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仙岩洞裡的摩崖石刻

仙岩洞裡的摩崖石刻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13 14:12:47

仙岩洞裡的摩崖石刻(仙城山上現光寺)1

昨天在洛陽的時候,看到一個路标指示“仙城山風景區”距此9公裡,用高德地圖搜卻沒有此地,隻有現光山。

今天從洛陽鎮往現光山,地圖指示23公裡,提示鄉道路窄小心駕駛,其實這是一條新鋪裝的瀝青路,爽極了。往前,路标指有“仙城山”字樣,拐上新盤山路,原來仙城山就是現光山,手機導航立馬縮短了公裡數,果然是9公裡。看來,地圖的更新已經跟不上道路的更新了。“基建狂魔”的稱号真不是浪來虛的。

現光寺位于随州曾都府河鎮境内的仙城山上,東臨涢水之濱,西依大洪山,南面江漢平原,北靠随州古城,高遠聳立,山林層巒疊嶂。現光寺原名相國寺,仔細品味這些山名寺名,覺得是因為混淆了随州本土鄉音所緻,當然還有年代久遠的緣故。

時值初夏,現光山遼遠的山巅上,巨大的風車在緩緩轉動,植被蔥茏如綠海。寺内,清揚的鐘聲響起,佛号聲聲,如缭繞的天籁,從綠海裡飄逸,福佑人間。

突然想起了“暮鐘偈”開頭那句:“願此鐘聲超法界,鐵圍幽暗悉皆聞,聞塵清淨證圓通,一切衆生成正覺。”

仙城山現光寺始建于北周天和三年,即569年,因觀世音菩薩化身隋文帝之女南陽公主于此出家修道而得名。因唐代詩人李白與太微宮使胡紫陽于此隐居修仙而廣傳。曆經千餘春秋遞嬗,成為近代湖北佛教重鎮,今日鄂北名刹。

今天5月3日,五一小長假期間,都不能出遠門的緣故,所以來到此的遊人香客不少。

在“流通處”免費領香三支,供佛後插在圓通殿前大香爐内。佛殿建築頗新,三進殿堂,如境外所有名刹那樣布局,雖不顯巍峨壯觀,但掩映在參天古木下,幽靜肅雅。

仙城山上的風,敲着寺院的軒窗,變換了季節的蒼茫;時光的弦,彈落初夏的清涼,塗抹了廟宇的紅妝。憑欄閑坐回廊裡憩息,良久,聽鐘磬陣陣,木魚聲聲,佛音繞梁清風拂面,我心安然。

快晌午了,一個着袈裟的年長僧侶和我拉了幾句家常,他說可以免費去齋堂用餐,妻說,還是去上點功德吧,吃着心裡踏實。

十一點二十分,竹闆響了,這是用餐的信号。我知道僧侶都是“過午不食”,吃了這頓午飯,他們晚飯就免了。

齋堂裡,僧侶香客們按尊卑坐定,《供養偈》響起,這是飯前的必備的儀式。齋僧的義工端着飯菜輪番舀進面前的兩隻碗裡。菜品不少,有七八樣,都是時令菜蔬,雖是素品但油淋淋的,米飯、馍、芋頭和稀飯是主食,還有水果。

年長的僧侶面前的“碗”是缽盂。輕緩幽遠的梵唱聲中,所有的人,“食無語”。

吃完吃淨,我學着香客把碗裡的油湯喝淨了,還學着僧侶用開水涮碗喝了,真不知道肚子受不受得了。然後自己去刷碗。

用完餐以後是《結齋偈》。所有這一套儀式,是傳統的叢林過堂的用齋儀軌,規定了碗筷使用和添飯加菜的步驟與方法,還包括唱念“二時臨齋儀”。這是為了幫助僧侶和香客提起正念,正意受食。

飯桌上貼有一段偈:“若飯食時,當願衆生;禅悅為食,法喜充滿。”提醒用齋的人,不可過度貪求飲食美味,應當時時将自己安住于禅悅法喜與自在甯靜之中,以法為食。

飯後的《結齋偈》,其實就是藉由外在的唱誦形式,将佛教“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精神深植心中,若以一句話概括,那就是:吃飯即是修行。

往年,我吃過好幾個寺廟的素齋,本地的還有外地的,為好奇,也為體驗僧侶們的修行。今天吃,似是有點心神合一了。上午現光寺那個年長的和尚對我說,“施主,你有慧根。”

仙岩洞裡的摩崖石刻(仙城山上現光寺)2

仙岩洞裡的摩崖石刻(仙城山上現光寺)3

仙岩洞裡的摩崖石刻(仙城山上現光寺)4

仙岩洞裡的摩崖石刻(仙城山上現光寺)5

仙岩洞裡的摩崖石刻(仙城山上現光寺)6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