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在合作共赢中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在合作共赢中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02 20:21:56

在合作共赢中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與人類命運共同體之間的内在價值邏輯)1

在合作共赢中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與人類命運共同體之間的内在價值邏輯)2

  黨的十八大以來,重要講話中多次提到“共生”“多元共生”“和合共生”的理念,并從不同角度闡釋其意義及價值。2021年7月6日,在中國共産黨與世界政黨領導人峰會上的主旨講話中再次強調:“人類是一個整體,地球是一個家園。面對共同挑戰,任何人任何國家都無法獨善其身,人類隻有和衷共濟、和合共生這一條出路。”為更加全面準确系統地領會“和衷共濟,和合共生”的理念精髓,中國社會科學網邀請了複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院長蘇長和教授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和合共生”理念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之間的内在價值邏輯做學術探讨。

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

  中國社會科學網:2016年,主席在二十國集團工商峰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中指出:“和衷共濟、和合共生是中華民族的曆史基因,也是東方文明的精髓。”您認為,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和合共生理念與我們當今倡導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有何異曲同工之處?

  蘇長和:和合共生、天下大同是中國傳統的哲學理念。中國人或者東方人,看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社會與社會,甚至國家與國家之間,有一套和西方文明不一樣的哲學觀。簡單地講,在東方人或者中國人的傳統文化裡面,認為世界是由差異構成的。我們古人有一句話:“夫物之不齊,物之情也。”這句話講的是萬物和事物之間是有差異的,是不同的。但是,我們古人同樣認為萬物也是相關的、普遍聯系的,所以在東方的哲學、東方的文化裡面,我們認為這個世界是差異和不同的,但是差異和不同之間可以通過溝通、對話、合作來實現共赢、共生、共存。   

  如果用簡潔的語言來表達,這個世界是由0和1構成的,那麼,0和1之間是對立沖突的呢,還是對立統一的?東方文化(東方哲學)認為,0和1是可以統一的,可以共生、共存的。我認為,和合共生這樣一個哲學或者文化理念深刻地影響了中國人(東方人)看待人和人、人和自然、人和社會、社會和社會以及國與國之間的關系。所以,如果我們說,和合共生與人類命運共同體之間有什麼相關的話,我個人覺得,和合共生理念裡有一個重要的原理,這個原理和我們追求、倡導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原理是相通的,即它把這個世界看作是由差異和不同構成的,是由0和1構成的。0和1是不同的,但是0和1之間通過對話、通過溝通、通過聯系可以共存、共生。

  英文裡有一句話叫做:contact of extremes。Extremes是兩個極端,我們可以用中國哲學或者東方文化裡的0和1來表達。0和1之間可以通過溝通(contact)來實現共存和共生。這是一個原理,但是我們知道在有的哲學或者有的文化裡面,它可能不是contact of extremes,而是conflict of extremes。也就是說0和1或者兩個不同的東西之間是沖突的,兩個極端之間是沖突的。這個原理體現了東西方哲學或文化對這個世界認識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不同。這個不同影響了我們對這個社會乃至國際政治的很多看法和實踐發展。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它看到這個世界也是由不同和差異構成的,所以各國之間應該相互尊重不同和差異,這應該是底線。在這個底線的基礎上,不同和差異之間通過相互尊重、相互溝通、相互來往,直至相互對話,來實現共存、實現共生。

以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

  中國社會科學網:請您談談從和合共生理念中能汲取哪些有益成分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貢獻?

