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文言虛詞分類及用法

文言虛詞分類及用法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20 12:59:23

五、語氣詞

用在句尾、句首或句中,表示各種不同語氣的詞,叫語氣詞。語氣詞數量不多,用法卻相當複雜:同一個語氣詞可以表示不同的語氣,同一種語氣又可以用不同的語氣詞來表示。

2.矣

“矣”表示陳述語氣,和“也”有所不同:“也”表示沒有時間性的靜态事實,是靜态語氣詞;“矣”表示有時間性的動态事實,是動态語氣詞。“矣”總是把事物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狀況當作“新情況”告訴别人,略等于現代漢語的語氣詞“了”。

(1)表示事物的發展已經出現某種新情況。如:

1.使人索扁鵲,已逃秦。(韓非子·扁鵲見蔡桓公》)

——讓人找扁鵲,扁鵲已經跑到秦國去

2.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戰國策·唐雎不辱使命》)

——您坐下!何必這樣!我明白

(2)表示事物的發展将要出現某種新情況。如:

3.業根,死期至!(《聊齋志異·促織》)

——惹禍的東西,該死!

4.吾屬今為之虜矣!(《史記·鴻門宴》)

——我們這些人現在就要被他俘虜!

(3)表示在一定條件下必然會出現某種“新情況”。如:

5.如此,則荊、吳之勢強,鼎足之形成矣。(《資治通鑒·赤壁之戰》)

——如果這樣(曹操敗後北還),那麼荊州和東吳的勢力增強,天下三分的局面就形成

6.名實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王安石:《答司馬谏議書》)

——如果把名實問題弄明白,天下的大道理也就清楚

3.焉

“焉”是指示代詞兼語氣詞,不是純粹的語氣詞。

(1)用在動詞或形容詞後邊充當補語或賓語,指代動詞或形容詞所涉及的處所、對象,兼表示陳述語氣。如:

1.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淮南子·天文訓》)

——大地的東南角陷落下去,所以水和泥沙流向那邊。“歸”是不及物動詞,“焉”等于“于此、于彼”,作“歸”的補語。

2.夫人有恩而背之,不祥莫大。(馬中錫:《中山狼傳》)

——人家對你有恩德反而要吃人家,沒有比這更壞的了。“大”是形容詞,“焉”表示比較的對象,等于“于之、于此”,作“大”的補語。翻成現代漢語,變補語為狀語,可譯為“比……”。

3.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柳宗元:《捕蛇者說》)

——所以為此加以叙說,以便等那些想了解民間情況的人看到。“得”是及物動詞,“焉”等于“之”,指《捕蛇者說》這篇文章,作“得”的賓語。

(2)當“焉”所可以指代的處所或對象另有交代,或者謂語是數詞時,“焉”就隻表示有所強調的陳述語氣了。如:

4.今人主之于言也,悅其辯而不求其當焉。(《韓非子·五蠹》)

——現在君主對于言論,喜歡它的巧辯,卻不管它對不對。“焉”所可以指代的是“言”。因為有了介詞結構“于言”,“焉”就隻表示語氣了。

5.蓋一歲之犯死者二焉。(柳宗元:《捕蛇者說》)

——一年裡頭冒犯死亡威脅的事隻有兩次。謂語是數詞“二”。數詞不能帶補語或賓語,“焉”是個純粹的語氣詞。

文言虛詞分類及用法(文言基礎知識語氣詞)1

4.耳、爾

“耳、爾”用法相同:

(1)表示限止語氣,和現代漢語的“罷了、而已”相當。如:

1.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戰國策·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說:“普通人發怒,隻不過摘了帽子、光着腳,用頭往地上撞罷了。”

2.荊州之民附操者,偪(逼)兵勢耳。(《資治通鑒·赤壁之戰》)

——荊州投降曹操的百姓,隻是一時迫于武力威脅而已

(2)表示肯定語氣,有時和現代漢語的“呢、了”相當。如:

3.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史記·陳涉起義》)

——再說,好漢不死便罷,死就要成大名!

4.非死則徙。(柳宗元:《捕蛇者說》)

——不是死了,就是逃走了。

未完待續……

這裡有小說、散文、詩詞,還有曆史典故,更有中華傳統文化和寫作技巧方法等。

閱讀是一件最重要的小事!關注起來,一起來讀書養性。

本号是一個傳播傳承純文學的平台,提倡閱讀純文學,拒絕網絡爽文小說!我們也不提倡聽書,漢字的博大精深與艱深晦澀,隻靠“聽”,能懂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