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在人們心目中一直都是“魚米之鄉”的感覺,出鏡《風味人間》的常熟恐怕是最能擔得起這個名頭的城市之一。位于長江邊上的常熟,河網密集,許多條河流就像是毛細血管一樣滋潤着這片土地。再加之這裡平坦的地形,古往今來都是水稻的優産地。
常熟尚湖水上森林
常熟地屬蘇州,常熟菜也屬于蘇幫菜體系,最有名的當屬叫花雞了。
相傳朱元璋帶兵打仗跑了三天三夜,實在是饑餓難忍,這時看到前方一位老叫花子(乞丐的意思)在一堆泥巴旁邊烤着什麼東西,問過之後老叫化說:“我在烤雞”。朱元璋一聽非常驚奇,老叫化把雞從火中取出,打開泥巴,香味撲鼻。朱元璋邊吃邊贊不絕口。
叫化祖宗洪七公吃了都說好。圖/截取自2017版《射雕英雄傳》
傳說歸傳說,1863年,常熟長華菜館的名廚黃培璋挖掘出這道民間菜肴,加以改進并推出,叫化雞得以正式列入菜譜。
現在的叫花雞以嫩母雞為主料,配以肉絲、紹酒、大蔥絲、川奈、姜絲、八角、辣醬油等近20種配料将雞腌制4個小時;包裹物一般采用荷葉,不隻是起包裹、隔離的作用,是要食材得其清香,最後再用錫紙将雞包兩層,盡最大程度保留雞的香味。
叫花雞,西瓜童雞和早紅桔酪雞為蘇州非常著名的三種雞
膛料種類多樣,葷有火腿、幹貝、雞胗等,素有香菇、栗子、冬筍等,都是極鮮的輔料。圖/截取自《風味人間》
叫花雞的名頭在外那是沒話說,但如果說最能代表常熟的就是各種蒸菜和常熟人每天都吃的面食了。
常熟蒸菜老八樣,通常認定有蒸爆魚、蒸走油肉、蒸蹄髈、蒸鴨、蒸草雞、蒸油泡、蒸蛋餃、扣三絲等。這裡水草豐美,江湖之鮮經常出現在美食裡也不足為奇了。
▲ 蒸爆魚是常熟傳統的“蒸菜老八樣”之一。制作原料大都采用淡水魚的青、草、鯉、鲢等,尤以鮮活青魚或草魚為最佳。攝影/ 陳彬
除了蒸菜,常熟人的一天,便是從一碗面、一杯茶開始。茶是虞山綠茶,面裡頭最有名的是虞山興福寺的蕈油面。蕈,是一種高等菌類植物,被稱作“素中之王”。 而松樹蕈則是常熟虞山的一種特産,每到春秋季節,特别在雨後,就會長出許多蕈來。這蕈的顔色一如松樹皮,呈淡棕色;形似開了傘的蘑菇,用蕈油作為面"澆頭"的蕈油面,鮮美異常,蘑菇的鮮美都比不過它。
所謂“澆頭”就是澆在面上的微型菜肴,蘇常地區的澆頭大抵分兩類:一類是幹坯,如排骨、爆魚等,常熟人是直接将澆頭蓋在面條上。
松樹蕈則是常熟虞山的一種特産,用蕈油作為面“澆頭”的蕈油面,鮮美異常。攝影/ 吳學文
還有一種面是炒澆面,以炒制的澆頭澆面而得名,屬于常熟當地的特色小吃。"鳝排雙澆寬湯重青面鮮輕硬面",能一口氣報出這串詞的,一定是炒澆面的老吃客了。
在常熟吃面,還有多種術語:重青就是大蒜花要多放;輕面就是面條要少一些;寬湯那就是湯頭要多一點;緊湯就是湯頭要濃縮……這樣的吃面文化一直流傳到現在。
常熟燒澆面
不吃不熟,一吃就熟,常吃常熟,常熟的美食就像它的名字一樣,讓你吃了還想吃,吃完便愛上了它。
- END -
文丨王鳴江
編輯 | 堃堃
文圖編輯 | Face
封圖攝影 | 吳學文
本文及部分圖片取自《風物中國志·常熟》
原文有增減、改動
本文為地道風物原創文章,原文有删改
本文圖片來源于版權方,任何網站、報刊、電視台、公司、組織、個人未經版權方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