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桃花源風景區。
紅網時刻 記者 張軍 黃剛 常德報道
良田美池,雞犬相聞,黃發垂髫,怡然自樂。桃花源是一首浪漫的詩,是一幅秀美的畫,是一支歡樂的歌,是一個千年的夢,寄托了我們對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和向往。
9月4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新聞頻道播出的大型直播特别節目《走進鄉村看小康》,走進了常德桃花源鎮湯家山村,鏡頭裡,農村生産生活發生了顯著變化,老百姓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躍然紙上。
風景如畫的桃花源風景區。
不隻是鄉村變美了,常德桃花源也變了。變得風景如畫 ,生活如詩。
回望這幾年,遊客說的最多的是桃花源風景變美了,外地人說的最多的是桃花源品牌變響了,黨員幹部說的最多的是桃花源基層更有精氣神了,當地的老百姓則認為桃花源群衆變得更自信了。
“我們堅持用汗水澆灌收獲,以實幹笃定前行,桃花源的格局越來越大、品牌越來越響、産業越來越旺、遊客越來越多、群衆越來越富,桃花源正逐步成為全市文化旅遊的金字招牌和全省文化旅遊的亮麗名片。”桃花源旅遊管理區黨委書記、管委會主任伍彩霞接受紅網時刻記者采訪時說到。
砥砺前行,桃花源名頭變響了
桃花源景區人流如織。
夕陽西下,華燈初上。在5A級景區桃花源遊客集散中心的廣場上,跳舞的、鍛煉的、散步的、玩耍的,人頭攢動,歌聲、笑聲、嬉戲聲,聲聲不息,這裡成了遊客和周邊村民休閑娛樂的群衆舞台。
“我們是從江西過來的,來了之後,感覺環境非常好,不虛此行,主要是心靈得到了放松,非常不錯。”一位遊客告訴記者,自己這是第二次過來,感覺變化非常大,環境更好了,景區面積也更大了。
“我對芳草鮮美、落英缤紛的秦溪,土地平曠、豁然開朗的秦谷,印象非常深刻。”今年即将上高中的李敏更是對桃花源這個研學旅行基地贊不絕口。“來這裡就感覺從陶淵明的筆下走了出來,還有桃川書院的國學教育,六藝工坊的非遺體驗,都讓我對桃花源有了更深的感受。”
在常德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桃花源人經過不斷努力。2020年12月,桃花源旅遊區成功晉升國家5A級旅遊景區,實現了桃花源人多年的夢想,也結束了常德沒有5A 的曆史。常德桃花源的知名度、美譽度不斷擴大。
桃花源通過持續的市場開拓與服務提質,設計推出了1000多條旅遊線路,先後對接中旅集團、景域集團、湖南廣電集團等國内外文旅企業300多家,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關注桃花源、投資桃花源,3年累計争資引資超10億元。重點客源地涵蓋全國各地和近10個境外市場,遊客接待量突破300萬,旅遊綜合收入突破10億元,年均增長率近40%。
近年來,桃花源先後獲評中國十大文化景區、中國天然氧吧、中國森林康養林場、全省首批十大文旅特色小鎮、全省十大文旅地标、首批湖南省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省級旅遊度假區、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第三批精品旅遊線路等一批金字招牌和靓麗名片,策劃運營的“湘遇桃花源”榮獲北京世園會展園金獎。
躬身力行,桃花源作風更好了
疫情期間,桃花源黨委主要領導坐鎮一線,全體黨員幹部堅守一線,切實打赢了疫情防控阻擊戰。
7月30日,銀川市發布成都市确診病例密切接觸者張某某診斷為新冠肺炎确診病例的公告,其活動軌迹涉及到桃花源。當日桃花源旅遊管理區迅速關閉了桃花源景區。
疫情就是命令,全區上下把疫情防控作為最重要的工作來抓,迅速部署各項防控工作,成立了以區委書記、管委會主任伍彩霞為組長的防控領導小組。全區迅速動員了200多名社會力量和年輕幹部的志願者隊伍,确保各項工作有序進行。
在這場戰疫中,桃花源全體幹部群衆團結一心、齊心協力,守護了桃花源本土0病例、0感染、0報告的良好局面。
“這場戰疫,是桃花源的黨員幹部和老百姓以及在這裡的遊客朋友們一起努力打赢的。”談起疫情防控工作,伍彩霞說,這也是檢驗桃花源旅遊管理區黨員幹部隊伍的一個窗口。
伍彩霞調研白麟洲産業發展。
近年來,常德桃花源旅遊度假區堅持以黨建總攬全局,在實踐中甄選想幹事、能幹事、幹好事的優秀幹部。讓基層幹部發展有奔頭,幹事有活力,紮實開展各項主題活動,通過領導幹部帶頭學、組織培訓集中學、日常工作實踐學等多種方式推進基層組織隊伍優化提質,幹部隊伍建設不斷加強,并通過讓幹部上台亮思想、談體會、曬實績等形式,檢驗黨員幹部學習實效。
