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為什麼朗讀者會這麼受歡迎

為什麼朗讀者會這麼受歡迎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1 06:25:34

原标題:文化類節目開始火了嗎

為什麼朗讀者會這麼受歡迎(朗讀者豆瓣9.2分刷爆朋友圈)1

為什麼朗讀者會這麼受歡迎(朗讀者豆瓣9.2分刷爆朋友圈)2

“我找到了你,便像是找到了我真的自己。如果沒有你,即使我愛了一百個人,或有一百個人愛我,我的靈魂也将永遠彷徨着。”這是朱生豪寫給宋清如的情詩,在剛剛播出的《朗讀者》裡,被一對結婚26年的夫妻朗誦了出來。感動了無數電視機前的觀衆。

董卿以制作人、主持人雙重身份推出的文化類節目《朗讀者》一開播就刷爆了網絡,豆瓣評分高達9.2分。而不久前,《見字如面》和《中國詩詞大會》也備受好評,似乎文化類節目的走紅是大勢所趨。可董卿卻表示:“文化類的節目真的很難做,我并不認為中國文化類節目真的迎來了一個春天,還需要整個社會大環境有所改善。”

濮存昕曾被叫“濮瘸子”

“今天是《朗讀者》第一次和觀衆見面,所以我們第一期節目的主題詞也特意選擇了遇見......”董卿娓娓道來的聲音中,這個清淡節目的第一期就火了。

《朗讀者》顧名思義,每期節目圍繞一個主題詞,邀請嘉賓朗讀一段曾經打動自己、激勵自己甚至改變自己的文字。但是與《見字如面》不同,朗讀并不是這個節目的中心。《朗讀者》更打動觀衆的地方是嘉賓們分享的故事和經曆,甚至有觀衆稱其為“朗讀版藝術人生”。

首先分享自己故事的是濮存昕。濮存昕曾患小兒麻痹症,童年時竟被同學起綽号“濮瘸子”。直到三年級時,積水潭醫院的大夫榮國威幫他做了整形手術,“濮瘸子”的命運得以改變。他以一篇老舍散文節選《宗月大師》緻謝榮國威大夫。在和董卿交流時,濮存昕還感恩了給過自己幫助的很多人,包括父親、表演藝術家藍天野、導演林兆華等,記住幫助過自己的人,不要認為一切都理所當然;有能力的時候去幫助别人,不要認為一切都事不關己。

壓軸節目人物出場是曾翻譯《詩經》、《楚辭》、《唐詩》、《宋詞》、《牡丹亭》,2014年榮獲國際翻譯界最高獎項之一“北極光”傑出文學翻譯獎的96歲高齡的著名翻譯家許淵沖先生。追憶往事,他道出1939年翻譯林徽因《别丢掉》,是因為喜歡女同學。“一樣是明月,一樣是滿山燈火,隻有人不見,夢似的挂起。”

除了分享,節目在很多細節上也很有情懷,李雲迪鋼琴彈奏背景樂,胡德夫演唱《匆匆》。

董卿學富五車還是用力過猛?

作為央視一姐的董卿近期内連續多次爆紅。第一次是春晚,“董卿口紅”成為微博搜索關鍵詞;第二次是2月7日《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總局賽,比16歲冠軍武亦姝更刷屏的是“為什麼董卿又火了”,甚至有人發起問題“董卿到底讀了多少書才能這樣出口成章?”

而董卿這次的走紅不再隻是主持人,而是增加了一個全新的身份——《朗讀者》制作人。首播當天身着一套粉紅色套裝的她落落大方、端莊得體。但是她一貫的溫柔主持風格,時不時紅了眼眶也被質疑用力過猛。

身為節目制作人,董卿希望借助這檔節目嘗試“轉型”:“策劃《朗讀者》,一方面是因為央視是國家電視台,要扛起文化大旗。另一方面是因為我自己本身對文學的确很感興趣,而且對人也很感興趣,《朗讀者》其實就是把文本和人物結合在一起。”

文化類節目迎來春天了嗎

2017年伊始,文化類節目火爆熒屏。實際上,從2013年的《中國漢字聽寫大會》,2014年的《中國成語大會》,文化類綜藝未曾缺席過。但是今年初,竟然就有3檔節目引起關注——《見字如面》、《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

《見字如面》的最初版,是一檔英國綜藝,名為《Letters Live》(漢譯:見信如晤)。無論古代信、現代信,名流政客的往來信,凡夫俗子的寒暄信,隻要足夠動人,都能被專業人士當衆深情朗讀。在英國版裡,“夏洛克”卷福也曾參與其中。而在中國版裡,觀衆更能感受到一種禅意。一個人,一封信,一隻麥克風,安靜的聽衆。時光的流轉,遺失的記憶,從字裡行間娓娓道來。很多觀衆自發安利這個節目,使大家重新關注書信和文字的力量。也有人因此說文化類節目迎來春天。

但是董卿卻沒有那麼樂觀。她說:“我并不認為因為《中國詩詞大會》或者《朗讀者》得到了大家的關注,就标志着今天中國文化類節目真的迎來了一個春天,文化類節目要成功突圍,還需要整個社會大環境有所改善。但是起碼它是個風向标,它讓我看到了在真人秀霸屏的今天,觀衆對文化類綜藝節目也是有龐大需求的,大家的關注給我們以很大鼓舞。”

編輯:xnnews7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