角力場,上海的流水線,處于城市鍊條的中下遊,城内的标志性建築皆是上海、廣深甚至省内南京的投資産物。

蘇州綜合實力偏弱、城市能級較低的原因中,以上便是主因。蘇州的“弱”決不僅僅隻是行政級别低、科教文衛弱、沒有機場這種表象,從經濟角度本身出發就能找到答案,不必求諸其他。

蘇州城市規模不大、經濟輻射力不行,其本身隻是各大城市的“後花園”;而從生産層面來說,它卻又是江蘇GDP最高的大市,投入的經濟資源最多,這就造成省内資源互相稀釋,互相掣肘,形成無效競争,同質消耗。“有高原,無高峰”,是江蘇城市、企業、産業發展等領域的共同特征。同時這也是江蘇轉過頭來提省會戰略的淵源。

杭州蘇州南京對比(從這裡來看一目了然)7

廣州·中國南方航空

這方面,杭州在努力向穗深看齊,這裡不再贅述杭州企業方面,杭州資本對外輸出也是舉足輕重的,杭州是僅次于京滬深的第四大資本城市,不言而喻。

而另一個方面,也是本篇的重點,那就是反映在一個特别重要的數據上的事實,能夠更加清晰地把握杭州的經濟實力,以及這些年的進步——城市資金總量。

城市資金總量是最能夠全面把握城市綜合發展情況的經濟數據,曆來為各大媒體所聚焦。這個經濟數據某種程度上比GDP重要得多,也可更加清晰地看出各大城市的相對位置。深圳、杭州兩大創新力強悍的城市,它們的增速也是最快的,均在20%上下。最近,在人才吸引力上,杭州、深圳兩地也位居全國第三、第四,這并不是巧合。

杭州蘇州南京對比(從這裡來看一目了然)8

盡管如此,深圳還是一騎絕塵,它的經濟實體體量實在是太大了,更準确地說,它的全國性企業更多,這和企業市值也是息息相關的,更何況它還有一張深交所王牌,由此拉開了它和廣州的差距。

杭州是僅次于北上廣深的第五座強市是問題不大的,第六應該數南京,因為差不多資金規模的成都和重慶皆以人口取勝,一個是南京的2倍多,另一個是3倍多。

然而,深圳幾乎相當于江浙杭、甯、蘇三地之和,這個數據,一下揭開了所有籠罩在紛繁表象上的面紗,讓人豁然開朗,真相了。

杭州蘇州南京對比(從這裡來看一目了然)9

歡迎對城市話題感興趣的朋友關注我們哦。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