好的做法帶來了好的效果,老百姓的幸福指數就是幹部的辛苦指數。通過旅遊、文創、餐飲、住宿、擂茶等産業帶動,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一系列重大戰略決策在桃花源落地生根,老百姓的就業多了、收入多了。三年累計投入2億多元改善民生,全區農田、水利、道路、橋梁、學校、村部等基礎設施建設得到明顯提升,老百姓的生活質量不斷提高,獲得感、幸福感顯著增強。
務實笃行,桃花源産業變實了
老百姓發展農業産業,口袋鼓了起來。
夜幕降臨,秦溪邊牧牛,浣衣,捕魚,豐收,全國首個全流域的河流劇場《桃花源記》驚歎您的眼球,震撼您的心靈。柴米油鹽醬醋茶,琴棋書畫詩酒花,桃花源裡好生活,就是返璞歸真,天人合一,相親相愛的美好生活。
《桃花源記》的演職人員有300餘人,其中95%都是本地人,許多人通過參與演出實現了長期穩定脫貧。如今,白天在田間勞作或在小鎮上班,晚上在秦溪河兩岸演出,已成為衆多桃花源鎮村民的生活日常。
文丕林,桃花源本地村民,年過花甲,身體硬朗,既是鴨子的飼養員,也是《桃花源記》劇中的演員。夫妻倆白天勞作,晚上當演員,月進6000餘元。作為曾經的貧困戶,這樣的生活,他是非常滿足。問起感受時,他連說了兩個“滿足,滿足”。除了可觀的經濟收入,話語間流露出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滿足和幸福感。
桃花源記實景演出現場。
“家鄉環境好了,遊玩項目多了,城裡人争着來,我這10間房的小客棧,月均收入上萬元。”從廣東返鄉經營民宿的客棧店主鄭朋說。截至目前,桃花源共有主題民宿50多家,農家樂近100家,年接待遊客達200萬人次以上。
“生态固本,業态增效。我們要在守護好桃花源這塊綠色金字招牌的同時,堅持把促進群衆共同富裕作為以民為本的着力點,既把産業做起來,又讓精神好起來,努力實現群衆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讓桃花源人的獲得感更強更豐富。”伍彩霞說到。
桃花源還成立了區屬國有企業湖南桃花源全域旅遊投資開發有限公司,拟定農耕文化博物館、雙創中心等12個年度重點産業項目。投資6億元的故淵湖主題度假酒店項目也正式啟動,長江流域農耕博物館、桃花源職業技術學院等一批文旅項目正有序推進。
依托景區輻射發展特色産業,借助黨建引領幫助農民增收,通過美麗鄉村建設提升桃花源旅遊品質。桃花源旅遊管理區選準文旅融合方向,做大做強特色産業,全面豐富小鎮文旅業态。如今,“特色文旅小鎮桃花源”已成為常德市文旅康養千億元産業的中堅力量和湖南省文旅産業的亮麗名片。
攜手并行,桃花源鄉村變美了
桃花源美麗風景。
初秋的晌午時分,走進桃花源湯家山村,眼前一亮:一排排民房依山就勢,一盞盞節能路燈排列整齊,一幅幅文化牆圖文并茂,停車場、休閑娛樂廣場修葺一新,村民公約等專欄一一陳列。
“村子變美了,來的遊客也多了。”說起發展鄉村旅遊帶來的收益,湯家山村村民李敏臉上笑開了花。原來,她将自家房屋改為民宿,開起了擂茶館。生意好的時候,一天收入就能達到1000元。
毗鄰桃花源核心景區,與桃花源古鎮接壤,緊鄰秦溪、常吉高速互通,生态優美的桃花源鎮湯家山村,于2017年被确定為常德市美麗鄉村示範村建設點。通過三年多時間的美麗鄉村示範建設,湯家山村各項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内生動力得到激發,基層基礎不斷夯實。
8月6日,常德市委書記楊懿文到桃花源調研鄉村振興工作。他強調,要用最美的風景發展美麗經濟,努力把湯家山村、桃花源村打造成為全國鄉村振興示範點,不斷提升老百姓幸福感、獲得感。
1月31日,常德市市長鄒文輝調研桃花源文旅産業發展,要求桃花源旅遊管理區搶抓全市鄉村振興示範片建設契機,當好全市全域旅遊的典型示範,提升旅遊産品質量,優化組合旅遊線路,全面改善綜合環境,不斷提升整體服務水平。
桃花源通過發展産業,努力實現近者悅、遠者來
如何用最美的風景發展美麗經濟,伍彩霞指出,就是要繼續推進景區帶動鎮區、農區的“三區共建”模式,完善城鎮功能和配套服務設施建設,讓桃花源鄉村成為景區的延伸,努力實現“近者悅,遠者來”。
通過景區引流,如今,越來越多的遊客在湯家山村跨界交流、碰撞靈感,把桃花源的田園之美引入現代生活,把湯家山 “桑竹之屬”的傳統農耕,因地制宜地勾勒出更多樂見樂享的生活圖景,聚集财氣,興了産業。
在談到未來桃花源的發展時,伍彩霞說,桃花源變美了,變大了,變響亮了,但是我們心中的那個桃花源,那個向上向善、相親相愛、健康共享的桃花源一直不會變,我們不是改造桃花源,是還原桃花源。
“接下來,我們将深入貫徹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大力發展産業研究院經濟,充分利用桃花源這塊金字招牌,對接引進著名高校、大院名所、文創名企等,着力建設吸引高端生産要素、高端産業、高端人才的集聚區;繼續圍繞打造文旅融合排頭兵、鄉村振興示範區、休閑康養新高地的目标定位,将桃花源打造成為常德城市品牌的精緻名片,湖南省文化旅遊的發展龍頭,國内國際知名的旅遊目的地。”伍彩霞告訴記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