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時尚

 > 美麗與财富可以共存

美麗與财富可以共存

時尚 更新时间:2024-08-14 07:15:45

“你外形條件非常好。”聽到這句話時,阿什利·米爾斯還是紐約大學社會學研究院的一名新生。面對模特星探托德遞來的名片,她想起了已經結束五年的模特生涯。

美麗與财富可以共存(美麗如何被标價)1

阿什利·米爾斯

美麗與财富可以共存(美麗如何被标價)2

五年前,米爾斯有着雙重身份——一名普通大學生和一名模特。源于做模特時的經曆,米爾斯将自己在紐約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期間的研究方向确定為美容與美體中的性别政治。作為一名社會學學生,米爾斯希望能夠從時尚圈内部去研究模特的世界——“什麼是他所說的外形?像托德這樣的人又怎樣從中看到價值?”帶着這樣的困惑,米爾斯接下名片,重新步入模特行業,開始了她長達數年的參與式觀察研究。

《美麗的标價》一書是米爾斯研究成果的集結和展示。全書完整地講述了米爾斯在“卧底”模特行業期間,從進場到退場的全部觀察和思考曆程,并通過對40位模特和25位經紀人的訪談,從經濟、審美、性别、種族等多種研究視角展示了模特行業背後不為人知的運作模式和社會互動關系。

作為商品的外形

“模特”這個詞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大概既熟悉又陌生。無論是電視和網絡熒屏裡走着台步的T台秀模特,還是公交地鐵站随處可見的商業廣告代言人,美麗、時尚、氣質佳、身材好,這些都是模特留給我們的普遍印象。然而模特行業也是神秘的,究竟什麼樣的外形能夠在衆多模特中脫穎而出?這一行業有無客觀的運作規律?模特的身價又如何産生?

米爾斯開門見山地提出,對于模特來說,“外形”與“美麗”不是一回事。的确,一些模特并不以外形美豔而出名,相反地,那些擁有個性五官和獨特性格的模特似乎更加博人眼球。對于傳統模特行業來講,甄選模特确實存在着一些量化标準——“女模至少要有1米75高,三圍接近34/24/34(英寸,約合86/60/86厘米)。男模要有1米83至1米9高,腰圍在32(英寸),胸圍在39到40(英寸)之間。一位造型師告訴我,這個骨架标注對于模特來說是個古老但好用的公式。”但當米爾斯試圖追問經紀人和客戶如何判斷什麼是好的“外形”時,回答這一問題總是顯得異常困難,或是被歸結為“直覺”與“運氣”。經過一系列的研究,米爾斯提出,外形的價值是由媒體和商業時尚圈中生産者們的社會互動産生。

在模特行業中,什麼樣的特質是被定義為有價值的?傳統意義上的模特審美,身體是第一位的——年輕、瘦、膚色白皙等,這是模特在社會互動的無形之手中被賦予的要素。米爾斯坦言,自己重新進入模特行業時已經是一名23歲的研究生,然而經紀人将她的年齡改成了18歲:“就像你去買牛奶,哪個牛奶包裝你會想要,是明天會過期的,還是下禮拜會過期的?”同樣被改掉的,還有米爾斯怎麼也減不下去的、隻有0.5英寸之差的臀圍。

這樣的“篡改”在我們看來似乎是不人道的,但在模特行業中,對于身體的直言評判太過于稀松平常。模特們在面試和試裝過程中總會面臨着上下打量的眼光,“你的胳膊太粗了”“我們管你這種叫做生過孩子的臀”“你怎麼穿了運動鞋”,這樣刺耳的話語即使殘酷,模特們也不得不硬着頭皮承擔。與此同時,這些犀利的眼光在模特們的潛意識中種下了無形的标準,倒逼模特們去控制自己的身體,成為他人眼中符合條件的“外形”。

即便模特經紀人、造型師和客戶們對于模特外形的評判标準無法給出一個标準答案,但在觀察研究中,米爾斯仍然發現了模特審美中的諸多慣例與交集。本書中,“商業模特”和“媒體模特”被賦予了兩種不同的外形特征。“商業模特”以市場利益為驅動,例如商業廣場電子屏上的時裝模特,她們通常有着漂亮的臉蛋,或者像個鄰家女孩一般給人以親近和愉悅感,這些經典和溫和的商業外形總能吸引消費者打開腰包,從而也為模特們帶來了穩定可靠的高收入。

