榴蓮,是原産于馬來群島的錦葵科榴蓮屬巨型熱帶常綠喬木,果實氣味濃烈,果肉軟糯香甜,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糾正一個問題:當前榴蓮已經不屬于木棉科了,新的植物分類系統已将木棉科并入錦葵科,在2007年榴蓮屬植物就已被劃入錦葵科。)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榴蓮消費國之一,2021年消費量已超過80萬噸,但榴蓮消費幾乎全部依賴進口。
我國榴蓮進口主要來自泰國和馬來西亞,因市場高度集中,直接導緻近年來國内市場榴蓮的價格大幅上漲。
國内消費者苦高價榴蓮、盼國産榴蓮久矣。
不過,近期終于傳來了一則振奮人心的消息。
據海南省果樹研究所透露,當前在海南省的保亭、三亞、樂東、陵水等幾個南部市縣,已有3萬餘畝的榴蓮種植規模。
中國能種榴蓮了,還種了3萬畝!
難道說,國産低價榴蓮要來了?發展種植賺錢的機會來了?
對此我隻想對榴蓮消費者和農業從業者說一句:穩住,别 浪!
怎麼中國榴蓮就從“0”突然間到了“3萬畝”呢?
我想即便是關注榴蓮的愛好者也會有這樣的疑問,畢竟市面上咱也沒見過國産榴蓮啊。
事實上這事并不突然,中國榴蓮“0”到“3萬畝”是在曆經漫長時間少有人知的鋪墊後,種植規模的快速增長。
早在明朝時期中國人就已經接觸到榴蓮,并對其味道大加贊賞,李時珍甚至還将其錄入《本草綱目》。
雖然未發現當時引種榴蓮的文獻記載,但顯然對于一個好吃還被記錄在《本草綱目》中的水果,“不引種”才不應該,所以有一定概率是當時引種了榴蓮但隻是未引種成功(純屬個人見解)。
2019年保亭挂果采訪視頻截圖
近現代有記載我國引種榴蓮的時間是1958年,保亭熱帶植物研究所最先引種,不過榴蓮樹雖還活着,但并未引種成功,至今63年的時間,隻結過一個果。
上世紀70—80年代,海南、廣東的個别地區也曾掀起過一段時間引種研究榴蓮的熱度,但同樣均以失敗告終。
由于彼時引種榴蓮後坐果量極少,還得出了我國氣候不适合種植榴蓮的結論,此後對于榴蓮的科研項目就很少了。
進入21世紀後,國内部分農業人開始嘗試自己引種榴蓮,此間大多失敗了。
直到2019年一則海南保亭榴蓮挂果的消息被各大媒體宣傳,才又給了國内處在實驗種植階段以及想要發展種植榴蓮的個人和企業打了一針“強心劑”。
在2020年,據海南省農業科學院估算數據顯示,彼時海南榴蓮的種植面積就已經超過了1萬畝。
所以當前3萬畝的規模,是漫長時間曆經諸多困難挫折後看到希望的結果。
榴蓮愛好者和農業人的雙重身份,讓我對榴蓮國産化尤為期盼,但同時又特别擔憂。
擔憂的是,我怕有人盲目,怕當前3萬畝短時間内變成30萬畝。
對于中國榴蓮的種植發展我們可以樂觀、祝福,但不能沖動、盲目。
樂觀、祝福的話我不說了,接下來給興奮、沖動、盲目的朋友潑潑冷水。
榴蓮能在我國挂果确實是一件值得我們高興的事情,但能挂果絕對不等同于可以投産。
挂果和投産之間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63年挂了一個果的榴蓮樹是個極端的例子咱不以此為據。
海南保亭榴蓮是在2019年第一次挂果,據媒體消息,從2019年至今每年都會挂果,并且挂果樹和單株果樹挂果量也在增加。
但4年了,除了在新聞媒體上一睹國産榴蓮的容貌,又有幾個中國人真正吃到了國産榴蓮,注意我說的是“吃到”都沒用“買到”這個詞。
所以興奮歸興奮,想吃、想買國産榴蓮,目前來說還為時過早。
一切順利的話,保守估計我們可能要再等個3——5年,或許能小規模榴蓮可以投産。
榴蓮種苗
種植≠賺錢“榴蓮樹已能挂果”、“逐年遞增的價格和消費量”、“空白的市場和消費者飽滿的熱情”,每一個關鍵詞似乎都在述說着:“種榴蓮能賺錢”。
不過對于榴蓮這種對氣候環境要求高,種植生産難度大,完全沒有量産成功經驗的水果,種植絕對不等于賺錢。
因為我們當前沒有種苗保障、沒有系統完善的種植經驗、缺乏榴蓮建園、管理的專業人才,甚至即便榴蓮已經在我國存活并有少量挂果,但我們仍不能确定當前榴蓮的栽培區域是否符合對氣候環境的要求。
這裡必須要提一下商業化栽培果樹的環境适應性,不是能種活可結果就是适應,隻有植株能茁壯生長、能有較高且穩定的産量、能确保果品品質時才算是适應這個環境。
不客氣地講,現階段海南3萬畝規模的榴蓮,全部都是在摸着石頭過河。
所以勸大家千萬别盲目、沖動地去發展種植榴蓮,等一等别着急。
海南省在2021年已經為企業合理、合法的從馬來西亞、泰國等國家引進優質榴蓮資源提供了政策支持,并由多個科研院所成立了榴蓮種植技術支持的榴蓮協會。
等我們缺的東西齊了,再發展種植照樣能賺錢。
對于水果而言,我們習慣地把國産等同于便宜,當然我們也有鮮活的例子,比如說陽光玫瑰葡萄,我們發展種植後,陽光玫瑰的價格一落千丈。
但榴蓮是榴蓮,即便今後榴蓮能夠國産量化,價格也很難便宜。
首先我們種苗、耕地、建園、人工、肥料等生産成本要遠高于當前的榴蓮主産國;
其次國内榴蓮整體的适種區域不會太大,很難出現供過于求的局面,當然若能育出适種性更廣的品種或許能拉低榴蓮的價格,但那是後話。
另外我認為國内榴蓮初期量産時,一定比進口榴蓮還要貴,畢竟為了收益最大化,國産榴蓮大概率會依托旅遊業做樹熟,用更高的品質賺更多的錢。
最後,期盼一切都好,願中國榴蓮産業騰飛。
喜歡有關三農,農業、種植、農村生活、植物科普等類型的文章,那請關注、點贊@依農看天下會把我了解的、學到的、看到的持續分享給大家。
原創不易,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贅述不詳,歡迎探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