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正确稱出牛的體重呢?其實,不同種類的牛測量體重公式不同,同種類型的牛不同階段測量體重公式也不同,正确測量體重時,測試公式裡由涉及胸圍和體直長。下面文章中提供了牛體重的測試公式及體尺的指數含義。

|
牛體重測量公式表 | ||
|
類型 |
時間 |
測量公式 |
|
奶牛 |
6~12月齡 |
體重kg=胸圍(m)²×體直長(m)×98.7 |
|
16~18月齡 |
體重kg=胸圍(m)²×體直長m×87.5 | |
|
初産~成年 |
體重kg=胸圍(cm)²×體直長(cm)×90.0 | |
|
肉牛 |
育肥牛 |
體重kg=胸圍(cm)²×體直長(cm)÷10800 |
|
未育肥 |
體重kg=胸圍(cm)²×體直長(cm)÷11420 | |
|
6月齡 |
體重kg=胸圍(cm)²×體直長(cm)÷12500 | |
|
18月齡 |
體重kg=胸圍(cm)²×體直長(cm)÷12000 | |
|
水牛 |
體重kg=胸圍(cm)²×體直長(cm)÷12700 | |
|
黃牛 |
體重kg=胸圍(cm)²×體直長(cm)m÷估測系數 | |
|
估測系數=胸圍(cm)²×體直長(cm) | ||
|
牛的常用體尺指數表 | ||
|
體尺指數% |
計算公式*100 |
含義 |
|
體長指數 |
體斜長/提高 |
說明長和高的相對發育程度 |
|
體軀指數 |
胸圍/斜體長 |
說明牛的軀幹是“粗腿”還是“修長” |
|
額寬指數 |
最大額寬/頭長 |
說明頭部寬與長的相對發育程度 |
|
頭長指數 |
頭長/提高 |
說明牛頭的相對發育程度 |

|
牛體尺測量項目及方法表 | |||
|
序号 |
測量項目 |
測量方法 |
測量工具 |
|
1 |
臀甲高 |
從臀甲最高點到地面的垂直距離 |
測杖 |
|
2 |
胸圍 |
肩胛骨後角處體軀的垂直周徑 |
卷尺 |
|
3 |
體長 |
肩端到坐骨端距離,稱為體斜長 |
測杖或卷尺 |
|
4 |
管圍 |
前肢管骨上1/3處測量的周徑 |
卷尺 |
|
5 |
頭長 |
額頂至鼻鏡上緣的距離 |
卷尺或圓測器 |
|
6 |
體直長 |
肩端到坐骨端後緣垂直線的水平距離 |
測杖 |
|
7 |
背高 |
最後胸椎棘突到地面的垂直距離 |
測杖 |
|
8 |
腰高 |
兩腰交中央到地面的垂直距離 |
測杖 |
|
9 |
頸長 |
枕骨脊中點到肩胛骨前緣下1/3處的距離 |
卷尺 |
|
10 |
背長 |
從肩端垂直切線至最後胸椎脊突後緣的水平距離 |
卷尺或圓測器 |
|
11 |
腰長 |
最後胸椎脊突的後緣到腰角前緣切線的水平距離 |
卷尺或圓測器 |
|
12 |
後軀寬 |
腰角處最大寬度 |
卷尺或圓測器 |
|
13 |
腿臀圍 |
右側的後膝前緣,在尾下繞經殿間至左側後膝前緣的半圓周徑 |
卷尺 |

注:本方法僅适合新手學習估牛,現實買牛過程中并不實用,因為賣牛人不可能讓你這樣進行測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