“媒體模特”則顯得前衛許多,這類模特的存在并非為了誘導大衆消費,而代表了時尚的風向标和全新的文化潮流,“媒體模特”也往往具有更為個性的外形——網友們喜歡稱之為“高級臉”。但因過于個性的外形存在市場不确定性,“媒體模特”雖然聲望極高,收入卻大打折扣。“如果商業生産者的目标是讨人喜歡,那麼媒體時尚的生産者所尋求的就是與衆不同的高風險遊戲。”于是,“外形”作為一種時尚文化産品,在不同社會關系的互動中産生出來,在模特行業内形成了一種潛移默化的社會秩序。

種族與性别的暗門

相對于美國、英國等時尚産業已趨成熟的西方國家,中國的模特行業尚處于發展階段。近年來,中國超模陸續在世界舞台上嶄露頭角,而米爾斯也将研究視角聚焦于不同種族模特标價存在的差異。

米爾斯在研究中發現,在紐約和倫敦的時尚産業中,不可避免地,白人模特占據了絕對優勢。在模特業内知名網站上,60位上榜模特中僅有兩位亞洲面孔和黑人面孔。對于非白人模特在行業内的疏離,被訪談的經紀人有一個共同的理解,即客戶和市場是種族不平等的罪魁禍首,因為消費者往往更加青睐白皙的膚色和立體的五官。

米爾斯提出,市場是不可能獨立存在的,而是基于文化信仰所建立的。盡管面對不同膚色的模特時,時尚生産者們認為自己具備了最大的善意和自由度,但事實上他們也允許自己被看不見的種族主義之手所引導,這似乎已經成為了一種“慣習”。用象征主義的視角去看,“生産者們雇傭這些象征符号性質的非白人,在他們的白人陣容中作為向公衆體現他們種族多樣性的标志。”

種族話題之外,米爾斯也談到了性别。說到模特,我們多數人首先會想到一些精緻漂亮的姑娘。在模特行業中,男模的存在感相比女模實在是太低了,幾乎可以斷言,女性占據了這一職業中顯著的性别優勢。本書提出,不論是模特數量還是薪酬水平,女模都比男模高出許多。模特是一種展示性的職業,不同于很多其他傳統行業,對于模特來說“身體資本”尤為重要,女性的身體成為了一種美的價值符号,展示身體也是展示美的過程。而正因為相比于男性,女性擁有更多的身體象征資本,對于女模的标價随之提升,模特也成為了少見的“女性行業”。

米爾斯最後将讨論引向後女性主義的話語,女性在模特行業中的優越性并不被認為是一個問題,這是一個公認的女性享有特權的領域,但諷刺的是,這反而展示了另一種根深蒂固的性别不平等模式——就身體而言,女性比男性擁有更多價值。即便如此,我們仍然能夠看到許多活躍在時尚一線的“型男”模特,這些男模也成為象征“男性魅力”與引領“男性審美”的文化符号。

在打開這本書之前,對于模特,我隻記得她們在舞台上的光鮮亮相,卻從不知道這靓麗步伐背後的辛酸與不易。米爾斯的兩位模特好友在研究結束的幾年内走上了截然相反的發展道路,一個成為了富有的名模,一個卻連肚子都難填飽。正如米爾斯所說:“時尚曾許諾下一個非凡的人生。這個承諾被少數成功的故事支撐,卻又建立在成千上萬看不見的失敗之上。”

歲月無聲流逝,市場瞬息萬變,大衆對“外形”的審美總是随着時尚風向标的變化而難以揣測。今年3月3日,VOGUE美國版的官方Instagram分享了一張傳統意義上似乎不那麼漂亮的亞洲女孩照片,引發網友針對西方時尚界對亞洲面孔的刻闆印象和世界文化多元化的讨論。也許這本書可以解答許多疑惑。在作者的帶領下,我們逐漸揭開模特行業的神秘面紗,破譯人們為“外形”打分、為“美麗”标價的密碼。時尚從來都不是一個固定的詞彙,正如那些自信的模特一樣,當她們昂頭踩着好看的步子走向T台的末端,美麗被她們定義,也定義了她們。(程溪)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時尚资讯推荐

热门時尚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