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姐妹分别考入廈大

姐妹分别考入廈大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1-25 05:26:41

姐妹分别考入廈大?澎湃新聞記者 嶽懷讓,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姐妹分别考入廈大?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姐妹分别考入廈大(全縣第一考上廈大)1

姐妹分别考入廈大

澎湃新聞記者 嶽懷讓

因畢業論文緻謝寫了6000餘字,點名緻謝65人的大涼山彜族小夥、中南财經政法大學2022屆畢業生蘇正民曾經感動無數網友。近日,蘇正民成為了涼山彜族自治州越西縣第二中學七年級道德與法治課的一名支教老師,回鄉任教的舉動讓他再度引起輿論關注。

類似蘇正民這樣走出大山之後,再度返回家鄉任教的學子還有不少。值此2022年教師節來臨之際,澎湃新聞推出特别報道“重返出發之地”,以記錄這些“回歸再出發”的學子。

本文圖片均來自微信公衆号@青春廈大

出生于甯夏西海固的馬小花與馬玲玲姐妹,考入廈大後又以人民教師和基層選調生的身份投身家鄉建設,她們的故事亦如蘇正民一樣精彩。

今年7月21日,世界青年發展論壇在京開幕。廈門大學第九屆研究生支教團隊員林楊瓊分享了團隊的事迹,馬小花與馬玲玲姐妹的故事就在其中。

林楊瓊在論壇現場講述:有一次,一個叫馬小花的女孩,特别害羞,既答不上問題,又不好意思唱歌。我告訴她,歌先欠着,什麼時候攢夠勇氣了,再來還給我。過了很久,在我支教結束快要離開,準備和他們告别的時候,馬小花帶着一束小小的野花,來到我的宿舍門口,認真地給我唱了一首歌。她說:“老師,我來還你這首歌啦。我們什麼時候才能再見面呢?”我說:“我們保持聯絡,你好好加油,以後來廈門大學找我吧。”很多年以後,這個守信重諾的女孩子再一次兌現了諾言,以全縣第一名的高考成績走出大山,考入了我的母校,從我的學生變成了我的“學妹”。

澎湃新聞記者從共青團廈門大學委員會方面獲悉,出生于甯夏西海固,在廈門大學研究生支教團的影響下,馬小花與馬玲玲姐妹,如願成為廈大學子。畢業後,懷着熱愛與依戀,她們又重回甯夏,投身家鄉建設、盡心回饋社會,親身述說着“長大後我就成了你”的故事。

馬玲玲、馬小花與研究生支教團隊員郭奇在關橋中學合影

馬小花讀小學的時候,父母在關橋中學門口開了一家小賣部。這間小小的店面迎來送往了一屆又一屆學生,也見證了廈門大學研究生支教團23年從未間斷的青春接力。一腔異鄉口音、一件藍色隊服,成為當地鄉親和支教隊員之間心照不宣的默契。

“我第一次見到廈大支教老師就是在我們家小賣部裡。他們經常會過來購買一些日用品,後來熟悉了他們也會和我們聊天,還經常給我們帶南方的土特産。”在馬小花母親生動而淳樸的方言中,十多年前那群朝氣蓬勃的廈大青年,又和現在支教隊員的身影重疊了起來。像這樣的溫暖與感動,每年都會在甯夏西海固這片土地上呈現。

三尺講台之上,他們總是認真而又嚴厲。半截粉筆堅定地在黑闆上書寫着一撇一捺,講到沙啞的嗓音依舊激情不減。下課之後,他們則又化身學生們的大哥哥大姐姐,和孩子們在操場上一起玩遊戲,或是望着遠方的群山聊天談心。

每次去到小賣部,隊員們也都會親切關心兩姐妹的功課情況。“娃娃們對老師喜歡得不得了。回廈門之後他們一直有保持聯系,給了娃娃們很大幫助。”馬小花母親對廈大支教老師總是稱贊連連。

開學第一天,馬小花一下子就記住了這群支教老師。十幾年過去了,每當說起支教老師們,她仍然記憶猶新。

研究生支教團隊員王安正在為學生上課

她還記得,當年王安老師的課堂總是充滿了激情,天文地理各類複雜的知識,經過他的講解,總能變得生動易懂;英語老師林楊瓊的發音非常标準,帶領同學們“翻轉課堂”,用排演短劇的方式學習英語;教曆史的吳超老師在課餘時間教大家讀報紙、讀雜志,讓更加廣闊的世界逐漸彙入孩子們的生活之中……

