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杜甫的一生為什麼如此可憐

杜甫的一生為什麼如此可憐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8-17 07:19:29

杜甫的一生為什麼如此可憐(看完杜甫的一生)1

木心小時候跟着母親學習杜甫的詩,在母親的講解下,他隻覺得寫得真好,還在親戚面前感歎:

“寫詩麼,至少要像杜甫那樣才好說寫詩。”

惹得親戚長輩哄堂大笑。

後來,木心年長了,更加理解了杜甫的偉大,他這樣說:

“如果抽掉杜甫的作品,一部全唐詩會不會有塌下來的樣子。”

全唐詩裡不缺好詩,傳頌千古的也很多,比如比杜甫稍微年長幾歲的李白,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

可像杜甫那樣,自身過得水深火熱,還憂國憂民的人,卻沒有。

少年的時候,杜甫心在自我,到了青年,心系家族,可是晚年,他心裡裝的就不再是一人一家,而是全天下所有的人,哪怕自己窮困潦倒,可他沒有抱怨自己倒黴,而是心憂全天下像他那樣窮困潦倒的人。

杜甫留給我們的,不僅僅是絕美的華章,更是一種永不磨滅的精神,他就像一根支柱,站在那裡,為“人”字撐起一片天。

杜甫的一生為什麼如此可憐(看完杜甫的一生)2

01

一千多年前,杜甫出生(712年)時,唐朝還未衰敗,盛唐的榮光依舊照耀着杜家的門。

杜甫一生,大部分時間都落魄不堪,他也寫過自己的窘迫生活,你以為他出生寒門?

其實不是,杜甫是名門出生,祖上有大将軍、大詩人、大官,祖父杜審言,是當時有名的文人,還是朝廷官員。

父親雖然官位不高,但好歹拿着朝廷的俸祿,吃着皇糧,超過了百分之九十的讀書人。

出生在這樣的家庭,是杜甫的幸運,早年不必為生計所苦,還能有一個好的教育環境;不幸的是,他出生沒多久,母親就去世了,杜甫很長一段時間都跟着姑姑一起生活。

6歲時,他就有機會觀看公孫大娘的劍舞,印象深刻。

9歲時,開始臨摹虞世南的書法,已慣于寫大字。

12歲時,就有機會多次聆聽李龜年的歌聲。

除了學習,他也像很多小孩子那樣,很調皮。

回憶自己的童年,他說:

庭前八月梨棗熟,一日上樹能千回。

但調皮歸調皮,杜甫也很天才,年紀輕輕,可他的詩已經像熟了的棗子那樣引人注目,洛陽名士崔尚、魏啟心等人見了,都為之驚歎,說杜甫是班固的再生。

此時的杜甫,還是翩翩少年,穩穩當當地讀書學習,大唐也還是盛世,李白已經提着劍遊覽了好多名山了。

杜甫的一生為什麼如此可憐(看完杜甫的一生)3

02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20歲時,杜甫也開始去遊曆了。

他去了江南,在三秋桂子、十裡荷花的江南,他像其他文人雅士一樣,欣賞美景,詩意勃發時就寫寫詩。

他看了曆經時間洗禮依舊無恙的顧恺之的維摩诘壁畫,拜訪了吳王阖闾的墳墓,也遊覽了虎丘的劍池,趕上了荷花盛開的長洲苑。

他也想乘船訪一訪傳說中的“扶桑”,還去看了李白夢遊的天姥山。

走走停停,他也看到了世事變遷,過去的豪門,許多都衰落在時間裡,隻剩下後人的感慨。

可少年就是少年,雖有感慨,但不會感到失望,玩了幾年,杜甫回家參加科考,但他落榜了。

雖然出師不利,但杜甫并沒有失去信心,他相信,自己一定可以考上,他有這個才氣,也不怕家裡出不起趕考的路費,他也鄙視人間的庸俗,看不起汲汲于功名富貴的人。

落榜後,他到處遊曆,春天在邯鄲的叢台上唱歌,冬天在青州的青丘上打獵。

他就這樣,一邊打獵,一邊唱歌,一邊寫詩,騎胡馬,拉長弓,箭不虛發。

他登了泰山,心中激發出無限詩情,随口就吟: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雲,決眦入歸鳥。

