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過壽的禁忌?作為現如今依舊留存于世界之上的四大古文明之一的華夏文明,我們能夠代代相傳、源遠流長的原因,便是一直都在對于前人的思想,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老人過壽的禁忌?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作為現如今依舊留存于世界之上的四大古文明之一的華夏文明,我們能夠代代相傳、源遠流長的原因,便是一直都在對于前人的思想,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畢竟随着時代的發展,很多在當時盛行的民俗禮節,并不适用于現在。
但是有兩樣東西,是我們無論如何都不能摘下的标簽,它們便是我們一直都在提倡的道德标準與禮儀規範,也正是它們二者的加成,才構成了世界上對于中國“文明古國”、“禮儀之邦”的稱号。
這種标準在無形之中約束着我們,也警醒着我們。禮儀一詞始于西周,盛于春秋。
“過壽”便是其中極為重要的一環。但民間老人過壽是極為講究禁忌的,不能随便給老人過壽,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對于孝道的踐行古時候因為醫療水平與衛生條件的限制,很多古人年過六十就算是長壽。一些大戶人家便會借着這一喜事,大擺宴席,為自己的長輩祝壽。
不過對于生存下去就很困難的普通百姓來講,能夠順利地躲過天災人禍與疾病的長壽老人不在多數,所以也就很少有祝壽的行為。
但是,現如今伴随着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六十歲隻能算作一個基礎的數字。少了跌宕起伏的戰亂與徭役,沒了疾病與傷痛的折磨,現在的我們已經不需要擔心那些外物的影響。家家戶戶的老人幾乎都可以長壽,享受三世或者四世同堂的天倫之樂。
而作為晚輩的我們自然也就有理由效仿古代習俗,邀請親朋好友聚在一起,慶祝老人愈發長壽。
但我們對孝道有所踐行的同時,也要注意其中的一些禁忌。祝壽固然是喜事一件,千萬不要讓大家在這個喜悅的日子裡心有餘悸。
“過九不過十”首先我們需要知道的是,六十年被稱作一甲子,因此在長輩六十歲之前的生日我們都可以稱之為慶生,但是在六十歲之後的生日,就必須稱之為“祝壽”,這代表着人生下一個階段,也是一個全新的開始。
在這接下來的幾十年時光裡,子女們最好為其賀壽時,要注意避開整數。如果要為長輩們慶祝七十大壽時,就要選在長輩69歲的時候,至于為什麼要提前一年祝壽,諧音算是一個很大的原因。
因為“十”的諧音,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死”。而這個字是所有人都不想看到的。
為了避諱這個字,大家都會下意識地選擇“九”。“九”音同“久”意味着天長地久。是一個很好的數字,而他又是個位數中最大的一位。寓意着老人的壽命還可以繼續向前,越變越長壽。
一旦開始便不能間斷現代年輕人雖然更在乎儀式感,但并不會要求年年的生日都要舉行盛大的儀式,也許和三兩好友春遊玩,或是和家人朋友的簡單慶祝,都是令人開心的慶生方式。
但是對待老人的生日,則要更加的嚴謹,為了取一個好的意頭。生日就好比是屬于自己的節日,年年都會如約而至。對于老人來講更是如此,年年都有就意味着年年都要為老人祝壽,這中間不能有中斷,否則就會有不好的寓意。
但至于儀式的規模,那就需要見仁見智,每家每戶都有着自己的想法,但是大部分的家庭都會選擇重點過老人的整歲生日以及66、88這種寓意美好的疊數生日。
在這一天進行得稍微繁瑣一些,邀請親朋好友大家一起慶賀。在其餘的時間段則是簡單地在家中小過,給長輩做一碗簡單但卻心意滿滿的長壽面,也可以是祝壽的一個很好的方式。
不要展示出催促之意要知道,老人長壽固然是好事,作為晚輩的我們為了慶祝他們平安無災地度過了一年又一年,想要以這樣的方式讓大家都感到開心,但其實某些時候也會讓老人心中有些不舒服。
雖然現如今人類的壽命越來越長,但是随着時間的增長,身體帶來的負擔也會随之加重。我們賴以生存的氧氣,也同樣是我們衰老的原因。老人可能會長壽,但不會突破人類的生理極限。我們自出生起就在向死而生,未來的結果是已經注定的,能做的就是在這有限的時間裡去找尋自己生活的意義,讓自己過得充實快樂。
所以民間的習俗中,在老人年過八十之前,祝壽的宴席最好不要太過誇張。大操大辦固然能體現出兒女晚輩的孝心,但是傳到老人的耳朵裡,可能就會聽出另外的意思,雖然我們心中并無催促之意,可難免會讓老人心中犯點嘀咕,認為兒女這是在催促他們。
老人兩道坎,挺過命百年俗話說得好,老人兩道坎,挺過命百年,這裡面的“兩道坎”就意味着七十三與八十四歲的大壽。
在民間傳統中,這兩個時間段的老人身體的負擔會陡然加重,作為子女一定要多加注意。至于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産生,人們對它的來源認可度較高的便是孔孟兩位聖人的壽命。
在曆史記載中,孔子是在73歲時去世的,孟子則是在84歲去世。這二者都是曆史上頗具名氣的政治家教育家,提出的學說傳播範圍之廣泛,甚至都影響了世界。
于是人們就會認為,這兩位聖人都沒能邁過去的坎,自己可能也會邁不過去。所以在這兩個時間段,子女盡量不要大操大辦,低調地過一下就可以。
畢竟大規模大排場,與在家裡低調的慶祝,這兩者對他們來講其實區别不大,老人無論如何都會很開心的,在他們的心中,子女的心意可要比那些華而不實的裝飾要珍貴的多。
如果在經濟水平允許的情況下,當然是希望自己的孝心能通過往來的賓客,傳遞到衆多的親朋好友的耳中。
但如果經濟條件有些差強人意,那麼也沒關系,老人勤勤儉儉一生,他們也不願意看到兒女為了所謂的排場而超前消費。一個無聲的陪伴,一次精心的照料,都可以讓已經身處暮年的他們感受到生活的幸福之處。
中國是傳承千年的禮儀之邦,對于孝道最好的诠釋從來不是那些由金錢堆砌出來的表面場景,而是發自内心地對于長輩的孺慕之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