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當初入住對面小區就開始期盼的西安市民林文志(化名)發現,馬路對面的英格卡購物中心(下稱“西安英格卡”,原名為西安宜家購物中心)剛複工不久的工地上,最近又沒了施工的迹象。
莫非又停工了?在林文志的印象中,三年前,西安英格卡剛開始施工時,便因地下發現古代墓葬群需要考古勘測,被迫停止施工。
7月20日上午,第一财經記者同樣在西安英格卡建築工地走訪時發現,本該車來車往的建築工地,卻大門緊閉,也不見有工人施工的迹象。
工地大門上張貼的《西安市建設工程規劃許可批後公告牌》上,顯示的仍是西安英格卡最初報批時的舊名字“西安宜家購物中心項目(一期)”,現在這裡仍是一片空蕩蕩的建築工地。
宜家“難産”?
對于西安英格卡,林文志已經期待了4年。2017年9月底,他從當地媒體上獲悉,宜家集團(現改名為“英格卡集團”)已經在西安市西部大道和子午大道西北側拿下一塊12.48萬平方米的土地,準備在此處開建西部地區唯一一家集家居、百貨、超市、家電、餐飲、娛樂于一體的綜合體項目,即西安英格卡,項目預計總投資約50億元人民币。
一份由英格卡集團提供的資料顯示,“英格卡”靈感來源于宜家品牌創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的名字。擁有40多年購物中心建造和運營經驗的英格卡購物中心,目前在國内運營有無錫(2014年6月開業)、北京(2014年12月開業)、武漢(2015年4月開業)三個項目,并同時擁有長沙、上海、西安、福州、昆明、南甯和青島等7個在建項目。
作為一名“宜家粉”,林文志對西安英格卡的建設滿懷期待,為此,他甚至将新家搬遷到了英格卡對面的金地西沣公元小區。
如今,他的新房早已裝修入住,而對面的西安英格卡仍是一片空地。同樣等不及的西安市民,還不止林文志。
“西安宜家(英格卡)項目從2017年簽訂協議後,一直停留在勘察階段未開工,有消息說因為發現古墓群,也有消息說是因為雁塔區政府配合不力,沒有達到英格卡項目方開工條件,也有消息傳言取消,有沒有官方的确切消息。”2019年7月15日,當地市民在人民網領導留言闆上這樣詢問。
西安市雁塔區政府則回複稱,西安英格卡項目正在按計劃進行文物勘探和發掘工作。
4個月後,又有西安市民留言詢問:英格卡的考古工作目前什麼進展?項目什麼時候可以實質性開工?
這次,雁塔區委網信辦給出了一個明确的時間表:項目的概念設計已經完成,目前正在進行文物勘查工作,預計2020年6月文勘完畢。
到2020年6月底,林文志發現,西安英格卡的建築工地上,剛複工沒幾天,又突然莫名其妙的停工了。
“聽說,是又發現了新的墓葬?”他心裡泛起了疑惑。
不過,這個說法很快被當地官方否認。西安市文物局通過當地宣傳部門向第一财經記者解釋稱,此前,确實在西安英格卡的建築工地上發現了一些古墓葬,不過大多都是一些漢代的普通墓葬,現在已經基本勘測完畢,英格卡最近的這次(停工)跟文物并沒太大的關系,主要是英格卡内部正在針對一些設計方案的新調整。
西安英格卡一位公關負責人也表示,西安市對于地産項目有着明确的文物保護法規,英格卡在決定進入西安時,其實已經把可能存在的考古周期考慮在内,并納入到整個項目的計劃開發時間内。
目前,西安英格卡已經開建3年多。“雖然在外界看來,工地上沒有那麼多跑來跑去的土方車,但實際上,工地上的文保勘測、土地平整工作一直都在進行,并不存在外界所看到的‘停工’現象。”這位公關負責人說,西安英格卡的總建築面積約為48萬㎡,其中一期商業面積超過13萬㎡,租戶數量預計超過350家,停車位數量約有4000多個。
“每個城市的英格卡項目的設計風格都不一樣,西安(項目)會有一些更創新的元素。”該負責人說,目前英格卡項目的文保勘測工作已經接近尾聲,工地正在進行一些文物收尾工作,随着地下文物的考古工作基本結束,地表建築物的建設工作仍會按照計劃進行。
寶藏“圍城”
記者采訪發現,作為一個有着3100年建城史、1100多年建都史、先後經曆過13個王朝金戈鐵馬、血雨腥風的曆史古城,西安的城市開發,始終與考古、文物勘測相伴相生。
