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廣州11月3日電(記者王瑞平 鄧華)伶仃洋裡,擔杆島上。一個人,一群猴,一輩子。
擔杆島位于廣東珠海東南部,距離珠海市區47海裡,從遠處看,它像一根兩頭低、中間稍稍弓起的扁擔,浮在蒼茫的大海上。7座山峰連成一線,面積13.2平方公裡,人迹罕至。
這是10月30日拍攝的廣東珠海擔杆島(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鄧華 攝
1989年,廣東省擔杆島猕猴自然保護區成立。同年,從部隊轉業、23歲的劉清偉來到海島,從事保護區護林員兼猕猴保育員工作,沒想到這一幹就是33年。
最初上島時,劉清偉住的是廢棄的石頭房,喝的是煮開還充滿泥腥味的淤積水。他說:“沒有蔬菜,就開荒種菜;沒有電燈,就點煤油燈……”
台風“尼格”靠近廣東沿海,劉清偉在擔杆島的辦公地查看國旗旗杆繩索(11月1日攝)。新華社記者 鄧華 攝
處在荒涼閉塞的孤島上,劉清偉以島為家、苦中作樂。擔杆島上的猕猴分散在幾個島峰中,為摸清猕猴的數量和分布情況,他和隊友日夜交替在山裡搜尋,困了就睡在山上,遇到狂風驟雨就躲在石崖洞下。
劉清偉觀察正在進食的猕猴(10月31日攝)。新華社記者 鄧華 攝
除了喂養猕猴,劉清偉還保護着島上的羅漢松、黃楊等名貴資源。
海島生活充滿艱辛,通訊、交通非常不便。1992年,劉清偉的妻子潘紅帶着年僅幾個月的兒子來到島上團聚,一家人準備一起過春節。上島沒多久,兒子忽然生病發燒,島上醫療條件有限,加上風浪停航,十幾天後才有船回到珠海,病情被耽誤,兒子不幸腦癱。劉清偉說:“這是我一輩子最大的痛!”
在擔杆島的家裡,劉清偉和妻子潘紅在跟家人視頻通話(10月30日攝)。新華社記者 鄧華 攝
2005年、2006年,劉清偉的母親、父親相繼離世,他也都沒能趕回去。劉清偉說:“人走了一個月我才收到電報,隻有默默流淚。傷心了,就到海邊朝着家鄉方向拜一拜。”
33年的堅守,擔杆島保護區的猕猴數量從1989年的不足300隻,繁育至1300多隻。蟒蛇、羅漢松等珍稀物種的數量也迅速提高,森林覆蓋率從不到50%增長到96%。
劉清偉和同事駕駛巡邏車在擔杆島巡山(11月1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鄧華 攝
回顧過往,劉清偉說:“這一生對我來說也值了,我對得起這個工作崗位,對得起組織交付給我的任務。”
談及未來,56歲的劉清偉表示,即使退休了也打算待在島上,繼續守護這片山、這群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