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個月來,以“工抵房”、“内部房源”、“一口價房源”為名的新房房源開始頻繁地出現在各地房地産市場,其價格較此前銷售的正常房源普遍低一些,個别房源折價幅度也較大。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不完全統計,10月以來,無論是一線城市還是二三線城市均頻繁地出現“工抵房”房源的宣傳信息,包括廣州、廈門、武漢、合肥、蘇州、徐州、南昌等地,折扣幅度在75折到9折不等。
“近段時間‘工抵房’之所以激增,主要是年末工程方對工程款需求迫切,因為年關将至,拖欠農民工工資後果較為嚴重”,同策研究院資深分析師肖雲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從行業面看,房企目前流動資金情況并不樂觀,而部分城市的限跌令使得房企并不能通過直接促銷降價的形式快速回籠資金,所以采取“工抵房”的形式來償還工程款。
記者發現,這些“工抵房”房源有的确實是用來抵扣工程款、戶型樓層較差的特殊房源,有的卻是披着“工抵房”外衣實則降價促銷的房源。有購房者确實被“工抵房”價格吸引想撿漏,但需要注意,“工抵房”存在諸多風險。(每經,希隆)
來源: 每日經濟新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