會當淩絕頂,一覽衆山小。

走着走着,杜甫三十而立了,除了薄有詩名,依舊一事無成。

每個生命原本都是這樣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後來心中有了牽挂,有了在意的東西,身上就有了擔子,腳步就變得沉重。

杜甫的一生為什麼如此可憐(看完杜甫的一生)4

03

公元744年,李白已經名動天下,曆經了貴妃磨墨、力士脫靴的人生高光時刻,又“仰天大笑出門去”,到了洛陽,遇見了一個小迷弟,就是杜甫。

十幾年前,當杜甫在江南遊玩的時候,偶像李白正在齊魯大地浪遊。

幾年前,杜甫玩到了齊魯大地,李白又去了江南。

兩人總是這麼擦肩而過,無緣一見。

直到杜甫33歲,才在洛陽見到了自己的偶像。

此時的杜甫,雖然已經小有才名,但在大詩人李白面前,也隻是一個小弟而已,見到李白,杜甫激動不已,成了李白身邊的一個“小跟班”,跟着李白一起玩。

杜甫原先雖然到處玩,但還是一個腳踏實地的現實主義者,想考取功名,想光宗耀祖,但見到李白之後,杜甫跑偏了。

李白是遊俠,帶着寶劍,求仙訪道。

于是乎,杜甫也跟着求仙訪道。他還和李白約定,一起去梁州采折傳說中的仙草——瑤草。

迷弟杜甫,就這樣跟着李白訪名山,遊大河。

遊了許久,杜甫才漸漸感到不對,這不是他的夢想,這樣的生活,雖然很爽,但對他來說,總不太對,因為他還想為人民做點事,為國家做點事。

李白追求個人的自由,追求個性解放,不能摧眉折腰事權貴,活得就像一陣風,自由得沒有一個人能夠留住。

可杜甫不行,杜甫總是在不自覺之中,将目光投向人間,看向人間一個個鮮活的生命,一件件充滿煙火氣的事兒。

求仙訪道一段時間後,杜甫不想繼續下去了,他要回到“現實”,去長安,去尋找自己的仕途。

一個自由的生命,讓人喜歡,但那些将目光投向人間,憐憫衆生疾苦的人,卻讓人敬重。

杜甫的一生為什麼如此可憐(看完杜甫的一生)5

04

初到長安,杜甫豪情不退。

那年除夕,他還在長安的旅館裡和人一起歡呼,賭博遊戲。

在仕途上,杜甫不太幸運,他決心要投身仕途,大唐的政治卻不再清明,而是腐敗不堪了,曾經英明神武的玄宗皇帝,正三千寵愛在一身地愛着楊貴妃,沉迷于感官享受。

上梁不正下梁歪,政治越來越腐敗,朝廷奸臣當道,李林甫大權在握,真正為國做事的人,慘遭打壓,而那些會拍馬屁的人,卻一路坦途。

杜甫在長安,做官沒機會,打道回府又不甘心,他羨慕李白那樣的生活方式,卻又不得不告别那樣的生活。

在長安越久,看到的現實越讓人痛苦,百姓生活苦兮兮的,達官貴人卻在聲色犬馬之中享受。

杜甫再次參加朝廷的應征考試,再次落榜,那一年,他已經36歲了。

曾經,他的生活有父親支持,但如今,父親又去世了,沒有父親做後盾,他的生活越來越落魄,甚至到處流浪,一天過得不如一天,為了維持生活,他低聲下氣,做了人家府中的“文人”,專門寫詩供權貴玩樂。

這樣的生活,杜甫太不喜歡了。

他寫:

朝扣富兒門,暮随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

他也開始看到社會的現實,不得不感慨:

纨绔不餓死,儒冠多誤身。

而他杜甫,就是一介儒冠,在長安卑微地活着。

為了能得到一官半職,杜甫甚至寫詩賦拍玄宗馬屁,分别寫了頌揚祭祀玄元皇帝、太廟和天地的三篇賦。

玄宗讀了,果然大為贊賞,可他畢竟老糊塗了,竟讓李林甫監督杜甫考試,李林甫怎麼可能讓杜甫如願呢。

得到玄宗的贊賞,杜甫雖然聲名大噪,可是在試圖上卻隻能徒歎奈何。

他絕望地說,仕途沒有多大希望了,以後還是好好寫詩吧。

可他還是掙紮了一下,又上了兩篇賦,把生活寫得十分貧苦,把自己寫得十分上進,希望得到任用。

他也寫詩給當權者,除了歌頌他們,還表明自己的期望。

很多人欣賞他,卻沒有一個人願意提拔他。

仕途不得意,可他看到的是怎樣悲慘的場景啊:

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縱有健婦把鋤犁,禾生隴畝無東西。

沒有男人,一群婦女把地種得亂七八糟的不說,更悲慘的是:

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湫湫。

他看到很多人奢侈的生活後面,是人民的血淚,他痛苦,又難以忍受,于是寫了《麗人行》,控訴諷刺這些人的無恥行徑。

他自己本來就很苦,但他看到的,不是自己的苦,而是這個世界的疾苦,是人民的疾苦。

他的目光,從個人身上,轉到了人民身上,他沒有抱怨自己生不逢時,而是為人民的慘況痛心疾首。

杜甫的一生為什麼如此可憐(看完杜甫的一生)6

05

杜甫在長安等了十年,都沒有等來一個機會,人到中年,一事無成,卻越來越懂得了人間疾苦。

最困難的時候,他領着政府的救濟糧。

剛開始他一個人在長安,後來一家人都來了長安,杜甫過得更加窘迫。

44歲那年,朝廷讓他當一個小吏,但杜甫拒絕了,因為當這個小吏,就得鞭打人民,他感覺殘忍,與其鞭打别人讓自己舒服一點,不如餓着。

後來,杜甫作了參軍,任務就是看守兵甲器仗,管理門禁鎖鑰。

在就職之前,他去看望在奉先的妻子。

一路上,人民流離失所,野有餓殍,而達官貴人卻隻顧享樂。

他悲憤地說: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到家之後,他才發現,不滿周歲的小兒子,竟然餓死了。

刻骨的悲哀充斥着杜甫的内心,由己及人,他突然想到,自己尚有一些特權,不用服兵役,也不用交稅,日子尚且過成這樣,其他人呢?他們豈不是更苦!

他為自己的遭遇悲哀,更為人民感到悲哀。

自己餓死了兒子,他更懂得了親人餓死的悲哀,他更同情那些水深火熱中的人,他悲憫整個天下。

回長安工作了一段時間,安祿山打到了洛陽,杜甫被迫逃亡。

他在難民中間,由于疲勞過度,陷在蓬蒿裡走不動了,一起逃亡的同伴回頭,看不到杜甫,回頭找到杜甫,将自己的馬借給杜甫,才救了杜甫一命。

剛開始一個人逃,找到妻子後,一家人逃,撿野果充饑,女兒餓得哇哇大哭,雷雨天氣,道路泥濘,他們卻一把傘都沒有。

沒有吃的,遇到朋友就靠朋友接濟幾頓飯,遇不到朋友就一路餓着,

生活太苦了,寫的詩也是苦的。

在《悲陳陶》中,他說: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陳陶澤中水。

野曠天清無戰聲,四萬義軍同日死。

在《悲青坂》裡說:

山雪河冰野蕭瑟,青是烽煙白人骨。

焉得附書與我軍,忍待明年莫倉卒。

此時,他的詩即是史,他經曆的史即是詩。

他在苦難之中,為這個國家人民的命運哀歎。

自己苦過,就更懂他人苦,被生活虐待過的人,更渴望光和希望。

杜甫的一生為什麼如此可憐(看完杜甫的一生)7

06

張愛玲說:“亂世的人,沒有真正的家,隻能走一步算一步”。

對于杜甫來說,真的是走一步算一步。

逃亡過程中,又遇到胡人大肆追捕,随時都會命喪黃泉。

他哀歎:

死去憑誰報?歸來始自憐。

生還今日事,間道暫時人。

一年後他還驚魂甫定:

此道昔歸順,西郊胡正繁。

至今猶破膽,應有未招魂!

