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也叫踏青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和祭祀節日。清明節一般在每年陽曆的4月4日到6日之間,這段時間,春光明媚,草木吐綠,正是人們春遊的好時候。下面分享一下清明節的節日習俗,看看你知道幾個。
一、祭祖掃墓
祭祖掃墓,這是清明節的主要習俗。清明節紀念祖先有很多種形式,掃墓是最早的一種習俗,這種習俗一直延續到今天,并且随着社會的進步,也逐漸在簡化形式。因為火化遺體越來越普遍,人們就前往骨灰置放的地方拜祭先人,而取代掃墓的習俗。
二、踏青
踏青,也叫春遊,是民間長期保持的一種清明習俗。清明時節,春回大地,滿眼綠色,自然界呈現出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出外郊遊的好時光。
三、蕩秋千
蕩秋千,也是我國古代清明節的習俗之一,曆史也很古老,在南北朝時就已經流行。在最早的時候,叫千秋,不叫秋千,後來為了避忌諱,才改為秋千。古時候的秋千,一般用樹枝作為架子,然後再拴上彩帶。後來逐漸發展為用兩根繩子加上踏闆的秋千。
四、蹴鞠
蹴鞠是一種皮球,用皮革做成球皮,裡面再用毛塞緊。蹴鞠其實就是我們中國古代的一項足球運動,隻是與現在足球的規則不同而已。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非常喜歡玩的一種遊戲,傳說是黃帝發明的。
五、放風筝
這也是清明節人們最喜歡的活動之一,無論小孩還是大人,都喜歡放,無論白天還是黑夜,也都可以放。在過去有人把風筝放上天空之後,就把牽線剪斷,任憑風筝飛到天涯海角,據說這樣可以除病消災,給人帶來好運。
六、拔河
拔河這項活動,發明于春秋後期,開始流行于軍隊當中,後來逐漸流傳到民間。開始的時候不叫拔河,而叫“牽鈎”、“鈎強”,到唐朝的時候才開始叫“拔河”,并且成為清明節習俗的一部分。
七、折柳贈别
漢族人在清明節有折柳贈别的風俗。古代長安灞橋兩岸,十裡長堤,一步一柳,人們往往到此地惜别,折柳枝贈别親友,因為“柳”與“留”諧音,以此來表示挽留親友的意思。古人送行時折柳相送,也寓意親人此去他鄉,正如離枝的柳條,希望他到了新的地方,能夠很快地生根發芽,安定下來。
八、插柳
據說插柳的風俗,是為了紀念農事鼻祖神農氏的。俗話說“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柳條插土就能活,生命力非常強大,插到哪裡,活到哪裡,年年插柳,處處成蔭。
九、鬥雞
在古代,清明節盛行鬥雞遊戲,這個遊戲從清明開始,一直到夏至,不僅民間盛行鬥雞,甚至連皇上都參加鬥雞,比如唐玄宗,就最喜歡鬥雞。
十、植樹
自古以來,我國就有在清明節植樹的習慣,并且一直流傳至今。因為在清明前後,春陽高照,春雨降臨,種植樹苗最容易存活,成長也比較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