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人眼中的奧運?半月談評論員 郭豔慧 秦黛新曆時17天、33個大項、339場小項,東京奧運會于昨天落下帷幕這屆奧運會無疑是特殊的一屆,受疫情影響,運動員的比賽規則和在奧運村的生活都與往常有了很大不同,但奮力拼搏的體育精神依然是奧運會不變的底色而作為觀衆的我們,在一如既往與中國健兒“同呼吸、共命運”的同時也有了很大的變化,甚至連一些外媒都在感歎,這屆中國觀衆變了,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70年代人眼中的奧運?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半月談評論員 郭豔慧 秦黛新
曆時17天、33個大項、339場小項,東京奧運會于昨天落下帷幕。這屆奧運會無疑是特殊的一屆,受疫情影響,運動員的比賽規則和在奧運村的生活都與往常有了很大不同,但奮力拼搏的體育精神依然是奧運會不變的底色。而作為觀衆的我們,在一如既往與中國健兒“同呼吸、共命運”的同時也有了很大的變化,甚至連一些外媒都在感歎,這屆中國觀衆變了。
不再“唯金牌論”,中國觀衆更加自信和純粹。 東京奧運會賽場上,中國奧運健兒不斷突破自我、收獲榮譽,讓一面面五星紅旗高高升起。我們關注他們獲得的成績,但我們更關注他們的健康和自身的感受,更關注他們有沒有在奧運賽場上享受自己的運動。
過去,奧運金牌被賦予了太多意義,我們需要運動員用金牌為國争光,需要用金牌向世界證明中國的實力。但如今,中國的強大早已融入方方面面,無需證明,獲得金牌與否并不會影響國人的自信心态,今天的中國已擁有平視世界的底氣。“70後、80後、90後、00後,他們走出去看世界之前,中國已經可以平視這個世界了,也不像我們當年那麼土了。”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在看望全國政協醫藥衛生教育界委員時的一席話,既讓人百感交集、思緒萬千,更讓人精神振奮、倍受鼓舞。作為平視世界的這一代人,我們不再唯金牌論,而是讓體育運動真正回歸到了體育本身。
不要哭,我們心疼!中國觀衆更加理性和溫暖。 “昕雯組合”失利、女足女排遺憾出局……東京奧運會賽場上也留下了很多遺憾。失敗後,很多運動員都自責地流下了眼淚,有的還在社交媒體上道歉,說對不起觀衆,更對不起國家。然而,令外媒感到意外的是,中國觀衆對這些失利運動員沒有批評責備,隻有鼓勵和支持。“别哭,你永遠是最棒的”“沒有對不起,你們都是我們的驕傲”“道什麼歉,别把我們當外人”“赢了一起狂,輸了一起扛”。面對失敗,觀衆變得更加理性,更加明白體育競技沒有永遠的常勝将軍。對于運動員,觀衆也給予了安慰和溫暖,即使沒有獎牌,但奧運健兒揮灑的汗水和背後的付出依然讓我們動容。
面對優秀的對手,中國觀衆也給予真誠的掌聲。 我們關心國家榮譽,也關注競技運動本身,為奧運健兒加油助威的同時,也把目光投向優秀的對手,并坦然承認對手的優秀,這些都體現了中國觀衆的氣度。丹麥選手安賽龍戰勝中國選手谌龍獲得羽毛球男子單打冠軍,賽後中國網友對其在比賽中的表現不吝贊賞之詞;德國運動員奧恰洛夫在乒乓球男子單打半決賽中不敵馬龍,賽後同樣獲得中國網友肯定,稱其是值得尊敬的對手。奧運會不隻是對運動員為國家榮譽而戰的圍觀和加油,更是對比賽過程和競技魅力的享受,這也成為中國觀衆在本屆奧運會中的重要收獲。
在賽場下的細節中,中國觀衆找到了奧運會更豐富的意義。 發卡、美甲、項鍊、哪吒頭、保溫杯……除了賽場上的奮力拼搏,中國觀衆們也樂于發現運動員愛美愛生活的細節和動人之處。同樣,我們也為運動員之間棋逢對手的惺惺相惜、超越比賽的友誼而感動:谌龍與安賽龍在争冠賽後互換球衣;管晨辰奪冠後,美國選手拜爾斯和蘇妮莎為其鼓掌;張雨霏擁抱病後回歸賽場的日本選手池江璃花子……相關話題多次登上熱搜,觀衆與運動員實現共情,更高、更快、更強、更團結的奧運精神,在中國觀衆心中得到了更好的诠釋。
是的,這屆中國觀衆變了。從獎牌結果到比賽過程,從本國選手到優秀的對手,從場上到場下,從競技到友誼,我們的關注點越來越豐富,也在勝負結果與獎牌數量之外獲得了更多樂趣,觀看奧運賽事帶來的體驗,遠遠超過了競技本身。
其實,不是中國觀衆變了,而是中國變了。 中國早已不是“奧運第一人”劉長春身後那個積貧積弱之國,而是一個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強大國家。越過比賽平視世界,中國觀衆在本屆奧運賽事期間的成熟表現,是以強大的國家實力為盾的。奧運精神,愛國精神,或是不同名次不同獎牌的意義,這前後17天的觀賽收獲,也将以更加深刻的形式,根植于中國觀衆心中。
最好的觀衆,配得上最好的比賽。 别了,奧運,期待再見!
來源:半月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