逃到鳳翔拜見皇帝時,杜甫穿着兩隻麻鞋,衣服破得雙肘都露在外面,跟叫花子沒什麼兩樣,他見了皇帝,得了一個左拾遺的官職。

左拾遺這個官職,就一芝麻大小的官,但杜甫做官,不混日子,得知不平事,他就要發聲。

很快就惹得皇帝憤怒,派顔真卿等人審訊杜甫。

後在一些人的營救下,被宣告無罪。

可一看到人民遭難,國家淪陷,杜甫就悲憤不已,一悲憤,就苦大仇深地提醒皇帝,要勵精圖治。

這樣的杜甫,實在沒法讓皇帝愉快,左拾遺也不是什麼要緊的職位,眼不見心不煩,皇帝索性把杜甫打發回家了。

沒有馬,沒有車,連好衣服都沒有一件,他徒步回家,一路上所見不是傷兵,就是窮民。

走了好多時日,才終于走到家,妻子一見他:

妻孥怪我在,驚定還拭淚。

孩子一看見他:

嬌兒不離膝,畏我複卻去。

第二天一大早,鄰居帶着酒水來看他,一邊倒酒一邊說:

莫辭酒味薄,黍地無人耕。

兵草既未息,兒童盡東征。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他心疼這個天下,卻無力回天,隻能将心中的悲痛寫成詩,這是他留給後人的。

杜甫的一生為什麼如此可憐(看完杜甫的一生)8

07

757年底,杜甫再次回到長安做左拾遺,和王維、岑參等人并肩出入,一起寫詩唱和,互相恭維。

可僅僅半年,他又被放逐到華州做司功參軍。

從此,再也沒有回長安。

再一次離開長安,他又再次走進人民,走進那個他無能為力的大時代。

他經過新安、石壕、潼關,所見到的都是老弱病殘,都是水深火熱中的百姓,他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親身經曆的悲劇,寫成《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新婚别》、《垂老别》、《無家别》。

他把人民寫進詩裡,将曆史的苦難寫進詩裡.

杜甫苦,也見到了這個世間最苦難的生活,但他并不自怨自艾,他懷着希望,他将看到的苦,化作心中的悲憫,同時也希望自己的國家越來越好。

759年夏天,關内大旱,杜甫看到了官吏殘酷地對待百姓,他開始對政治感到失望,他覺得,做一個參軍實在沒有意義,于是辭職了。

不願做官了,但是他始終關懷國事,擔心國家的前途和命運。

他在秦州,本打算建一個草堂,常住下去,可是由于窮,建不起。

此時,杜甫窮得連飯都吃不上。

他靠賣草藥維持生計,可入不敷出,身體越來越弱,瘧疾又開始肆虐,每隔一日,就發高度寒熱。

王國維說:

天以百兇成就一詞人。

杜甫越活越艱難,詩意卻越來越蓬勃,半年多的時間,他流傳下來的詩有一百二十首。

杜甫的一生為什麼如此可憐(看完杜甫的一生)9

08

安史之亂後,杜甫大部分時間都在漂泊,在秦州住了不到四個月,草屋沒有,衣食不能自給,就去成都。

剛到成都,他寄居寺廟,随後找了一塊荒地,開始在一棵大樹下蓋草屋。

表弟給他送來建造費,他才開始蓋,不然也蓋不起。

數月後,草堂落成,他結束了長久的漂泊,有了一個屬于自己的地方,才可以安安靜靜地享受一下生活。

他看花草樹木,吐出可愛的句子:

楊柳枝枝弱,枇杷對對香。——《田舍》

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水檻遣心之一》

雲掩初弦月,香傳小樹花。——《遣意之二》

别人寫雨,不是憂愁就是傷感,他寫雨,寫得還是家國天下。

随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有一天,狂風大作,電閃雷鳴,又下着傾盆大雨,草堂邊上的樹都折斷了枝,屋頂的茅草被風吹走了,屋内全是雨水。

杜甫裹着被子,在雨中瑟瑟發抖,可即便這樣,他還想着: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顔,風雨不動安如山。

在成都,他親手種植草藥,像所有農夫一樣,精心呵護自己的藥草,用心耕耘糧食,日子雖不富,但至少不用四處流亡求生了。

可是在大環境的影響下,杜甫的安穩生活沒有維持多久,成都就亂了,杜甫再次逃亡。

他漸漸的也看破了一個真理:

盜賊本王臣。——《有感五首之三》

很多所謂的盜賊,都是被逼無奈的人民,那些人也是天子的臣民啊。

流亡中的杜甫,衣食毫無着落,那些有錢人聽聞他的才名,就熱情相邀,請他吃飽,給他些錢。

日子就這樣維持下來了。

這世間,絕大多數人,都是無力反抗自己的大時代的,隻能在時代的潮流裡,随波逐流,或者被時代的浪潮打得東倒西歪。

杜甫的一生為什麼如此可憐(看完杜甫的一生)10

09

逃亡過後,杜甫再次回到草堂,打算繼續過自己耕種度日的生活,可不久就被推舉為檢校工部員外郎。

但沒做多久,他不幹了,又一次開始了漂泊無依的生活。

他窮困潦倒,有一年多,他大部分時間隻能在船上度過,因為沒錢,住不起房子,小舟在水上飄着,一片蒼涼。

770年,杜甫在一葉小舟上,過着悲涼窮苦的生活。

住不上房子,吃不起飯,終日以藜羹度日,衣服到處都是補丁。

不僅如此,他還病得很嚴重,吃了藥又汗水涔涔。

他覺得自己死期快到了。

可是,他依舊沒有忘記國家的災難,沒有忘記受苦的人民:

戰血流依舊,軍聲動至今。

那個冬天,冷,冷,冷。

那時候的杜甫,59歲。

就在那個船上,杜甫悄然死去。

杜甫死後,家人無力安葬,隻好将他的靈柩放在嶽州。

43年後,他的孫子經過很大的努力,才從嶽州将杜甫的遺體運回首陽山去安葬。

杜甫最佩服的祖先杜預和杜審言都安葬在這裡。

在迎回杜甫的路上,遇到了大詩人元稹,元稹為杜甫寫了一篇墓志銘,他說:

自有詩人以來,沒有像杜甫這樣偉大的。

杜甫的一生為什麼如此可憐(看完杜甫的一生)11

10

杜甫一生,遊覽了很多地方,漂泊了很多地方,也流亡到很多地方。

杜甫死後很多年,有人把杜甫一生的遊曆以及流亡線路繪制成一個地圖。

通過地圖,很容易就發現,杜甫一生去了很多地方,但除了少年時遊曆的那些地方之外,他去的所有地方,幾乎都是唐朝偏遠而窮困的地方。

為了躲避戰亂,哪裡偏遠,他跑向哪裡。

這和李白,完全不同。

李白雖然一生都在遊,但他所遊覽的地方,都是富庶之地,都是名勝古迹。

和杜甫比起來,李白很幸運,他所在的時候,是大唐盛世,沒有戰亂,不用逃亡。

杜甫就比較不幸,出生在盛唐的尾巴上,求取功名的時候,政治已經衰敗了,等到中年,又逢戰亂。

四十歲以後,他的生活大多數都隻有一個字,苦。

可杜甫卻超脫了這種個人的苦,由己及人,自己苦過了,反而更憐憫衆生。

錢穆在談杜甫時說:

我們讀他的詩,無形之中就會受到他極高人格的感召,他的詩不講忠孝,不講道德,隻把他日常人生放進去,卻沒有一句不是忠孝,沒有一句不是道德,沒有一句不是儒家人生理想的最高境界。

他的詩背後,站着的就是他這個人。

杜甫的一生為什麼如此可憐(看完杜甫的一生)12

11

在遍地都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的今天,我們應該多讀讀讀杜子美,他會告訴我們,人性最偉大之處,恰恰就在于會憐憫衆生。

杜甫一生,少年舒适,青年自在,可是中年以後,他苦,簡直苦不堪言。

他的孩子餓死了,他自己四處流亡,差點喪命,他苦,可是跟他一樣流亡的,還有無數人,他們跟他一樣,一個人自己苦過,對他人的苦更能感同身受,這是同情。

他想活得更好一點,但他沒有自私地隻想着自己,而是想着天下人,所以他希望國家變好,希望那個大環境有所變化,他沒有想着獨善其身,否則以他的才氣,不至于會餓死兒子。

他始終想着的,都不僅僅是自己。

他的眼光,超越了自己,而落在了衆生身上,衆生苦,即便居廟堂之高,他也苦,衆生樂,即便住在破茅屋,他也樂。

一個人為自己考慮,這是人性。個人身處苦難之中,想脫離苦難,這是人性,可是個人苦時,想到的是跟自己一樣受苦的人,這是愛。

這種愛超越了自私的本性,為自己考慮容易,可是如果人人都隻為自己考慮,隻為自己那個小家考慮,世界就會越來越冷漠自私,就不會有崇高的情感。

如今,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到處都是,我們就更應該讀讀杜甫,他那崇高的感情,可以淨化人性裡面某些自私的東西。

文|不有趣靈魂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