貫穿南北中軸線的西安地鐵2号線,就先後發現并清理古墓130餘座,出土器物200餘件。全線20餘個站點,先後途經57個文物點,從西漢王侯将相到明代朱氏藩王,仿佛在一條曆史走廊中實現了一次古今文明的穿越。
而地鐵3号線的施工,則直接對唐長安城遺址産生影響。沿途的延平門、青龍寺等8個站點,分别涉及唐長安城的裡坊、外郭城、夾城、坊間街道等多處遺址。
當地一些房地産開發商更是在樓盤施工時,頻繁出現因所開發地塊出現文物、墓葬被迫中止施工的現象。
2016年底,融創的西安壹号院項目便遭遇此種狀況。
當年12月,西安市東二環陝建機廠137畝地塊被融創以18.5億元競拍成功,成為當年的西安“地王”。不過,就在融創緊鑼密鼓準備項目開發時,當地文物勘測部門宣布:融創所拍下的這塊房地産開發用地裡,挖掘出了唐玄宗為皇子們興建“集體公寓”所用的“十六王宅官瓦”和“唐長安城·夾城禦道夯土層”。
直到2017年11月,該地塊的勘探、發掘工作整整持續了大半年,才最終宣告結束。最終,該地塊的東南部分,被列入唐十六王宅和夾城禦道遺址(大明宮段),原本面積為137畝的住宅用地,也因此被切出近20畝開發成為地面遺址公園。
甚至林文志所在的金地西沣公元小區,當年也曾因文物勘測被停工數月,其他諸如西安鑫苑世家、華清學府城、曲江千林郡、萬科幸福裡、金科天籁城等樓盤,也都曾在因施工開發時被勘測出古墓、文物。
一些樓盤更是因為地下發現文物,需要勘測、發掘,耽誤了交房日期,被一些業主投訴。
譬如西安綠地空港新城II期項目,這個從2013年就開始對外銷售的樓盤,本該在兩年後交房,結果,直到2017年卻仍未交房,一些業主久等不及,幹脆以“收款四年,至今無進展也不退款”為由向有關部門投訴,而項目遲遲未能按期交房的重要原因,同樣是因為工地上發現了5座戰國晚期的墓葬、1座車馬坑、37座祭祀馬坑和1處夯土建築基址,其中一座墓葬的主人,還是“舉鼎時被砸死”的秦武王(即秦昭襄王同父異母之兄)。
“(當時)造成那樣的局面,我們也意外。”綠地集團西北房地産事業部一位工作人員說。
當地一位開發商介紹說,能在工地上挖出文物,在一些人看來,可能是奇聞樂事,可對于開發商而言,卻如同一場噩夢。
“一旦挖出文物,按規定就必須上報,然後就得停工,等待文物單位勘探、發掘結束,才能繼續施工。”他說,這些一來二往的時間成本,甚至足以拖垮一個資金鍊本就不寬裕的開發商,也正是因此,一些中小開發商即便是在施工過程中發現文物,為了節省時間成本,也幹脆隐匿不報,甚至選擇填埋了事。
西安市臨潼區因秦始皇陵兵馬俑、華清宮等秦、唐文物聞名。當地一個地産項目“山水秦唐”便曾因未經文物勘探違法施工,擅自開挖4個約1200平方米、6米多深的建築地基,嚴重威脅重點文物保護區内的地下文物安全,被西安市文物局、公安局和臨潼區文物管理委員會辦公室組成的聯合執法隊下發停工通知。
面對遲遲無法推進的項目,英格卡購物中心集團中國區也較為着急。此前,英格卡購物中心集團中國區時任總經理丁晖便曾先後多次到訪雁塔區,就西安英格卡項目實施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與雁塔區多次召開項目專題推進會。不過,直至丁晖從英格卡集團中國區離職,他也未能看到西安英格卡的正式開業。
而幾乎與西安同時拿地的長沙英格卡購物中心,甚至連地上建築也已經基本施工完畢,即将開始籌劃今年第四季度的開業了。
不過,就在第一财經記者正在西安采訪的7月22日下午,西安英格卡項目所在地的雁塔區杜城街道辦事處,又專門組織雁塔區文化和旅遊體育局、區信訪局、西安市自然規劃局雁塔分局、西安市生态環境局雁塔分局以及英格卡項目開發方、建設方等多個單位,召開項目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座談會,以摸清該項目建設中所存在的問題。
雁塔區杜城街道辦一位副主任在會上表态,盡早完成西安宜家購物中心項目,如期開業,服務社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