  蘇長和:我覺得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問題,也是全世界知識界都在思考的一個問題。當今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政治、經濟、社會、文化都在發生非常大的變化,可以說當今的世界處在一個重要發展轉折或者選擇的十字路口。關于世界各國各方如何看待、處理彼此間的差異和不同,怎樣構建國際關系,我認為有兩種不同的理論:

  第一種認為文明之間是沖突的,國與國之間是沖突、對立和對抗的,像我們熟悉的“新冷戰”、“脫鈎”“文明沖突論”。

  第二種主張各國、各方之間通過對話來實現共存。這一種其實就是我們中國或者東方傳統文化裡面的和合共生。和合共生能夠給人類命運共同體以及未來世界發展提供思想和智慧。

  第一種理論,雖然認識到這個世界有差異、有不同,但這種理論認為這個不同和差異應該統一于一種一緻的标準,即西方所謂的“普世價值”。這種認識對國際政治産生了非常大的影響,像我們熟悉的“意識終結論”、“自由主義世界秩序”等在西方廣受追捧的理論。這種認識和實踐把這個世界絕對地一分為二,導緻了更多的對立沖突。

  另外一種,蘊含或者借鑒汲取了中國和東方文化裡面和合共生的理念。和合共生理念看到,我們這個世界有很多差異和不同,它強調的第一原則,是必須尊重差異和不同,在尊重差異和不同的前提下,各國各方不同的文明、不同的民族通過溝通、通過對話、通過合作來實現共生,共同發展。這裡就與和合共生中蘊含的思想和文化資源有關,對我們提倡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有一個學理上的支持。比如說,我們看到西方世界提供的那些秩序觀,這些秩序觀是一分為二,對立沖突的。但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或者說世界秩序觀,同前者是完全不一樣的。它不僅認識到這個世界是多樣的,而且認為多樣之間可以進行溝通、對話來實現共生。我們講前一種世界觀是要把天下變得完全一緻,用一種标準、一把尺來衡量這個世界,而人類命運共同體它不是講天下的一緻,而是講一個多元的共生。

  和合共生是我們人類政治文明或者人類文明向更高階段發展的一種哲學理念。當今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各國各方都在思考人類文明的前途,由此産生各種各樣的政治思潮。在這樣一個重要的曆史轉折口或者十字路口,如果仍然按照對立沖突的觀念,人類文明的發展就會停滞。因此,人類文明若想實現向更高階段發展的突破,要從和合共生這個中國或者東方的優秀文化裡汲取營養。從這個角度來講,和合共生理念裡面的思想、文化資源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相通,同時也是人類命運共同體這個倡議和實踐的一個重要文化支撐。

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

  中國社會科學網: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請您簡單列舉一下,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背景下,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還有哪些理念值得我們借鑒?   

  蘇長和: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我們要重視借鑒吸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成語叫“有容乃大”,“容”從何而來,我們可能很少思考。所以我想簡單講一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裡面的一種認識論,或者說,對于學者的一種治學之道:會通法。

  古人講,欲求超越(勝)必先會通。剛才說從傳統文化出發認識世界的時候,強調世界的不同與差異。那麼我們思考人類的治理實踐,如果要向前發展,僅停留在認識不同和差異上是遠不夠的。而在傳統文化裡,在認識論上或者治學上,有一個重要的會通法。會通法主張看到世界的差異和不同,但是這裡面有一個超越的地方,即它不僅是在世界上找不同,而且是在無數不同之間尋找共同之處。僅找不同是很容易的,國家之間、民族之間、文明之間有無數不同,但要想尋找共同之處是較困難的。要去尋找這個共同之處,在認識論上就比找不同更高一個層次。若将這種方法掌握得當,則國家、民族就會真正做到“有容乃大”。我講兩個詞,“同名異義”,同一個名稱可能會有不同含義,這是其一。其二則是“同義異名”,不同國家、民族對同一種含義有着不同表達,這就包含着找共同之處。這個“同(通)就是異”。如果一個國家、文明可以在世界上的差異中找到共同,可以幫助其學會如何與其他國家、文明之間和諧共處。因此,我認為這是一種會通法,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認識論的代表。這種方法雖然目前提及不多,但我認為這在世界文明交流的過程中會有很大幫助。如果大家不僅是找不同,而是找到很多共同之處,一定會極大地推進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設,幫助我們尋找共同價值。

  中國社會科學網記者 查建國/采訪 畢雁、王晏清/整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