馬小花與研究生支教團隊員林楊瓊在建南大會堂合影

生動的課堂、開闊的視野,讓小花昔日裡以土黃色為主色調的世界,有了更多躍動的色彩。老師們告訴她說:“山的那邊有廣闊大海,隻要勤奮學習,你們總有一天能有機會去海邊讀大學!”比小花小一歲的妹妹馬玲玲,也有着同樣的經曆。

馬晉輝老師談心時溫暖的話語、左剛老師在團課班會上總提起“自強不息,止于至善”的廈大校訓,還有傅琳琳老師教會大家唱的《鳳凰花開的路口》,都讓孩子們對“廈門大學”這四個字充滿了向往。“廈大支教老師身上好像都散發着光芒,一直吸引着我,也在激勵我不斷努力。”馬玲玲說。

從那時起,一顆夢想的種子就在馬玲玲的心中埋下——考入廈門大學,到海邊去念書!

當得知自己獲得支教團獎助學金資助名額時,馬小花起初是拒絕的,她覺得還有更多比自己困難的同學需要幫助。但考慮到馬小花學習成績優異、刻苦上進,支教團還是堅持把助學金發給了馬小花,這也在她心中激起了層層浪花。

為了不辜負支教老師們的期望,馬小花經常利用周末時間去找他們加做練習題,研支團老師們也十分耐心地為她講解。“當時即使要犧牲放假時間去學習,也覺得很開心很樂意。和廈大支教老師一同度過的那些周末,是我初中那幾年十分美好的回憶。”

研究生支教團隊員左剛為馬玲玲所在班級上輔導課

那段“周末加餐”的時光,讓馬小花内心充滿了感激。中考時,馬小花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海原一中,在那裡,又有三屆廈大支教老師陪伴她度過了高中三年的歲月。“老師,您在廈門大學等我,我一定會考上廈門大學去找您的。”每年7月與支教老師告别時,馬小花都帶着這個真摯的約定與他們不舍擁抱。

星光不負趕路人。2013年,在與廈大支教老師相遇、相識六年後,馬小花考入了廈門大學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第二年,被廈大支教團教過的妹妹馬玲玲也帶來了同樣的驚喜——她追随着姐姐和支教老師們的腳步,被廈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錄取。從此,“廈大支教老師教出的‘小賣部姐妹花’都考上廈大哩”成為了鄉裡間的佳話。

感受着周圍諸多善意的馬小花,也時刻思考和渴望回報社會,她希望将這份自強和初心傳承下去。

在廈大讀書期間,她積極投身公益,參加各類志願服務活動。馬小花曾利用暑期和8名甯夏籍學子組成實踐隊,回到甯夏同心縣開展社會實踐,他們選擇了“甯夏同心縣鄉村學校教育現狀”這一主題,深入甯夏鄉村小學進行深度調研。

在調研之餘,馬小花也将自己的成長故事分享給當地的孩子們,激勵他們勇敢地追尋自己的夢想。

2017年,馬小花本科畢業,她放棄在大城市更多的發展空間,選擇回到家鄉當一名中學老師。

馬玲玲(左三)與曾教過自己的左剛(右一)等在廈門大學科藝中心合影

馬小花很是佩服廈大的支教老師們。她說:“是他們教會了我什麼是社會責任感。”如今,馬小花也登上三尺講台,成為了自己眼中的那群“他們”。

馬小花正在教授語文課

她言傳身教,在教壇上默默耕耘,以愛心、耐心和責任心赢得了學生們的擁護和愛戴。她希望自己也像支教隊員那樣,用自身的力量去影響更多的孩子們,通過教育改變命運。

馬玲玲(右)正在基層崗位上工作

2018年秋天,從廈門大學生物學專業畢業的馬玲玲,也放棄了上海一家生物科技公司的高薪聘請,回到家鄉甯夏,成為了一名基層公務員。“甯夏是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也是我的家鄉,能夠作為脫貧攻堅戰線上的一員,我發自内心感到快樂,我也渴望在這片熟悉的土地上有所作為,與它共同成長。”關于為什麼選擇回到家鄉做一名選調生,馬玲玲深有感觸:“到艱苦地方去做有情懷的事,這也是當年廈大支教隊員們身體力行教會我的道理。”

如今,她已經在同心縣王團鎮人民政府工作了三年。當年的孩子們如今正值青年,他們從西海固的大山裡走出去,又帶回一身本領和青春熱血,反哺到家鄉的建設與發展之中。“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她們說。

本期資深編輯 邢潭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