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來初次接觸《道德經》的朋友,不是被老子的一句“道可道,非常道”給搞暈,就是被他的另一句“玄之又玄,衆妙之門”給搞廢。
這就是道家。
雖然是我們中華大地上,土生土長起來的學派,可是在不少中國人内心裡,卻依舊感覺古老而神秘。雖然道家的文化,早已像血液一樣,在我們每個人的身體裡流淌。
這就是文化的魅力。就如同陽光和空氣一樣,人類一刻也離不了,卻并不覺得多麼重要。
對于我們中國人來說,道家文化尤其是這樣。
為什麼這麼說呢?
這就要從道家文化的宗旨說起了。
對于我們中國人來說,無論什麼文化學派,還是什麼宗教教義,要說起宗旨的話,其實都隻有一個,就是對我們有用。如果沒什麼用,管你是哪路神佛呢,我們才懶得搭理。
這也就是我們中國,為什麼是一個世俗國家的原因。
那麼,怎麼才叫有用呢?
一個文化學派的有用,其實就是在智慧上,可以帶給我們一些啟迪;在做人做事上,可以帶給我們一些指導。
從這個方面來講,道家文化就不隻是有用,而是相當有用了。
隻不過,如果想要搞清楚,道家文化在我們的智慧方面,到底有什麼樣的啟迪?以及在我們做人做事方面,到底有什麼樣的指導?
這就需要我們先來搞懂兩個字:自然。
老子在《道德經·25章》中,介紹完什麼是道之後,然後總結似地說: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翻譯過來,意思就是人遵循地而存在,地遵循天而變化,天遵循道而産生,至于這個道呢,遵循的則是自然。
什麼叫自然呢?就是自然而然。可是自然而然,又是個什麼樣子呢?
老子是這樣描述的:
“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這是描述道的狀态的。就是說這個道,也不見有什麼動力去推動,卻可以就這麼周而複始地運行着,好像永遠不會停止。
所以這個“自然而然”之中,就有“周而複始”的意思。
這也就是為什麼,老子在《道德經·16章》中說:
“萬物并作,吾以觀複。”
世間的萬事萬物,都在遵循“道”的這個規律,做着周而複始的運行。老子就是從這種周而複始中,察覺出了道的存在,從而悟出了一個大智慧。
這個大智慧是什麼呢?就是一切事物,都處在一個循環往複的過程中。具體就是從無到有,從有到無,然後再從無到有,如此往複,循環不止。
可以說,道家的一切學問,都是建立在“自然”這兩個字上面的。而道家的宗旨,就是讓人們通過對自然的了解,從而懂得在自己所處的環境中,如何去做人,如何去做事。
做人懂守弱,才是真的強者
道家講究“守弱以為強”,也就是說,一個懂得守弱的人,才是真正的強者。
為什麼這麼說呢?這是因為世間萬物,都在遵循道的規律運行,而道的運行是“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這就是一個循環。
如果把“逝曰遠”看作是“強”的話,那“遠曰反”就是“弱”。也就是說,強弱是互為轉化的,強之後就是弱,弱之後才是強。
因此上,一個人真正的強大,就是懂得讓自己永遠處在,一個由弱到強的轉化過程中。
這也就是老子為什麼會說:
“守柔曰強。”
做事知去甚,才能保持長久
道家認為事物都有正反兩面,而且還會相互轉化。所以,才會“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也才會“美之為美,斯惡已;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這就是自然而然,不是人的意志可以決定的。
可是從人的内心來講,總是愛美、向善、求福的。那到底該怎麼辦呢?
老子認為應該:
“去甚,去奢,去泰。”
也就是說,人在做事的時候,不要太高調,更要避免走極端,把事情做過了頭。因為一旦做過了頭,就必然會走向反面,到時可不是想挽回來,就能夠挽回來的。
這就是我認為的,道家的宗旨,就是在明白“自然”這個規律之後,做人要懂得守弱,不要一味的逞強;做事要知道去甚,盡量不讓自己走極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